成角侧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23-03-22吴进进韩时应邓文雯崔韶阳王曙辉
吴进进,韩时应,邓文雯,崔韶阳 ,王曙辉
1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2 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 广东深圳 518000
3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广东深圳 518000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腰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因第三腰椎是椎体旋转和向前弯曲的中心,并具有多个肌肉附件,故腰椎和腹部的收缩可能会在第三腰椎横突的顶端引起机械应力,导致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长期的机械应力刺激最终导致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形成[1]。
目前本病的的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涉及药物和非药物措施[2]。一线药物治疗通常包括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抗炎药[3]。虽然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症状,但药物治疗的使用受到不良反应的限制。而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联合西医物理疗法现早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本病的临床之中[4],并且疗效突出。本研究采用成角侧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80例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5]相关伦理要求。
2 入组标准
2.1 诊断标准 参照2017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评定: ①既往腰部有扭伤、劳损或受凉史;②一侧或双侧腰痛,久坐、弯腰疼痛加重,有时可向下放射至膝部;③腰3横突处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样硬结;④X片提示腰3横突过长或两侧不对称。
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20~65岁,性别、病程不限;③能够接受推拿、冲击波等治疗且依从性较好者;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2.3 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腰椎手术史及脊柱严重创伤者;②合并有其他如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非腰3横突综合征者;③合并不稳定的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有推拿禁忌症者。
3 方法
3.1 对照组 采用中山康霸科技生产的型号为T805冲击波治疗仪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枕,寻找第三腰椎横突最明显的压痛点并用黑色标记笔做记号,标记点上涂上耦合剂,治疗参数:冲击频率2~10Hzh,治疗压力为2~5bar,每次冲击1000~2000次,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参数,以患者可承受为度。1次/d,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成角侧扳法,具体操作步骤:①患者起始体位:患者健侧侧卧于电动多体位治疗床上,使髂嵴最高点正对上、下段床体交接处,使患者上面的手放在身后,下面的手放在身体前侧,上侧的下肢尽量屈髋屈膝90°及以上,下侧的下肢自然伸直;②调整患者体位:根据影像学资料,结合症状、体征,调整上段床位面成20°夹角;③施术者操作手法:术者站于患者前面,用一肘关节压住患者上侧臀部最高点处,另外一肘部抵住患者肩前部,先轻轻晃动患者身体并嘱其尽量放松,相对用力并有节奏地下压臀部,是患者脊柱旋转角度逐渐加大,遇明显阻力感时,臀肘突然向下向内施加一个轻巧地顿挫力,此时可听到腰椎在扳动时的“咯哒”声,施术完毕,注意切记不可使用暴力而追求弹响声。疗程同对照组。
4 疗效观察指标
JOA改良评分包括症状、体征、膀胱功能及日常活动受限程度等四个方面,分值在0~29分,分数越低表示越严重。
SC-ODI问卷评定包括腰背痛及其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有9个方面。分值在0~45分,分数越高代表功能障碍越严重。
腰痛VAS评分法表示腰部疼痛程度,分值在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分别观察以上指标在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3个月后等节点的评分。
5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2017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中关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评定:①治愈;腰痛消失,功能恢复;②好转;腰痛减轻,功能基本恢复,劳累后仍觉疼痛不适;③未愈;腰痛无明显减轻,活动受限。观察治疗3个月后随访的总疗效。
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的用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或中位数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纳入研究的患者共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21~60岁;病程0.1~7.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 2组患者JOA评分比较
经比较,治疗前 2组患者 JOA、ODI、VAS评分(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JOA、O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表3,表4。
表2 2组患者JOA评分比较(±s)
