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硕士研究生《美术课程与教材研究》课程改革及实践
2023-03-22张晓蓉
张晓蓉
引 言
《美术课程与教材研究》是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依据、特征、规律、内容,进而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为成为专业化美术教师奠定基础。理论课目前最传统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就导致学生丧失了主动学习的动力和机会。他们往往以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去学习,最终结果就是所有的听课、做作业、撰写小论文等训练都流于形式,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课程教学最终很难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究其原因在于,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索意识较强,他们已经初步具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再满足于老师的讲授以及课本的规范理念。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与观察思维,结合自己的艺术体验和人生经验,找到合适的理论切入点,从较为独特的思维角度再次重新认识和解读老师讲解的涉及课程重点要点的核心理念。
教学大纲对本课程的要求
1.课程学习目的
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习者了解国家素质教育的精神与主要内容。这主要体现在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课程性质、理念、分领域学习内容、学习建议等方面知识点的了解和应用上。进而了解美术教材与教科书的主要编写理念与编排特色。旨在能够熟悉中学美术教育学的情境,为将来成为研究型专业美术教师奠定基础。总之,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以及教学实践技能的专业化、研究型美术教师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所在。
2.课程教学任务
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系统地讲解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的规定、对美术课程精神的阐述以及对不同美术学习领域的基本要求与评价建议、教学建议等。此外,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为学生呈现中学美术教材的编排内容、设计特色、课程内容与教学指导等。使学生了解一线真实的美术教学情境,进而思考美术教学的微观技巧并在实践中具体应用。
3.课程教学原则
课程倡导实践、开放、探究的原则,注重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过不断地体验、感悟和反思以形成对中学美术教学的现实认识。因此,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色。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美术教育课例的观摩、美术教育教学案例的讨论,授课形式丰富多元,改变传统史论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单一教学模式,力求使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认识课程标准及其教材应用。
4.课程的主要内容
该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学习以下内容:美术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美术课程的目标,“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美术课程的实施建议。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课程标准的原理与主要内容,进而为美术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部分,讲解新美术课程观念指导下的中学美术教材编写与教学应用,主要呈现不同版本美术教材的编写理论、编写特色、版式安排、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目标与评价方式等。在此基础上,通过项目课程指出美术教材编写需要把握好的五对关系:教材结构与教学实际、理性建构与感性呈现、传统经典与现代时尚、美术内容与艺术方法、学习兴趣与知识综合。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学美术教学的特色与主要内容,为美术课堂教学铺垫实践准备。
5.课程基本要求与学习方法
掌握先修知识。学生在学习前应先修完《美术教育学》、《中学美术教学论》、《美术教育史》等高等美术教育必修课程内容,能够认知与理解美术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
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方式、方法,能够在教师的课程内容讲述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据此进行相应的资料搜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研究问题并尝试回答。
应当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与主要内容分析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能够依据某一版本的美术教科书进行教案的编写与制作工作。
注重了解与认识真实的美术教育教学情境。学习过程中,可以到一线美术教学课堂中进行教学观摩,并据此进行教学反思,能够提出自身的教学建议以及批判性的教学观点。
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这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可以拟定出季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以及日计划,安排和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相互关系。
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扩充美术教育的视野,能够知道一些国际国内的美术教学动态,能够知晓一些前沿的美术教育思潮与教学观点。
可以参访一些一线优秀美术教师或教研员,获得真实的美术教育教学感受。现实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进行独立的美术教育教学实习,进而理解中学美术课程标准并且熟悉不同版本的美术教科书的使用方法。
研究生与本科生学习的不同表现
1.主动程度不同
