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有利于年轻干部成长发展的生态体系
2023-03-22谢京华
谢京华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组织部,北京 100728)
加快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是国有企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近年来,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不断拓宽年轻干部成长渠道,夯实事业发展接替力量。但客观地说,当前仍有许多国有企业存在干部队伍老龄化、年轻干部政治锤炼和复杂环境历练不足、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人才比较缺乏等问题,必须以更高的站位增强年轻干部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加快培养锻造一支对党忠诚、有德、有才、有为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1 在思想认识上,打破“三座壁垒”,以更宽的视野谋划和推进年轻干部工作
一些企业在年轻干部选拔使用上思想不够解放、胆气魄力不足,影响和制约了年轻干部的成长发展。有的存在矛盾心理,担心大力选拔使用年轻干部会挫伤老同志的积极性,顾虑重重“不敢用”;有的总认为年轻干部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求全责备“不想用”;有的存在等靠心态,认为年轻干部可以等一等、放一放,错过使用黄金期“耽误用”;也有的没有建立发现储备、选拔使用的长效机制,年轻干部优质储备明显不足,急用现找“不够用”。面对以上问题,必须大力解放思想、跳出选人局限,切实打破影响年轻干部选拔使用的各种障碍和壁垒。
一要打破思想观念的壁垒。思想壁垒是最顽固的壁垒。要坚决摒弃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潜规则和旧观念,牢固树立不拘一格、用当其时的用人理念,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任人唯贤、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对年轻干部要看德才、看潜力、看长远,不唯经历、不唯台阶,对条件成熟的大胆提拔使用。但重视年轻干部选拔任用,不是搞任职年龄“一刀切”,干部队伍理想的年龄结构是老中青三结合。
二要打破出口不畅的壁垒。选拔使用年轻干部既要畅通入口,又要畅通出口。要把握好干部“退、转、下”的关键措施,严格执行到龄退出现职规定,贯通领导人员转聘专业技术岗位渠道。要深度运用巡视巡察、干部考评、绩效考核等结果,完善末位淘汰机制,加大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干部“下”的力度。要积极推进领导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使“能上能下”成为常态。
三要打破行业和区域壁垒。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隐形壁垒阻碍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如企业上中下游业务交流不畅的行业壁垒,行政与党群、管理与技术之间的专业壁垒,发达地区与艰苦地区的地域壁垒等。要摒弃用人上的本位主义,推进年轻干部资源统管统用、优调优配,加大从发展质量效益好、干部优质资源多的单位优选年轻干部交流使用力度,让干部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2 在机制建设上,健全“一个体系”,铺就年轻干部成长“快车道”
年轻干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长远规划,做好统筹布局,建立长效机制,在工作任务上由满足近期需要向重视战略培养储备转变,在工作重心上由偏重“选”向统筹“选育管用”转变,在工作方法上由粗线条运行向精准化、机制化、常态化转变。具体讲,就是要探索构建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发现、动态化储备、协同化培养、多元化使用的工作机制,健全“选育管用”统筹推进的全链条系统化管理体系,提升年轻干部成长速度和成才效率。
常态化发现,重在解决对年轻干部知情度不高的问题。要改变对年轻干部不考察不了解不推荐的状况,领导班子成员和组织部门要真正深入到年轻干部群体之中,近距离、多角度考察识别,在日常工作调研、重点任务运行和关键时刻表现中,深度掌握年轻干部的思想状态、政治素质和业绩行为,发现和掌握优秀年轻干部。
动态化储备,重在解决年轻干部战略储备不足的问题。为了保证年轻干部资源储备充足,必须着眼长远,储备一批近、中、远期可选可用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建立年轻干部“人才池”,定期补充人选,确保年轻干部储备有一定规模;同时,对“人才池”中的人选坚持动态调整,不以一次选拔定终身,优进绌退,滚动更新。
协同化培养,重在解决年轻干部培养合力不强的问题。对年轻干部的培养,要强化“一盘棋”思想,由组织和培训部门“单线发力”转变到总部、企业、基层“三级联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要积极推进系统内各板块、各企业、各专业间的跨界培养,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交叉培养,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产研结合的互动培养,境内外、企地校合作的联合培养,共同推动优秀年轻干部蔚然成林。
多元化使用,重在解决年轻干部使用渠道单一的问题。要坚持组织选拔“主渠道”,把优秀年轻干部选拔配备作为经常性工作,寓于班子日常调整工作之中,使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常态化。要建立年轻干部使用“快车道”,积极开展年轻干部定向选拔、公开招聘、职业经理人选聘等工作,开通多元化使用渠道。要充分利用新单位、新项目组建契机,积极启用年轻干部。要畅通三支人才队伍发展通道,推动年轻干部跨序列贯通成长,让不同类型的年轻干部都有用武之地。
3 在工作方法上,坚持“两个分开”,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一些企业年轻干部选不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年长者比业绩、比经验、比成熟度,觉得年龄大的更放心。我们要坚持“两个分开”,按照“分池鉴才、分池选才”的思路,在发现培养和选拔使用上把年轻干部和其他干部的“池子”分开,解决好年轻干部与其他干部差异培养、区别使用的问题。
坚持“分池鉴才”,专门针对年轻干部进行鉴别评价、比选择优。年轻干部成长有其内在规律,比如“黄金期规律”,要抓住年轻干部快速成长的最佳时期,加快成长步伐,减少成长阻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抛物线规律”,要在年轻干部成长“拐点”,及时给台阶、赋动能、激活力,让他们始终保持“箭头向上”的成长态势。鉴别评价年轻干部,不能和年龄大的同志用“一把尺子”,不能求全责备、苛责以求,否则就容易出现无才可用的现象。
坚持“分池选才”,就是要根据干部队伍结构优化需要,专门从年轻干部“人才池”里选拔使用干部。要坚持“两个优先”原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年轻干部,对整体年龄偏大的领导班子优先补充年轻干部。企业要用好年轻干部调研这个抓手,把培养资源向优秀年轻干部倾斜,促其快速成长。同时要厘清概念、澄清认识,人才数据库是“培养库、储备库”,不要把年轻干部搞成特殊群体,要以“不保底、不保险”倒逼年轻干部“不懈怠、不停步”。