表2 2组患者JOA评分比较(±s)
注:2组治疗前比较,△P>0.05;2组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P<0.05;2组治疗后3个月比较,○P<0.05;治疗组与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P<0.05;对照组与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个疗程后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 40 15.08±4.66 22.45±2.95 26.63±2.22●对照组 40 14.83±4.05 19.05±3.00 20.88±2.83☆t 0.256 5.106 10.119 P 0.779△ 0.000▲ 0.000○
表3 2组患者ODI评分比较(±s)
表3 2组患者ODI评分比较(±s)
注:2组治疗前比较,△P>0.05;2组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P<0.05;2组治疗后3个月比较,○P<0.05;治疗组与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P<0.05;对照组与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个疗程后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 40 38.58±7.93 14.28±5.85 18.50±8.72●对照组 40 37.75±7.09 21.33±6.75 24.45±9.29☆t 0.490 -4.991 -2.954 P 0.625△ 0.000▲ 0.004○
表4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
表4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
注:2组治疗前比较,△P>0.05;2组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P<0.05;2组治疗后3个月比较,○P<0.05;治疗组与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P<0.05;对照组与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2个疗程后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 40 6.33±1.12 1.40±0.84 1.55±1.06●对照组 40 6.40±1.24 2.78±1.21 3.78±0.97☆t-0.285 -5.905 -9.772 P 0.777△ 0.000▲ 0.000○
3 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
经比较,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
讨 论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从中医角度讲属于“腰痛”范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外邪侵袭、跌扑闪挫导致腰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体虚年衰,以致肾之精气虚亏,腰府失于濡养,不荣则痛[7-8]。由于第三腰椎的特殊生理解剖位置,即是腰椎各项活动的枢纽,其横突是各椎体中最长且曲度最大,周围附着了重要的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其所承受的杠杆力及应力等最大,所以当人们从事过多的体力劳动时,久坐久站及姿势不当时,第三腰椎横突易发生急慢性损伤,造成局部无菌性炎症发生、瘢痕及钙化形成等病理变化,日久则周围软组织粘连、增厚、挛缩等,并且局部周围软组织损伤也会进一步造成第三腰椎小关节紊乱,从而引起腰痛、腰部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9-11]
现代中医推拿临床家已普遍将中医“筋骨并重”理论与现代脊柱生物力学有机结合并应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手法治疗中[12]。成角侧扳法[13]是在王曙辉教授在推拿前辈基础上,根据对“筋骨并重”的理论认识,在充分掌握脊柱生物力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创立的手法。本法根据第三腰椎的生理解剖位置,调整多体位治疗床的角度使腰椎侧向角,一方面避免了传统腰椎斜扳法中胸椎活动对手法作用力的缓冲这一弊端,另一方面最大作用于第三腰椎节段及病变部位,减少手法对于其他无关节段的影响,从而使治疗更加精准。本法在传统的腰椎斜板法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多体位治疗床,使一维平面变成三维空间,同时直接定位在腰椎屈曲、旋转、侧弯三个方向施以斜扳力及牵引力两个方面的力,既节省患者放松时间,又节省术者操作用力。笔者认为治疗本病的可能机制是瞬间纠正第三腰椎小关节紊乱,恢复脊柱生理曲度,释放局部椎体内外的压力,减少因第三腰椎小关节紊乱对周围血管及软组织的压迫,从而迅速减轻腰痛及腰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
体外冲击波是一种通过物理学机制介质传导的机械性脉冲压强波,不仅可以产生空化效应,利于疏通第三腰椎横突局部微细血管,加速治疗部位血液微循环,松解局部粘连及神经卡压,减轻患处的炎症反应和水肿,加速康复,而且可以破坏疼痛受体的细胞膜,抑制疼痛信号的产生及传导,释放抑制疼痛的化学物质,提高痛阈,从而缓解疼痛[14-17]。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等[18-19]。
本研究创造性地成角侧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结合更能提高JOA评分、降低ODI、VAS等评分,且本法能快速缓解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症状,操作简单、省力,疗程短,见效快,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本法样本量较少,且皆在单一病区,所采用的疗效观察皆为主观指标,可能对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采用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更加客观的血清及影像学指标以进一步评估本法的安全性、疗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