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策略探讨
2023-03-22谭彦伟
■谭彦伟
一、引言
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推进,部分事业单位也正在向市场化改革。由于事业单位性质比较特殊,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事业单位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如果不能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就容易造成事业单位日常经营面对诸多风险。因此,事业单位应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提高单位风险防控意识,促进事业单位持续稳定发展,进而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为社会大众做出更大贡献。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概述
从广义上说,财务风险是指事业单位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存在偏差。从狭义上来说,财务风险是指事业单位由于举债逾期从而导致事业单位无法顺利完成预期目标。事业单位性质比较特殊,不仅兼具政府处理社会各类公共事务的职能,还要履行对于各类公共事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如果没有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预算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合理,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便会面临诸多风险,不利于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三、事业单位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
首先,部分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不够健全,有些事业单位虽然构建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不够理想。
其次,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投资活动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影响,经常出现投资活动不够科学合理。通常来说,投资活动分为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如果对外进行投资就可能会给其带来较大风险。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风险防范活动时存在欠缺,没有深刻认识到对外投资项目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这样就会给事业单位造成极大损失。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投资活动时,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研究分析,部分关键数据不真实或不完整,从而导致决策者判断失误,无法获得预期收益。
最后,预算管理体系在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是十分关键的一环。但部分事业单位由于预算编制不合理,存在严重的资金浪费问题,并且还会给事业单位造成极大的财务风险。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的相关制度内容也不够明确。同时,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相关内容不明确,增加了实际操作起来的难度,这样就会造成相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过程中落实不到位,不能完全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真正作用。
2.预算管理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通常涉及到其预算年度收支,至于对外投资、银行贷款以及其他经济活动,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将这些都纳入到预算管理中,不利于事业单位充分了解其财务运行情况。
3.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
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这样就会加大其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原有的监管机制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此种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弊端,相关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无法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的职能,这样就会降低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力度,从而造成事业单位存在较大的财务管理风险。
4.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没有形成紧密联系。
事业单位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单位内部各部门应形成紧密联系,各部门之间也应进行紧密协作。但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无法进行信息共享,不利于单位进行有效的全面风险控制管理。
五、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可以确保其资产更加完整。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为政府财政拨款,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避免事业单位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同时还可以对事业单位各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确保事业单位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对单位各项资产进行有效配置。
第二,事业单位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而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确保事业单位获取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通过获取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确保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第三,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经营环境的改变,事业单位在开展投资工作过程中也会采用多种方式,一旦财务控制不到位就会造成事业单位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同时,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对其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来避免其发生财务风险。
六、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1.提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
事业单位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都会产生财务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于财务管理风险的认识,提高对财务管理风险工作的重视。同时,事业单位应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促进事业单位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意识,激发相关工作人员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财务管理风险控制能力。
2.加强内部资产监管。
事业单位应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认识到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资产管理实际执行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中,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此外,事业单位还应采用科学的资产管理办法,充分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实现对事业单位使用各项固定资产动态化管理,从而确保事业单位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最后,事业单位在开展对外投资项目时应进行可行性分析,确保对外投资项目活动更加科学严谨。
3.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应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督的管理机制,确保事业单位可以实现最大效益的风险控制,提高单位员工参与度,激发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掌握资金的配置情况和流向。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跟进投资项目,并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整合。部分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清算方式缺乏创新性,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流失。事业单位应优化调整项目审核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资金不必要损失。
4.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联系。
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并充分发挥财务部门有效作用,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事业单位应确保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确保各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共享,相关工作人员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单位风险控制能力。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整体上来看运转良好,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风险。比如,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没有形成紧密联系等问题。因此,事业单位应提高对风险控制的重视,加强内部资产监管,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加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联系,从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以及风险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