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
2023-03-22张敏
张敏
引 言
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肩负着行使教育和传递科学情报的职能,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寻求知识、追求理想的第二课堂。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政策日趋完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专业设置和课程规划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发展,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拓展,校企合作更加密切,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育方面的价值作用更为突出,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图书馆必须尽快突破制度体制障碍,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手段,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支撑与保障。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点与趋势
1.发展特点
(1)战略性
经相关部门统计和调研发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优势与存在感趋弱并存,教育部实施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不断强化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始终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提高经济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以保障高等职业与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2)创新性
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进行办学模式创新、专业设置创新和教学方法创新,截至2021年,参与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高职院校超过1000所,在探索、改革和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专业设置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如智能机器人技术、无人机操作、可挖硅集成、电子商务应用等,在今天的职业教育中已广泛接触;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职业技术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优化专业设置,进行课程改革,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需要,各资源库随专业所属产业(领域)发展同步更新,开展信息化教学打造了善教乐学新课堂,同时信息化系统助力院校实现精细化管理。
(3)供给性
高职院校与产业界的合作非常广泛,突出学生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培养,许多大中型企业同大学合作,进行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已成为制造业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数超过100万人,制造大类专业点数近6000个,着力培养物联网、移动通信等产业急需人才,为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发展方向与趋势
(1)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在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改革、职业能力观(任务能力观、整体能力观、关键能力观、综合能力观)培养方面取得重要共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迈向国际化办学态势。2021年全国有100余所高职院校开发了300余个国际认可的行业或专业教学标准,在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超万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持续增加,2021年400余所高职院校与国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近千个,占高等教育总数的40%多,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不断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课程体系适应经济发展
发挥政府调控职能,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体制,打造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宏观调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招生规模,实现教育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以就业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避免所设专业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等资源浪费现象。
(3)人才培养紧跟行业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应为国家社会经济生产服务的第一线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在各专业、各职业中培养比以前更熟练精通本专业知识的职业人才和技术人才,必须探索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条新路;以地方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需求为目标,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完善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不断优化专业优势。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4)办学层次提升模式更新
构建多元化办学体系,加强院校间、与行业(企业)之间合作,与学科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相衔接,联合组建了特色鲜明、培养有别、专业互补的职教集团。加强地域间高校、企业合作成立大学联盟、校企联盟等非营利合作的组织形式,整合教育资源,重组管理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探索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如对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等进行办学模式更新,实现校企双赢。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挑战
1.高职图书馆发展理念面临的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图书馆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树立新理念。事实上,因各种原因高职图书馆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不深、不透。在顶层设计上,创新不够,缺乏与时俱进的规划和指导,评价评估体系不健全,学校层面更是无暇顾及;在具体实施层,缺乏对高职教育教学需求的研究,协调、决策水平有待提高;从高层领导到馆长再到馆员对图书馆如何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路不清、定位不准、措施不力。科学发展理念不强,在资源布局、图书馆空间建设、馆员队伍的素质建设等没有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缺乏共享协同发展理念,高职院校图书馆大部分还是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各自为政,以自我为中心,封闭式管理服务,与现代信息社会要求开放共享相矛盾。
2.高职图书馆资源建设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国家为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层次、产教融合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高职图书馆应该在资源建设上积极回应,有所作为。但原有的资源建设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类型单一、路径不畅,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难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和科研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提质培优的双高建设和师资个性发展需求。
3.高职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对高职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高层次的服务成为不可或缺的方式。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在观念、内容、方式、能力上普遍存在问题,如服务模式封闭,馆藏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新技术引进应用少,馆员素质相对不高,服务方式单一等,很难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高职图书馆服务能力面临极大挑战,必须在资源建设、服务方式与手段、馆员队伍建设等各方面作出变革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从原有的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主动服务,确保高职图书馆健康协调发展。
4.高职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对高职院校的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对高职图书馆馆员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大部分由原来的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合并而成,图书馆队伍结构和人员素质组成不合理、不充分、不平衡,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老龄化趋势增强,大部分馆员没有图书馆学相关的专业背景,对图书馆工作流程、规范和设备要求不熟悉,缺乏信息获取、信息整理分类等专业能力,计算机信息等新技术掌握少,在服务工作中无法适应现代高职图书馆发展需要。