大学本科生基本上是来高校接受知识、接受学问的。本科生的学习延续了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传统学习方式,属于被动式学习,上课形式主要是老师集体授课,学生听讲做笔记,课堂回答问题,做练习,课后布置作业,按要求完成作业,老师批阅后给予相应的评价或成绩。期末课程考试较多,复习备考程序繁杂,必须达到要求才能合格或及格。本科生只有建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练脑子,长智慧,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首要能力就是增强理论思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在众多的学习材料中如沙里淘金般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及时抓住这些信息进行延展;二要有概括能力,能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提炼出需要的信息;三要有判断思维能力,能在已有材料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发挥研究生积极主动的自学能力。研究生的学习自主性很高,除了必要的主修课和选修课是在指定的学习地点大家共同完成外,其余时间均可以自由安排学习任务,研究生的学校课程规划中没有太多强制性的课程学习和考试,通过导师引导确定研究方向后,具体的实施过程更多依赖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主性,完全是一种主动的、具有自我规划性的、拔高式的自觉学习状态。
2.学习途径不同
本科生的学习,除一部分主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作业、为了考勤去上课,为了完成各种考试取得学分所以学习和找资料,认真地背书。也就是说,本科生需要在比较强制的状态下去学习,学习途径基本来自课堂上的老师讲授和教科书资料辅助。
研究生则每天都要积极主动地在办公室或图书馆查看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论文、专著资料,作调研、作报告,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或科研成果做铺垫和准备,处理的信息量比较大,这些工作都是在相对不那么强制、自觉自律、主动的状态下完成的。在日常学习中,无论是听报告、看文献等都离不开深入思考和提问题。首先要练习能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要练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次是会提问题,能对一个命题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或者能逐步深入地、递进地提出问题;三是不仅能提出问题,还要能解答问题。这样就会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能力。
3.学习形式不同
大学本科学习主要是奠定基础,包括一般通用基础科目和专业基础科目,这个奠定基础的过程是一个拓宽夯实的过程,为未来深入更专业的学习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习方式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自学为辅,初步了解项目研究方法,掌握较为简单的研究步骤。
研究生阶段是专业学习和研究,需要在一个限定的、学术面较窄的领域进行探索,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和研究,要求学生深入掌握项目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在导师的带领下,从事本专业项目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学习方式以授课为辅,自学为主,相互结合。这种方式有利于发挥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对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要有研究能力,培养研究能力的最佳方式就是做课题,通过参与老师的课题甚至是独立思考的课题去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研究生还需要更多地与导师对话,不仅要选择性地听取导师的建议,而且更多地与导师讨论,要敢于主动讲出自己的想法,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拓宽研究思路与实验方法。
基于大纲要求与研究生学习特点对本课程教改的探索
1.注重实践
在《美术课程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求研究生按照课本内容结构划分核心板块,按板块提出思考问题,也就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提出值得探索的重点和要点,然后全部汇总,集体探讨商议,整理编排,结合前辈经验和教材内容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任务题目。并且对题目解答所涉及的切入点进行细致地分析、规划,做到胸有成竹。
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实践只有在自觉的意识下才是人性的、人格的。自觉是人类自我解放的一般规律,它是自我意识的必然。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矛盾产生物质及意识概念。物质与意识的认识是实践的规律性规定。实践的内在矛盾是意识本体与生命本体的自我解放必然。实践的基本主体是人,实践的基本矛盾就是人的基本矛盾,其规律就是人的运动规律。人的行为范畴就是实践的行为范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均来源于实践。科学是科学家从实践中得来的,是通过大量实验产生数据总结出来的。数学和逻辑学都属于思辨性极强的学科,但是即便如此,它们最初也是来源于实践,而非漫无目的的空想。可以说,没有实践就没有一切的思想、科学和知识,没有实践,人类大脑就会荒芜空白,了无一物。因此,在《美术课程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重实践,让研究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2.倡导开放
开放原则是人类哲学的基本思想原则和主要观点。其反对传统哲学把人定义为生物的、理性的、意志的、劳动的、欲望的人,即不同意人有某种僵死的规定性,也反对把人理解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认为人作为一个自我创造和不断形成的生物,不具备任何特定的与稳固的先在本质,人通过不断的自我活动和自我解释塑造自己。
研究生设计好切入点后,每个人都要做详实的调研,即使是同一个研究题目,由于每个人设计的切入点不同,调研手段、方法、对象都可以发生改变,继而得到不同的结论,这样就确保了大家以全新的角度和理念对同一个问题学习到多种研究方法和课题结论,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为每个人都打开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
