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学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实现

2023-03-22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龙园中学雒会龙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学生红色道德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龙园中学/ 雒会龙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班级文化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具体体现在和谐的、积极的、融洽的班级文化会使班级成员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促使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1]

毫无疑问,班级文化建设也要围绕立德树人来开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小学生相比,中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高,道德情感日益丰富,正是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开始形成和世界观开始萌发的阶段。班级文化建设要通过班级文化活动,突出道德成长、价值观引领,培养身心健康、情趣高雅、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学科要彻底扭转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倾向,摒弃“重知识技能,轻学科育人”的痼疾,回归立德树人的正途。课程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之首,历史学科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既能发挥学科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又能通过厚重的历史文化增强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在守正创新中促进中学生道德成长。

一、历史学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丰富有趣的历史素材

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等均列其中,小到立身齐家、大到治国安邦,既有丰富的知识性,又有很强的趣味性。历史学科尤其是中国历史,往往会成为国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利用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通过精心设计的多种活动形式,将历史学科融于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深入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价值引领和道德成长的高地。

(二)浓郁厚重的人文气息

历史学科是讲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不断发展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既有社会物质财富的持续增长,也有精神文化领域的不断扩展。中华大地山川名胜、文物古迹、文化典籍,无不留存着深深的历史痕迹,无不渗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千百年来,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已经沉淀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基因”,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历久弥新的不竭动力。所有这些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历史底蕴,能够成为推动中学生道德成长用之不竭的宝藏。

(三)无可替代的借鉴价值

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哲学、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蕴含着兴衰更替、治乱相交的历史规律。历史上激烈竞争的艺术、和谐共处的智慧,都会成为人们生活中可供借鉴的经验。从前人的历史足迹中概括、提炼,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之作为学生人生坐标融合于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完善中学生知、情、意、性、行,避免误入人生歧途,走好人间正道,无疑具有极大的、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二、历史学科如何渗透于班级文化建设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学科渗透是体现课程育人的主要方式。调查发现,学生认为最能影响自己道德成长的路径是学科渗透,这说明学生坚信学科渗透的作用,并对此抱有很大的期望。教育部2017 年出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渗透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过程,需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和全学科中,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任何学科的教学最终都要落在实现学生的发展上,传授学科知识仅是浅层次的学科教育,育德、育心、育人是所有学科教育的最高境界。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科渗透德育这条关键路径。[2]

(一)把握中学生道德成长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身心发展都有了成人化倾向,但由于还不成熟,总体上还是呈现出未成年人的特性。由于年龄的增长,他们脱离了儿童期,开始进入少年期,并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逐步迈向成熟期。这种情况折射出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在道德感上非常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更多的正面评价,荣誉感增强,外在的道德约束力在强化。但这时中学生内心的不成熟又造成对道德评判的能力不强,心绪的不稳定又导致易冲动,内在的自我约束力不强。总之,中学生道德成长呈现出波动状态,既要积极引导,让他们深刻、理性地看待事物,同时也要利用其还不稳定带来的可塑性,扬长避短,在安全度过青春期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二)历史学科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德育价值

历史学科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一门新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在所有活动过程中渗透着人的认知、情感、态度,融入了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处处折射出人的道德修养。教师通过历史事件的讲解,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挖掘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在治国、安家、平天下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环境对历史人物成长的影响,认识生活环境对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对中学生来说,班级环境的改善有赖于班级文化的熏陶,形成共同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凝聚共同的意志,采取步调一致的共同行动。历史素材作用于班级文化建设,能够起到对学生的激励、唤醒作用,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实现个人蜕变后的成长,最终转化成学生行动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追求。

(三)历史学科渗透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

1.挖掘历史素材,培养规则意识。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文化建设要将班规、纪律要求融入其中,让学生认识到班规对于维护班级秩序、规范个人言行、保证班级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商鞅变法是秦国富国强兵,最终能够统一六国的转折性历史事件。教师可以将商鞅变法作为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素材,通过商鞅“立木为信”,分析法令的严肃性和重要性,让人们认识到遵守法令的必要性。为了增强教育效果,可以用热播剧《大秦帝国》片段导入,分析树立规则意识的重要意义,并要求每个学生尤其是班干部要模范遵守规则。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是为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思维,自觉遵纪守法。又如教师可以引入春秋时孙子斩姬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班规,才能共同维护好班级制度的权威。

2.活用历史典故,树立责任意识。班级文化建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精神,增强全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自觉承担班级责任,参与班级各项活动,树立为同学和班集体服务的观念,通过班级日常事务的历练增长才干。例如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毛遂以三寸不烂之舌为赵国求援成功的故事,体现了毛遂为国担当的使命感。又如学生耳熟能详的“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也是一种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体现。这些历史典故对于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班级文化建设结合历史典故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精神,一方面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增强做事的勇气和信心;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立足当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善于学习,“大志非才难就,大才非学难成”。引导学生既要有理想,更要有行动。

3.树立学习榜样,厚植家国情怀。班级文化建设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追求。古代学子往往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读书夙愿,许多志士仁人无一例外地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曾几何时,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等爱国学人敢于打破康乾以来知识分子万马齐喑的沉寂局面,以“公车上书”的形式拉开了变法图强的序幕。1919 年的五四运动,北大学生的爱国言行,点燃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苗。从当年的革命先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到后来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家国情怀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中的模范人物如浩瀚星空,成为推动中国历史不断进步的中流砥柱。树立学习榜样,就是要挖掘历史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汲取他们的“精气神”。因为模范人物无不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他们不仅参与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影响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社会历史环境塑造模范人物的个性特点,模范人物反过来也会改造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三、以历史学科为抓手建设班级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形态,融入了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质,包含各种各样的物质与非物质载体,可以让学生在多种红色文化资源的支持之下深刻领悟红色文化内涵,领悟革命精神本质,并在此基础之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长有效性。在初中班级建设当中,班级文化建设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中红色文化无疑是重要的底色。”[3]

建党百年,风华正茂。从红船起航到建立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书写了一座又一座历史丰碑。学习红色历史是一场震撼心灵的思想洗礼,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的精神升华。发挥历史学科作用,可以把构建班级红色文化作为提升中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以阅读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班级红色文化建设要大力引导学生多读书并推荐优秀阅读书目,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和清新的书香环境,把史书的阅读尤其是“四史”的学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除了由学校图书馆借阅外,班里也可以设置“书角”,学生互换阅读;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和阅读能力,以图书漫画、文字故事、经典原著等多种形式呈现,增强吸引力,营造丰富的史书“盛宴”。班级红色文化建设要增强教育艺术的感染力,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跌宕起伏的历史情景、荡气回肠的民族气节,激活学生的精气神,让他们在崇敬历史英雄中沉淀家国情怀。红色历史学习教育要在挖掘红色革命素材中注重“史从证出,论从史出”,以史培德。

(二)建设多种形式的班级红色文化

班级红色文化不是活动的简单堆积,而是要通过活动达成教育目标,最终体现在学生言谈举止、精神风貌折射出的道德素养上。新中国成立前的红色历史特别厚重,土地革命、红军长征、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等内容非常丰富,可以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不竭的资源。红色史学习教育要动静结合,除了听故事、看影视,还可以唱红歌、排舞剧、谈心得体会,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演绎红色历史。要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上党史知识竞答,参观网游红色博物馆;线下可以建造班级红色文化墙,讲好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通过学习红色历史、今昔对比,激发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爱国情怀永续不变。

猜你喜欢

中学生红色道德
红色是什么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红色在哪里?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追忆红色浪漫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