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课独立开设需要我们做什么?

2023-03-22柳友荣

中国德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劳动课教研课程体系

■ 柳友荣 陈 琼

2022年秋季开始,按照新课标要求,劳动课正式出现在中小学生的课表中,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 一些中小学校在劳动课独立开设面前犯难了,不知如何推进。很显然,独立开设不止于课表上有了劳动课,还意味着对劳动课在课程的规范性、科学性乃至授课的方式方法、教学组织的范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细的要求。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的独立开设会带来哪些变化,学校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这些都是需要探索的课题。

一、劳动课独立开设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独立开设劳动课为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抓手,为良好劳动文化的形成铺设了教育通道。与此同时,课程特有的规范性、科学性又给了劳动教育明确的方向指引,让劳动课的育人功用发挥得更为充分。正如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所说:课程就像是“跑道”,课程的目标是跑道的方向,课程的内容是跑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区域,教学方法是跑步的方式和效率。斯宾塞的这一论断对劳动课作为独立课程的建设不无启示。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劳动课应有设计清晰的“跑道”,在目标设计、内容组织、方法运用的合力下,师生可以朝着清晰的方向、在两条平行线限制的活动区间内、使用适宜的跑步方法向前奋力“奔跑”。

作为一门独立开设的课程,哪些要素是必备的呢?在斯宾塞课程理论的启发下,实施好独立开设的劳动课,有必要从五个“有”的角度来考虑。

1.有专任课程教师

劳动课的开设需要专门的课程实施者,即承担劳动课教学任务的教师。专任教师是劳动课实施的中坚力量,他们向学生讲授基本劳动知识,带领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目前我国现有劳动教育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有研究测算,我国普通中小学至少需要劳动教育专任教师44.51万人,扣除现有劳动教育教师数量,我国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缺口为32.45万人。[1]

2.有专门实践场所

劳动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注重劳动体认,通过真实的劳动来实现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劳动课不是教师在课程中“教”劳动、在教室里“说”劳动、在试卷上“考”劳动,也不是学生在课程中“学”劳动、在教室里“听”劳动、在试卷上“答”劳动,劳动课需要在真实的劳动环境中实施,需要有专门的劳动实践场所。因此学校要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还要以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来弥补学校在劳动资源上的不足。

3.有单独课程时间

劳动课要有单独的实施时间,不能与其他课程教学时间混淆,尤其是不能与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混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必须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按照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除此之外,学校还要规定好学生每天课外劳动时间,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劳动周,不得随意变更或删减,以集体劳动为主,打破年级限制,让不同学段的学生共同劳动,互帮互学。

4.有独立课程内容

劳动课要聚焦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劳动素养是学生在学习与劳动中形成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在课程内容设置中,要始终以学生所需达成的劳动素养为导向,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要传递的劳动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根据学生学段特征,通过各个劳动任务群构建劳动课内容。

5.有独立课程教研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养,而价值观培养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反复性决定了其培养过程必须坚持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缺乏科学设计的劳动课容易陷入“非课程化倾向”,也就是课程的自由度过大,使得一次简单的植树、帮厨都可能被当成劳动课,这样科学性就有待考证。当劳动课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时,它必须根据教育规律设计好劳动教育载体和路径,以独立的课程教研保障将劳动教育引导到课程化的道路上来。

二、独立开设的劳动课如何进一步达成育人功效?

独立开设劳动课,需要各学校因地制宜,积极进行探索。学校在队伍建设、教研活动、课程体系、评价方式等方面要努力做足功课。

1.构建科学系统的劳动课程体系

新课标中,劳动教育和劳动课程的概念更加完整、科学、规范,不仅融合脑体,也将技能、科技等加以整合实施。中小学劳动课一般可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不同学段劳动课的具体教育目标不同。学校应根据实际条件,综合研究制订方案,规划系列主题目录,设计劳动课总目标,综合考虑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在对各类劳动任务群及劳动项目进行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将劳动课进行系统的分类,并据此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课程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公共的希望。在课程体系设计上,需要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实际情况,实施分类、分阶段教育,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进行灵活性安排。同时,需要建设稳定的劳动课程实践基地,注重基地发展与课程建设双向受益原则,一方面为劳动课开设提供物质保障,另一方面为实践基地提供学理支撑,使二者形成合作发展共同体。另外,应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劳动育人的整体效应,不断充实和完善劳动课程体系。

2.发挥劳动课评价的导向作用

劳动课实施中,要根据新课标中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导向,破解当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去身体化”“窄化”“形式化”“娱乐化”等问题。应制订劳动课评价方案,对劳动课育人效果进行验证与认定,发挥劳动评价的“方向盘”和“发动机”功能,增强劳动课的育人效果。显而易见,劳动教育的评价问题不能简单地以分数来标识,分数自始至终都应该是教育工具,而不应成为教育目标。要以纪实性、描述性、形成性评价为主。要建立劳动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调机制,扩大学生的劳动范围,拓展学生的劳动时空。在课程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评价和鼓励,通过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机制,构建个人、同伴、教师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劳动课顺利开展与实施。另外,要格外注重劳动课评价标准的“个别取向”,学生的劳动素养成果可能以不同样态出现,有人热爱烹饪,有人乐于植树,只要学生的劳动素养在劳动课中得以提高,就不必拘泥于以某种刻板的劳动样态来进行“事实判断”。

3.组建专门的教研和教学团队

劳动课是一个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复杂实施过程,有必要组建专门的劳动课教研和教学团队。首先,组建劳动课指导小组。可以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基地或社区相关负责人等组成,负责劳动课实施的指导工作,通过组织培训、明确任务、落实计划、协调校内外关系,为劳动课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组建专兼职劳动课教师队伍,以劳动课专职教师为主体,吸引劳动模范、工匠大师、学者专家等加入劳动课师资队伍。最后,成立劳动课联合教研组织。教研组织是基础的教学实体,教学团队利用教研平台,讨论、交流劳动课教学、科研系列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课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于劳动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

我们还要深刻认识到,劳动课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绝不是唯一途径。劳动教育的外延远远大于劳动课,除了劳动课之外,劳动教育还应通过其他途径来推进实施,不能简单地认为把劳动课开好了就是把劳动教育做好了,这种期待不科学,也不现实。

猜你喜欢

劳动课教研课程体系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重庆小学生劳动课上捉泥鳅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