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大将的红色故事
2023-03-22彭霞胡遵远
文/彭霞 胡遵远
在开国大将中,王树声是一个颇具传奇的人物,在革命战争年代,他英勇顽强、奋勇杀敌,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铁面无私、坚持原则
王树声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岁月里,表现出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斗争精神。他的舅公犯事后,无人敢动,王树声说:我来杀(处决)这个坏蛋。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1905 年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1926 年参加革命后,任麻城县委委员、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乘马区二乡党小组长等职务,并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领导了黄麻起义。在起义前,21 岁的王树声接受指示后,回到家乡,一边任教教书(任乘马岗初等小学校长),一边进行革命宣传。农民运动兴起后,王树声带头动员自己的兄弟、姐妹向本家的佃户和借债户宣布:“今后不再收租收息,要退佃、退押,焚毁地契、借约。”穷苦农民们看到这些“富家子弟”和自己是一条心了,纷纷奔走相告:“跟树声一起干吧,人家是真革命!”
农民运动的兴起,动摇了地主豪绅在乡村的封建统治,他们特别恐慌,对农民运动极端仇视,矛盾很快地就白热化了。乘马岗大河铺罗家河村有个大土豪,名叫丁枕鱼。他有良田七百亩,房屋几十套,保镖数十人。雇用许多长工短工,全乡大部分农民都是他的佃户。丁枕鱼与王树声有着很近的亲戚关系,按辈数来说,丁枕鱼和王树声的祖母是同胞姐弟。也就是说,丁枕鱼是王树声的嫡亲舅爹(舅公)。人称丁枕鱼是“麻城北乡一只虎”,他的儿子丁岳平,更是心狠手辣,常常依仗父权欺压穷苦百姓,鱼肉乡民,作恶多端。特别令人发指的是,他竟然兴出一个什么“初权”,哪家佃户要娶亲或嫁女,都得先“通过”他,否则这只禽兽就霸住不放。丁枕鱼犯事后,村民都很惧怕他,无人敢动他。丁枕鱼对农民运动极端仇视和恐慌,他指使爪牙撕毁了农会的通告和标语,砸毁了大河铺乡农会罗家河分组的办公室。
王树声
针对丁枕鱼父子的“霸道”行为,乘马岗农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会议一开始,大家火冒三丈,义愤填膺,但又面带难色。因为,这个丁枕鱼不同一般,他是王树声的嫡亲舅公。大家都说:“树声是个孝子贤孙,由老祖母抚养成人。不看僧面,得看佛面,他这个外孙,能狠心打自己的亲舅公吗?”正当大伙左右掂量的时候,王树声急匆匆地赶来了。王树声意识到大家的顾虑后,直截了当地问:“同志们,你们怎么还愣坐在这儿,还不赶快去抓丁枕鱼?是不是因为丁枕鱼是我的舅爹(舅公)?”见没人开腔。王树声直言说:“是的,我们这些人家里有钱有田,与穷苦兄弟不一样;但,我们已经懂得,那一切都是靠剥削群众得来的。我们这一代人,不允许剥削再继续下去了,我们闹革命,就是要把穷苦农友组织起来,打倒土豪,消灭剥削,才能翻身解放。”“我来杀(处决)这个坏蛋!”
王树声的一席话,说得大伙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但是,也有人不大放心,劝他说:“你真心实意干革命,我们信你的。不过丁枕鱼是你舅公。”“那不怕,要革命嘛,哪能讲亲戚情面;如果是谁反对农会,我就也跟他斗!”说着,王树声把桌子一拍:“今天就找丁枕鱼算账!大伙去组织农友,我来领头!”“树声带头打丁枕鱼,走哇,参加打老虎啊!”成百上千的农会会员,无数对丁枕鱼怀有深仇大恨的群众,高擎灯笼火把,挥动锄头扁担,直扑罗家河!
在睡梦中惊醒的丁家父子得知消息后,丁岳平从后门溜掉,丁枕鱼钻进伙房的柴草堆里。农会会员抓到了丁枕鱼,愤怒到了极点的群众一拥而上,纷纷声讨丁枕鱼犯下的滔天罪行……你一拳、我一脚,把他打得嗷嗷直叫,连连叩头求饶。“国伢哪,你行行善吧,快救舅公一命吧!”丁枕鱼急忙地向王树声求救。“你往日怎么就没行过一点善呢?你是自作、自受、自遭殃!你对穷人不仁,我就对你不义!”王树声怒眼圆睁地说。王树声对大家一挥手:“开仓分粮,点火烧帐!”丁家的粮仓被砸开,“阎王账”被点燃。丁枕鱼被抓后,农友们用绳子把他五花大绑捆起来,押往乘马区农会。第二天一早,农会又把丁枕鱼拉出去。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喊打声,如同老鼠过街。
1927 年5 月17 日,麻城县城召开大会,根据新颁布的《惩治土豪劣绅条例》,对罪大恶极的丁枕鱼等进行公开审判,正法示众。当农会会员把几个坏蛋押赴刑场的时候,有人请示王树声:“对丁枕鱼不用刀执法,用枪击毙行不行?”王树声一听这话,就知道有的同志还在顾及他和丁枕鱼的亲戚关系,王树声就说:“子弹多宝贵,我来杀(处决)这个坏蛋!”随即,王树声手起刀落,砍下了罪大恶极的丁枕鱼的脑袋!
