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重构理论下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2023-03-22昭通学院人文学院
马 瑶 昭通学院人文学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时代是图像文明时代,人们更加重视视觉感受,因此利用视觉重构进行文化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发挥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在视觉重构理论下进行文化传播策略研究,可以拓宽人受众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现以昭通文化的数字化传播为例,运用文献法和分析法,对视觉重构下文化传播的意义、现状和策略展开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昭通市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是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是历史上滇文化与中原文化进行交流的重要走廊,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昭通有着宝贵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时代性。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基于视觉重构理论进行文化传播分析,可以让中华传统文化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文化的传播。
视觉重构理论与文化数字化传播概述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曾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视觉重构理论正是借助数字视觉元素这一载体进行文化传播。这种视觉重构下的传播方式可以给受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能够沉浸式地去认识历史事件,了解其中蕴含的价值,加深对社会文化的理解。昭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端公戏、芦笙舞等,在视觉重构理论下,我们应更加注重昭通文化的数字化传播。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的繁荣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视觉传播的形式、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为文化多元传播培植了肥沃土壤。因此,发掘地方文化传播的内在潜力,探索视觉重构下地方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有利于对文化资源的保护。要想促进文化的有效传播,就应该注重对文化资源的保护。采取科学方式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能够为其带来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在保护文化资源方面,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地域等条件的限制,使得文化资源保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显著增加。基于此,地方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促使文化资源保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数字化传播可以让昭通的文化资源以一种全新的视觉表现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如通过视频、图片以及文字等方式进行保存。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还可以利用相关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修复,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对昭通具有一定年代性的历史文献进行修复,使其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人们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同时,文化资源保护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检索库的建设。
其二,有利于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数字技术的繁荣发展除了可以促进文化资源保护外,在文化育人方面也具有积极影响。传统的文化传播途径较为单一,主要通过书籍、博物馆、纪念馆等形式进行传播。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交平台不断增多,移动终端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给文化的数字化创新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VR指的是虚拟现实技术,其主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出人们能够进行感知的虚拟环境,让人们可以沉浸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其情感体验。从目前的文化VR的融合发展来看,其内容在视觉方面已经有了显著优化,可以让相关文化资源进行多样化呈现,以此满足人们多元化的观看需求,使其深入感受昭通文化之精深。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文化资源,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让人们在自己的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观看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可以促进科技和文化的有效结合,大大增强文化的传播力,使文化育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除此之外,数字化展馆也是文化数字化传播的重要形式。数字化展馆指的是网络文化平台,其以线下实体博物馆、纪念馆等为基础进行网络平台的建构,将实体展馆中的文物等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呈现。利用数字化展馆,可以让文物走出博物馆,人们观看文物、学习相关文化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再现存在缺失的文化遗址,让人们能够在数字化展馆中看到文化遗址从前的辉煌。因此,通过数字化展馆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促使其能够深入探索相关文化知识。
视觉重构理论下昭通文化传播现状
昭通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需要进行有效保护和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深入了解昭通文化。当今社会处于视觉时代中,文化传播应该注重视觉重构,发挥视觉元素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昭通文化的数字化传播的发展状况来看,还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昭通文化的传播效果。
其一,传播力度不足,受众缺乏情感认同。当前,很多人的文化意识较为淡薄,对历史文化的认知较为浅显,难以深入体会文化背后的深刻内涵。人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基本上不会主动了解相关文化,这就使得其在文化学习上较为被动。同时,传统媒体在文化传播时具有一定的单向性,传播力度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文化传播的效果。
其二,场景建构不完善,难以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进入数字化时代,文化场景的构建十分关键,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结合昭通文化实际情况,进行数字化场景的优化,给受众以沉浸式体验。但是从目前文化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来看,进行场景构建时缺乏创新,仍然是通过“两微一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数字化传播,没有从场景的角度进行创新,使得文化的育人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其三,忽视了跨界合作,影响了文化数字化的传播效果。文化数字化传播涉及多个领域,要想实现高效传播,就应该注重跨领域的合作,聚集各个领域的人才,对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进行共同研究,构建相关的文化数字化传播模型。但目前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跨界合作的重要性,文化传播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单一,影响了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效果。
视觉重构理论下文化传播策略
挖掘文化数字化传播的视觉元素