4 在原则把握上,做到“三个并重”,切实提高年轻干部工作质量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既要重视数量增长,又要重视质量提升;既要重视选拔使用,又要重视培养锻炼;既要重视工作业绩,又要重视发展潜质;既要重视加快培养,又要重视蹲苗历练;既要重视关心爱护,又要重视从严监管。坚持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做到选育并重、量质并重、用储并重。
一是选育并重。育是前提,选是目的,两者互为一体、相辅相成、循环提升。要坚持在选中育、在育中选,对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敢于给位子、压担子;对已经提拔、担当重任的年轻干部,要坚持“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继续加强培养锻炼,帮助提升实战和驾驭能力。
二是量质并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优秀年轻干部既要数量充足,又要质量优良。量是基础,质是关键,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既不能为急于改善年龄结构,片面追求数量指标的完成;也不能因片面强调质量,就对年轻干部提拔心存顾虑,裹足不前。
三是用储并重。准确把握立足当下和着眼长远的关系,既要有成熟的年轻干部人选可供当期使用,又要有高潜力的优秀苗子用于战略储备。要建立优质化、长效化的用储机制,既解决好当前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紧迫问题,又避免片面追求年轻化,突击提拔大批同年龄段的年轻干部,给未来埋下“盖层”隐患。
5 在素质提升上,坚持“四位一体”,筑牢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根基
从一些企业年轻干部成长状况看,有的还处于“放养”状态,自然成熟多、悉心浇灌少。要抓住素质培养这一根本,使年轻干部的思想素养、政治素养、实践素养、专业素养在一点一滴精准滴灌中持续滋养提升。
一要加强思想淬炼,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听党话、跟党走。年轻干部要成才,必须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要从年轻干部抓起,大力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要构建完备的教学体系,开发一批精品课程和现场教学点,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永续传承,使年轻干部始终忠诚党的事业,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
二要加强政治历练,锻造年轻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年轻干部思维活跃、有开拓精神,但往往政治历练少、鉴别力不足,必须大力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熔炉”作用,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让年轻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守“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要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中强化政治标准考核,引导他们谋划工作提高政治站位、执行落实符合政治要求、协调关系多想政治原则、处理问题多想政治影响,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
三要加强实践锻炼,夯实年轻干部能力担当和责任担当。把实践当作最好的课堂,把年轻干部放到生产经营一线、科技攻关前沿、激烈市场竞争、海外合作项目中攻坚克难、砥砺才干、锤炼本领。要敢于给年轻干部压担子、出难题、下军令状,安排他们到吃劲岗位、重大项目去处理复杂矛盾问题,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四要加强专业训练,着力塑造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结合企业实际,细分业务领域,分类制定培训专题,开发培训模块,提升精准化培训水平。结合年轻干部工作经历、业务专长、主要不足等,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提升年轻干部的专业化能力。注重培养年轻干部的专业思维、专业精神,引导年轻干部成为本业务领域的行家里手。强化“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引导年轻干部专注专长领域,以工匠精神保证质量、效益和信誉,把产品、技术和服务做精做细、达到领先。
6 在成长监管上,坚持“双向发力”,激励年轻干部担当作为
好干部是组织培养出来的,更是严格管理出来的。对年轻干部,要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爱护双管齐下、双向发力,做到从严管理有硬度、组织关怀有温度、激励担当有力度,不断优化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生态。
一是加强年轻干部成长期管理。注重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相统一,将监督贯穿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全过程。完善组织部门双向约谈制度,把年轻干部作为约谈的重要对象,加大经常性谈心谈话力度,促进年轻干部改进提高。强化年轻干部履职行为监督和担当作为评价,特别是年轻干部任职重要岗位或承担重要项目时更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正确履职、规范用权。
二是防止年轻干部急功近利。对年轻干部而言,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进步的阶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是成长的大敌。各级组织要加强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坚决杜绝年轻干部“坐等提拔”等现象。对作风飘浮、拈轻怕重、表态多行动少、调门高落实差的,要严肃批评;对热衷经营人脉、编制关系网,不服从组织安排、不愿到基层和艰苦岗位工作、工作实绩不突出、群众威信不高的,不担当不作为、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坚决调整出局。
三是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生态。对年轻干部,要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信、严中有容,通过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旗帜鲜明地为担当作为、改革创新的干部站台撑腰,让年轻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对出以公心、敢闯敢试、敢抓敢管的年轻干部,要在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保护其积极性、创造性。对基本素质好、工作干劲足但缺乏经验的年轻干部,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其改进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当年轻干部出现思想波动、遇到困难挫折时,要加强思想沟通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积极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