王树声大将
救命之恩、没齿不忘
1936 年10 月,工农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不久,王树声便奉命率部西渡黄河、“打通国际路线”。
长期的长征道路已经让王树声身心俱疲、积劳成疾,他本来完全可以有理由不再出征,但是,他还是选择去了。这次的对手,是盘踞在西北多年的马家军阀。
危难之际,王树声受命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九军军长,在最后的突围中,王树声率领右支队吸引了敌人不少兵力,最终百十人成功突围。终年积雪的祁连山环境非常恶劣,王树声便带领这支队伍打起游击。恶劣的环境,也让战士们忍饥挨饿,连马匹都瘦骨嶙峋。
后来,在一次遭遇战之中,队伍又被敌人冲击,等大家突围出祁连山的时候,只剩下不到十人了。他们又在山丹分为两队,穿过浩如烟海的腾格里大沙漠,走到镇远。
刚准备渡过黄河的时候,他们又遇到了敌人,最后几个人的队伍再度被冲散,仅仅剩下了王树声一个人。
他不知道自己的前途会如何,但是,他还是怀着一个很深的信念:一定要去延安、找到组织。
接下来,王树声开始了自己的乞讨道路。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朝着陕北走去,路上的艰险可想而知。
一天,王树声讨饭到了中卫县境内的旋窝铺附近,刚准备走进村庄,看到迎面走过来一位老汉,正好王树声也不知道该走哪条路,就上前询问一下情况。
麻城烈士陵园里王树声大将的雕像
老汉见乞丐模样的王树声还彬彬有礼的,便打听道:“客官,你是干什么的?要去哪里呢?”
王树声赶紧隐藏自己的身份,说道:“我是盐贩子,路上碰到了土匪,盐都让人家抢去了,现在只好讨饭回老家。”
没想到,这位老汉是个行家,打断道:
“你绝对不是贩盐的,我这一辈子跟不少盐贩子打过交道,这还能认不出来吗?我看你是个红军。”
这下,可把王树声给吓了一跳,连忙否认。
不过,大爷却说:“是就是,干嘛要遮遮掩掩的,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很多人跟你一样受尽了苦头,穿得破破烂烂的,讨饭吃,就往陕北跑,我还接济过他们。”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王树声也就不遮拦了,干脆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并说明自己要去延安。老人也愿意帮助他,并将他先带到女婿家去。
王树声很感动,并说等找到了红军,一定要好好地报答老人家。可没想到,话还没说完,两人在路上遇到了几个彪形大汉。
王树声定睛一看,这几个彪形大汉竟然是红军战士,心中的石头也落地了。刚准备解释自己的情况时,当时正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下的红军战士直接将王树声他们两人给捆了起来。
俞学仁没想到会发生这一幕,连忙问道:“炎生,这是什么情况?”很快,一位班长模样的同志过来审问两人的情况,老人如实回答了问题,也说了王树声的情况。当王树声自报家门后,班长笑了起来,说:“他说你姓李,你说你姓王,分明就是探子。”
这时,刚好来了一位特派员模样的同志,他认出了王树声,说:“你,你可是王副指挥?”
王树声一看有人认识他,也高兴了起来,并说:“对呀,就是我!”