要想推进昭通文化的有效传播,就应该注重挖掘文化数字化传播视觉元素。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同时还应该注重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实现对视觉元素的深入挖掘。数字技术在文化资源保护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促进文化呈现方式的创新,从而形成文化视觉素材,进而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让昭通文化能够实现高效传播。
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重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对于文化的数字化视觉传播而言,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关键。昭通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博物馆、革命旧址等物质文化,也包含芦笙舞、端公戏以及四筒鼓舞等非物质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十分珍贵,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深入了解昭通文化资源,做好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和修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构解读,挖掘出相关文化资源中的故事,让更多的人能够深入地了解昭通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重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利用,促进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让昭通文化能够以视觉语言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例如通过虚拟情景或视频等方式展示昭通文化,增强文化视觉文本的有效性,让文化能够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受众深刻感受昭通文化的魅力。
其次,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视觉元素打造昭通文化品牌。构建文化品牌,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深入了解本地文化,能够结合实际进行区域文化的整合,将不同的文化视觉元素进行融合。通过新媒体技术等对昭通文化进行视觉元素的丰富,满足人们的不同文化需求。在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会涉及一些文化故事,需要对其内涵进行深入解读,进行传播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增强文化故事的吸引力,提高文化传播效果。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从视觉重构的角度进行思考,以视觉形式展现文化故事,让受众能够深入体会文化故事的内涵和情怀,推进文化品牌的打造。
完善文化交互数字馆建设
在视觉重构理论下推进文化的数字化传播,需要对视觉重构有正确的认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认识到,视觉重构并不仅仅是注重视觉感受,还应该对其他感官有所重视。简单来说,视觉重构的真正意义是利用视觉的震撼,引发受众多感官的协同,让昭通文化能够直达受众的眼中、脑中以及心中。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重完善文化交互数字馆的建设,使数字馆具备多态模拟功能。利用相关数字技术,使得数字馆更具交互性和趣味性,让受众能沉浸在文化氛围中,强化对受众的视觉冲击力,使其更加深入地进行文化学习。
其一,构建数字化多媒体终端。相较于线下场馆场地的限制,文化数字馆进行文化展示的形式在空间上更具优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以多媒体化的方式实现视觉文化的展现,同时促进文化的广泛传播。因此,构建具有视频、语音交互功能的数字化多媒体终端,需要设计出明确的文化主题,以及较强视觉性的文化展示空间。在文化数字馆中,人们无需亲自来线下展馆参观,就可以尽情地了解和感受昭通文化。这种文化展示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时空问题,受众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进行文化学习。
其二,创设文化互动场景。传统的文化展馆吸引力有限,已经难以满足当今时代人们的多元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传播的效果。传统展馆主要进行相关实物或者道具的展示,并在实物旁边添加一段文字对实物进行介绍,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让人们了解相关实物,但是缺乏温度,难以激发受众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文化传播的效果。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数字化展馆的构建上,应该注重展示形式的创新,提升文化展示的温度和情感,让受众能参与到文化互动中来。工作人员应在线下展馆现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优化,创设具有实景体验的数字化文化互动场景,带给受众强烈的视听体验,以此来解决传统线下展馆的文化静态展示问题,增强文化传播效果。
其三,注重沉浸式体验。打造文化交互数字馆,可以实现空间的延伸,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扩增,让文化资源实现共享,让受众能够针对相关文化资源进行交流探讨。可以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历史文化场景进行再现,受众借助VR设备能够沉浸在虚拟场景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这种沉浸式体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有助于调动受众的各项感官,使其深入感受历史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受众从视听等多方面感知文化,有助于提高受众的文化意识,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注意的是,文化交互数字馆的构建应该与相关地方文化相适应,不能一味地加入炫酷技术,这会造成本末倒置,违背了数字展馆构建的初衷。
注重文化数字化传播的跨界合作
视觉重构理论下的文化数字化传播,具有一定的跨领域性质。也就是说,要想有效推进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就应该注重团队的跨界合作。文化数字化传播涉及新闻领域、教育领域、网络领域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等,这些领域的优秀人才应该跨界合作,以此来助推昭通文化实现创意发展和有效传播。
其一,在进行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时,应该注重任务分工,重视团队建设。根据昭通文化资源的特点,进行数字化传播模式的设计。数字化传播模式涉及多个环节,如文化资源的收集及数字化转化,文化传播过程设计等,每一环节都应该加以重视。该数字化模式具有较强的专业要求,设计人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进行数字化传播模式的研发,让不同领域的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共同商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文化数字化传播方案。
其二,结合受众喜好,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文创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化的传播,实现文化和其他事物的有效融合。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文创产品激发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活力。这就需要工作人员研究分析昭通文化,对昭通文化进行加工转化,使其能够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增强受众对昭通文化的关注。文创产品的开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化经济的发展。以昭通的端公戏为例,端公戏属于云南民间仪式戏曲剧种,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对端公戏进行宣传,让人们了解端公戏背后的故事。同时可以打造端公戏系列的文创产品,如水杯、书签以及摆件等,以此来吸引受众。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实用性,避免出现受众购买文创产品后就闲置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为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因此在文化传播方面也应该注重数字技术的利用,推进视觉重构,提高文化传播的效果。文化数字化传播能够促进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促进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有效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因此,要重视文化传播策略的探索,注重文化数字化传播过程中视觉元素的挖掘,完善文化交互数字馆的建设,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促成文化数字化传播的跨界合作,通过特定的视觉图像去感知客观存在的文化资源,利用数字视觉元素让昭通文化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