5.高职图书馆面临现代新技术的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在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全方位引进现代先进技术,校园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大数据、云技术等应用将职业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职图书馆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加快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以技术带动服务。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云技术在高职图书馆的应用,可以使其从原有的被动传统的服务模式,转变为跨越时空的主动服务模式,用网络技术打破高职图书馆原有格局,变“以馆藏为中心”为“以读者为中心”,服务更主动,更具人性化,高职图书馆将更具活力,更有发展前景。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定位
1.资源建设凸显特色性
高等职业教育立足于培养专业性、技能型人才,其办学宗旨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目标。因此,高职图书馆馆藏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将素质教育、技能提升融入到文献资源建设中,文献资源建设目标要与高职教育的特定功能相匹配,馆藏资源结构要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相符合,资源建设内容要与特色技能、职业技术、实训操作等方面的需要相呼应。
2.资源利用呈现开放性
高职教育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较为开放性的学习条件,做到课程编制各具特色,上课时段分布多样,教学地点就近方便。图书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以及学生学习的中心,为适应新形式新需求,也应在开馆时间、设馆地点、馆藏空间等方面不断扩展与调整,以更加开放性的资源利用形式,满足师生对于资源的需求,拓宽师生知识的视野,培养师生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师生在专业领域不断提高。
3.服务手段紧跟时代性
当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图书馆必须不断丰富图书馆资源形式,完善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视听信息资源、机读信息资源,通过现代化的电子阅读产品采购、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计算机网络软硬件设备更新与维护,以及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等紧跟时代性的服务手段为高等职业教育传递最新的科技成果,从而满足高等职业教育鲜明的时代特色要求。
4.阅读推广强调实用性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实用与实训,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要以实用性为原则,积极主动地推广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符、能够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的书籍,使学生能够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并最终转换为学生能够掌握的专业技能。
5.社会服务突出区域性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促进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日益凸显。高职院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通过向社区提供文献资料、开展信息咨询、专业服务等,满足区域内社会公众对知识的渴求,完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针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层合作等方式,将产、学、研相结合,在与企业合作的实践当中,企业因为得到对口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文献资源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学校也经过企业实践的检验,不断调整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方向,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达到双赢的目的,最终推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1.更新服务理念,加快服务转型
一方面,开展职业咨询与就业指导。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发挥自身优势,提供职业和就业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为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主动提供精准及个性化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为了使读者在第一时间便捷利用到资源和服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应该随之发生改变,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另外,图书馆应根据掌握的大数据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形成用户画像,为读者提供更加精准及个性化的服务。
2.加快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手段
一是高度重视馆舍建设。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由教室改造而来,不符合图书馆的建设标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应建立独立的馆舍,特别是智能化图书馆建设,为便利、人性化的服务提供支撑。二是加强智能设备建设。重视自助设备建设,如自助借还机、自动门禁、RFID、自动盘点、自助打印复印扫描机、消毒设备、智能机器人等,为读者提供便利的服务。三是加强环境建设。针对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智慧型创客学习空间建设,提供智能服务(包括智能座位预约、书籍精准定位、馆内智慧导航等)。
3.整合文献资源,促进高效利用
一是加强特色资源建设。文献资源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据学校特色学科建设情况,规划好馆藏资源特色发展方向,同时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为本校、本行业和社会服务。二是重视资源整合。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尽量进行资源整合,同时便于读者获取,如文献资源纸电一体化采购,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和获取等。三是促进资源协同共享。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积极参加行业内、省内乃至全国高校图书馆联盟,与联盟馆进行资源的共建和协同共享,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弥补资源建设的不足,为读者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源服务。
4.创新开放形式,打造学习空间
第一,打造智慧学习空间。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第二课堂”,它不仅仅是资源中心、学习中心,更重要的是创新创客中心、知识交流中心。目前,将图书馆的有限空间发挥出最大价值应该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关注的重点,空间建设应与师生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提倡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同时,划分空间功能,如创客空间、休闲阅览区、研讨区、自主学习区等。第二,创新开放形式。要紧贴师生需求,尽量提供便利的开放时间和宽松的开放模式,使读者时刻感受到便利、快速、高效。
5.完善规章制度,实施科学管理
一是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图书馆管理的基本依据,只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做到有据可循、科学管理。二是对业务流程规范管理。图书馆属于业务性较强的单位,从文献采购、加工、上架、流通再到信息咨询、学科服务等,都有各自的流程,只有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业务工作才可以做到科学有序管理。三是不断优化馆藏结构合理配置资源。不管是文献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础,在文献资源配置时,要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科特色及师生需求、合理配置纸质和数字资源及各类型资源的比例;在人力资源配置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位馆员的特长和优势,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
6.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与读者的合作与交流,充分理解读者需求,利用最好的工具和资源,用最优秀的人才来完成工作,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第二,重视职工业务能力提升。将馆员进修培训纳入学校人才师资培训计划;鼓励访问馆员、学历教育、在职进修等;鼓励馆员开展科学研究,钻研业务。第三,加强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组织职工活动提升凝聚力,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立友爱协作的团队氛围。第四,赢得较高的职业尊重。图书馆应该帮助馆员赢得较高的职业尊重,让馆员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7.促进校企合作,深化社会服务
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图书馆应该在促进校企合作,深化社会服务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一方面,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开展学科发展动态监测工作,及时发布全省高职院校学科分析报告,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开展人才评价研究,制订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评价方法、效果和流程的研讨。另一方面,不断深化社会服务。围绕地方企业发展,面向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开展专题定题服务,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与规范的研究和信息咨询的指导。做好基层公共图书馆科技查新规范、质量、业务指导与培训工作,不断提升能力,促进“书香中国”建设,为广大基层读者开展全民阅读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