当时,只要是川陕地区的干部,大多都是认识王树声。特派员赶紧命令战士们给他松绑,还使劲道歉。
被松绑后的王树声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俞学仁老人的情况,还连说:“老人家,实在对不住了,让您受惊了。”
站在一旁的班长眼见自己闯了大祸,连连解释道:“副总指挥,我对不住您。”
特派员也说明了情况,原来当地有逃亡的地主,经常和马匪勾结在一起,常常带着特务来捣乱,于是就在边区布置了暗哨,没想到还闹出个大误会。
王树声点了点头,说:“没什么,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特殊欢迎。”临别的时候,他把藏在鞋底里的一枚金戒指交给了老人,并对他说:“革命胜利以后,我一定要去探望您老人家。”
就这样,王树声终于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延安。
革命胜利了,王树声没有忘记自己当年说过的话,他要专程去感谢俞学仁老人。
不过,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老人家在哪?据王树声之女王宇红回忆:解放后,父亲就一直在寻找那位恩公俞学仁,还拜托兰州军区以及其他部队帮忙寻找,可是直到王树声即将去世时,这件事也没有完成。
王树声与杨炬
于是,王树声在临终前将这件事托付给了妻子。后来他的妻子也想方设法寻找恩人,可是一直是杳无音讯。
在王树声的自传中,他清晰地记录着:途径宁夏中卫县境敌人驻军关卡时,有老人名俞学仁掩护我到陕北固北县。
虽然有名有姓有地址,但是找起来却怎么也找不到。王树声的家人推测,可能是因为南北口音的区别,俞学仁的自我介绍被王树声理解错了。一直到1999 年,一位保安听说了这件事并且提供了一些重要线索。于是,人们仔细了解打听,最终得知救人的人是俞学仁的侄孙。
就这么样“顺藤摸瓜”,俞学仁的线索才被不断地收集起来,最终大家也证实了,宣和镇的俞占海就是救助过王树声大将的“俞学仁”。
只是,当人们将救助过王树声大将的恩人找到时,距离那段历史已经过去60多年了。
特殊时期、特殊恋爱
说起王树声与杨炬结婚的故事,还很有戏剧性、非常有意思。
王树声在此之前曾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家里给他包办的婚姻,第二次是经人介绍的,但都不是很幸福,两次都以失败告终。
转眼到了1942 年,王树声已经37 岁了,还是孤身一人,他自己不急,大家都急了。
有一天,曾任王树声警卫员的唐明春来找他,说自己爱人的医院里有个女孩,名叫杨炬,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还没有男朋友,让王树声去看看。
过了几天,王树声去了杨炬所在的部门,可能是他以为唐明春已经跟杨炬说过了、做过了工作,所以简单地聊了几句后,王树声竟然直接说:“杨医生,我对你的印象很好。”
杨炬虽然早就知道王树声的大名,但从来没见过面,完全没有想到他会跟自己说这样的话,一时又惊又怒,转身去了里屋。
王树声可能也觉得自己有点唐突,就离开了。
王树声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这次给杨炬的印象不是很好,于是就委托杨炬的几位领导,帮自己说几句好话。
就这样,在领导们的帮助下,杨炬渐渐地接受了王树声,同意跟他先交往一下。
在王树声的追求下,杨炬终于同意了,但是她提出了一个条件,说:“现在是抗战时期,我们应该以大事为重,等抗战胜利后,我们再结婚吧。”
对这个要求,王树声也是双手赞成。于是,他们就约定好了,先谈恋爱,不谈结婚。
1944 年中秋节那天,王树声和杨炬去看望贺老总和徐向前两位领导,贺老总早就听说了他们俩的事,就问他们:“你们俩谈了这么长时间,什么时候结婚啊?”
王树声把杨炬的话告诉了贺老总,贺老总一听,急了,说:“谁说抗战没结束就不能结婚了?哪有这个道理?我看就别拖了,今天是中秋节,好日子,今天就把婚结了!”
杨炬连忙说:“我们还没准备好呢,连申请都还没写。”贺老总说:“我就是你的领导,你们的申请我同意了,不用写了!”旁边的徐向前也跟着说:“我是王树声的领导,我也同意了。”在两位领导的“威压”下,杨炬无话可说了,只好同意了。
这个消息传出来后,大家都轰动了,尤其是陈赓,向来是个热心肠,最喜欢张罗这种事。于是,他就自告奋勇,安排大家去置办结婚用的东西。当天晚上,举行了一场简单又热闹的婚礼,大家起哄说,让新郎新娘说说两人恋爱的经过,杨炬笑着说:“他呀,可真厉害!”王树声也接着说:“她呀,真调皮!”大家哄堂大笑。
有人为他们做了一副对联:调皮遇厉害,花好见月圆,横批:革命伴侣。
公私分明、赤胆忠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王树声便担任了湖北军区副司令员,负责指挥鄂豫皖三省部队对国民党残余匪徒展开的大规模围剿战斗。
1955 年3 月,毛主席亲自签署命令,调王树声进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第一任部长,9月,王树声被授予大将军衔,并在党的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军事科学院成立后,王树声又担任了军科院副院长。随后,他为我国军械工业的创办与发展,为改善部队的武器装备,加速其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在王树声的事业搞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巨大的不幸正在毫无预兆地向他走来。