调研是研究生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研究生必须学会用适当的调研方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即便是同一个思考题目,每个同学都可以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进行分析规划,采取适合自己获取数据的调研方式,最终得到理论结果。教师往往有意识地将典型思考题目提取出来作为每个研究生的必做题目,倡导大家多方寻找切入点进行调研探索,倡导学生亲自调研获取信息,再通过观察、甄别、分析、整理,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独特视角的结论。这种开放式研究题目的方式,对研究生发散性思维的开发和多维度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支持探索
研究生最应该拥有的品质就是一种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一种敢于去揭开、敢于去挑战的精神。探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一个由内而外、由外而内来来回回的过程。一来一去之间,有了比较,有了差异。差异本身就会产生评断标准。不管秉承哪种观念,至少都是自己独立的认知。这样可以开启一个自我修炼的路程。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至少是有方向的。不会面对一个课题茫然不知所措。探索——学习——发现——再学习——再实践——再发现,这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良性的、有趣的学习历程。因此,在本课程中对研究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为其未来的学术研究奠定稳固的基础。
设计题目、设计切入点、深入调研、制作课堂分享PPT。所有的前期工作都是手、眼、脑的结合锻炼,研究生必须全力以赴,想方设法去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系列的任务。最终呈现出来、讲解出来、与大家分享出来就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锻炼与考验。除了PPT的设计和制作以外,学生们还需要备课、写教案、写讲义、熟悉分享内容与流程,模拟课堂分享讲解,从语调、语速、表情到手势都需要仔细设计与推敲,这是毅力与耐心的考验,也是团队协作精神的塑造,更是一个未来教育者必备的基础素养。
4.鼓励评价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即时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学习中,做到当堂评价才能收到良好的反思与推动作用。即每个人反思自己本节课的不足,吸收他人的长处,从而促进和推动下一节主题分享课的更好展现。“以评促教、评价教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研究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研究生既是老师又是学生,不同角色的参与,丰富了他们的认知,更能提供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使大家如沐春风,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大家的评价语言可以机智多变,评价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评价过程充满人文关怀和热忱恳切。
互评过程中,要真诚地赞美对方的优点,虚心地学习对方的长处。同时对于任何一位同学在各个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应该诚恳公正地指出来,便于对方改正,并且在下一次分享中完全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的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而且大家互相得到了彼此的信任。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大家共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规避问题,让下一次分享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在《美术课程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般鼓励学生分组互评,也可以具体到每个人进行专业互评,互评可以帮助学生深切认识到自身的欠缺和不足,同时看到别人的优点和好的方法去借鉴和学习,从而促使整个群体共同趋向完美。互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态度:从教书育人的态度、课堂授课的态度、听取别人意见的态度、治学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信息量深浅程度的把握,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基础理论知识、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突出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从适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材施教、课堂互动、启发思维、能力培养、现代教学手段应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表达:从语言的规范化、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语速语调、体态语言、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评价;
总体效果:从讲课分享的吸引力、课堂气氛,对基础知识、理论、技能的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五个方面必须涉及每一位研究生的评价,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非流于形式。同学们在互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憾,不断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和优势,并且做详细笔记进行记录,便于以后观看、学习、改正。切实让这个互评过程成为真诚交流的互动环节,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同学们就能虚心接受来自领导、前辈及同事们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听取别人意见的谦虚态度,在良性互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一种集中体现。在《美术课程与教材研究》课程学习中,对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们学习了学术课题的基本研究思路,在设计一个主题之后可以深入观察、判断、分析,能够把调查调研、获取资料、解决问题、展示成果、分享结论、综合评价等流程真正做到得心应手,完全掌握这种学习和研究方法,并且运用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就养成了一种严谨的科研和教学态度,成为优秀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能够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