王树声、杨炬夫妇与子女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有些亲戚求王树声帮忙在城里找工作,他劝道:“我的职权是党和人民给的,是用来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没有丝毫营私的权力。你们有困难,应该依靠当地政府解决,依靠自己努力生产。”于是,他的侄女等人一直在家务农,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20 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家物资供应比较紧张,粮、油、布等均是按人口凭票供应。王树声要求家人,按北京市政府的规定,供应什么、吃什么,供应多少、买多少,不能多吃多占搞特殊。
按规定,他除专车外,还可以配一辆生活用车,但王树声却一再婉拒给他再配车。他说:“国家现在还有很大困难,我有辆车上下班用就可以了。”直到去世,他也从来未配过生活用车。同时,王树声明确要求:专车只许他本人办公使用,任何人都不能乘坐。王树声的夫人杨炬从家到单位,坐公共汽车往返得2 个多小时。但无论是酷暑严寒,她都坚持坐公共汽车上下班,从没用丈夫的专车接送过。
1972 年底,王树声的长子王鲁光要结婚了。王鲁光把室外的一个石头茶几搬到屋里,用桌布蒙上,并将两把旧椅子放在两边。王树声的警卫员看不过去,自作主张地将单位休息室的两把金丝绒面椅子和一张大理石茶几暂时借来布置新房,等婚后再归还。王树声看到后问:“你这是干什么?”警卫员忙说借给王鲁光结婚时用用,婚后还回来。王树声吼道:“你给我送回去,公家的东西不能动!”警卫员只好将东西放回原处。
12 月26 日,王树声的儿子王鲁光正向往常一样骑自行车匆匆赶往工厂上班,谁知,就在他刚刚骑出大门,就在转向马路的地方遭遇了车祸。
那天,由于天气原因,漫天的大雾导致视线不太好,王鲁光在转向马路的那一刹那被行驶而过的无轨电车撞倒,虽然,电车司机采取了紧急措施,却依然没有阻止这场事故的发生。
王树声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前往医院看望儿子,病床上的王鲁光看到父亲来了,嚎啕大哭了起来,边哭边说道:“爸爸,我完了……”
虽然,这场车祸并没有伤到王鲁光的性命,但他还是因此变成了瘫痪,后半生只能躺在床上度过。
王树声看着面前哭得声泪俱下的儿子,只能轻轻地安慰儿子,眼泪也在眼眶中打转,当他迈出病房后,这个有泪不轻弹的男人,终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老年伤子,对王树声的打击是巨大的!但王树声早前一直在战场上拼杀,见惯生死的他很快就平静了下来,他知道事情已经发展成这样没有挽回的办法,自己能做的就是尽量多陪陪儿子,之后的日子里王树声经常在百忙之中,到医院看望儿子,鼓励他坚强起来。
王树声对敌作战十分勇猛,对普通群众却是菩萨心肠。王鲁光的车祸是在婚前四天遭遇的。肇事司机是一位普通的电车司机,听说对方是国防部副部长、军械部部长、开国大将的儿子,当时就吓傻了,唯恐被枪毙。就连肇事司机的父母和车队领导都吓得心惊肉跳。当王树声得知这些情况后,就对肇事司机的车队领导说:请转告司机,饭还是要吃的,好好吸取这个教训就行了;对于悲痛欲绝的家人,他这样解释:那个司机也是百姓的后代啊,也是做父母的含辛茹苦地拉扯大的。车祸已经酿成了一个家庭难以挽回的悲剧,不能再让另一个家庭陷入悲剧中。
生活就是如此捉弄人!人们常常用“祸不单行”来形容灾难对人们的多重打击,这句话就印证在了晚年的王树声身上。
就在王鲁光遭遇车祸的两个月后,王树声也由“探病者”变成了“被探者”躺在了王鲁光住院的同一家医院里。
王树声住院之后被确诊为癌症,当他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很乐观地说道:“癌症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要抗住它。党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做呢。”
王树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住院的时间里,他仍然放不下工作,白天振奋精神,参加国家的大小纪念日举办的活动,晚上就回到医院进行治疗。
后来,由于病痛的折磨,王树声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外出了,他就采取躺在病床上收听广播或请人读报纸、文件等方式来了解国内外的形势。
毛主席得知王树声住院的消息后十分惦记,但是他因为工作原因一直走不开,于是,他就委托周总理代他前往医院看望生病的王树声。
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向许光达、王树声等颁发授予大将军衔的命令状
周总理来到医院后看着病中的王树声,心情也感到十分沉重,他握着王树声的手,缓缓地说:“树声同志,我是受党中央、毛主席的委托特意前来看望你的。”
王树声听到周总理的话,激动地说道:“谢谢党中央,谢谢毛主席,谢谢总理!”
周总理点点头对王树声继续说:“树声同志,党中央、毛主席都知道你是一个好同志!战争年代,你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红军长征途中你是英勇的战士,解放后,你是我国军械工业生产的功臣,你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树声听着周总理说出来的这番话心里十分激动,眼中的泪花也在不停地闪动着。
1974年1月7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卓越功勋的一代大将——王树声在北京病逝,享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