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庄浪14 的选育

2023-03-22党林学李国斌杨永军韩凡莉张增喜李军陈涛杨德龙崔艳艳

中国种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庄浪旱地区域试验

党林学 李国斌 杨永军 韩凡莉 张增喜 李军 陈涛 杨德龙 崔艳艳

(1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平凉 744699;2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兰州 730070)

小麦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在20 世纪90 年代之前曾常年保持在140 万~150 万hm2,为甘肃省第一大粮食作物[1]。而后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小麦比较效益下降致使全省小麦播种面积逐年减少、总产下降,截至目前总种植面积仅为83 万hm2,其中75%的面积分布在年降雨量300~500mm、年蒸发量大于1800mm 的雨养山旱区,总产量保持在250 万t 左右,而甘肃省每年小麦总消费量大约450 万t,整体供需矛盾较为突出[2-3]。此外,甘肃省气候类型复杂,寒旱同驻,旱薄相连,季节性和区域性极端低温、高温和干热风,以及小麦叶锈、条锈等病害时有发生,导致旱地小麦产量、品质低而不稳[2,4]。因此,选育多抗、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对甘肃省的旱地小麦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保障区域主粮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甘肃省小麦生产面临的严酷环境条件,促进旱地小麦新品种更新换代,进一步提升小麦主推品种综合抗性和产量水平,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过多年旱地小麦育种研究,利用98 鉴24×庄浪8 号组合,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抗旱、抗寒、抗病、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庄浪14,于2021 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210013。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选择母本98 鉴24 是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湖小麦育种试验站自主培育的旱地冬小麦中间育种材料,其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抗旱性、越冬性和抗倒春寒能力强,缺点是不抗倒伏、中感条锈病。父本庄浪8 号是由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南湖小麦育种试验站于1978 年以墨依//庄浪1 号/庄浪4 号F4为母本,济南12 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4 年5 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抗旱、抗倒伏,高抗条锈病、高产,缺点是特殊年份抗寒性不足,分蘖成穗不整齐[5]。

1.2 选育过程2003 年配制杂交组合98 鉴24/庄浪8 号,组合号是0312;同年秋播F1。2004 年混合收获6 个单株;同年秋播F2共20 个株行,系谱号是0312-6-20。2005 年选择综合农艺性状表现突出,分蘖成穗多、主茎与分蘖成穗整齐,抗性好、落黄好的单株36 株,分单株脱粒;同年秋播F3,每单株点播2 行,共72 个株行,系谱号是0312-6-20-72。2006 年选择优异单株12 株,分单株脱粒;同年秋播F4,每单株点播2 行,共24 个株行,系谱号是0312-6-20-72-24。2007 年选择优异单株8 株,分单株脱粒;同年秋播F5,每单株点播3 行,共24 个株行,其中第8 株行表现突出,抗寒性好、成穗多、穗整齐度好、落黄好。2008 年混合收获;同年秋播F6,点播10 个株行,系谱号为0312-6-20-72-24-24,其中第10 株行小麦穗型、株高表现一致,抗性好,混合收获。2009-2010 年度进入产量鉴定试验,系谱号是0312-6-20-72-24-24。2010-2016 年分别进行了连续3 个年度的品比试验和2 个年度的庄浪县区域试验,2016-2019 年度相继参加甘肃省中部旱地冬小麦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1 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210013。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庄浪14 为强冬性品种,中晚熟,生育期在278~298d 之间。幼苗匍匐生长,叶色深绿,旗叶上举,株型紧凑。分蘖能力强,单株有效分蘖数3~5 个。株高73~112cm,抗倒伏。籽粒饱满、角质、长卵圆形、红皮,千粒重36.1~46.0g。穗型纺锤状,颖壳白色、无芒,穗长6.4~7.5cm,结实小穗数16~20个,亩穗数27.0 万~49.0 万穗,穗粒数26.0~47.1 粒,穗层整齐,灌浆速度快,落黄好。

2.2 品质分析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检验分析,容重798.2g/L,蛋白质含量(干基)13.9%,赖氨酸含量0.3%,湿面筋含量34.2%,沉淀值41.1mL,吸水率58.8mL,形成时间2.3min,稳定时间1.6min,拉伸面积43.2cm2,最大拉伸阻力183E.U.。

2.3 抗逆性表现2017-2019 年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对庄浪14 进行了苗期混合菌接种鉴定试验和成株期小种接种鉴定试验。该品种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感,成株期对供试菌系及混合菌表现中抗至免疫。多年多点田间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均表明,该品种抗旱性、抗寒性强,抗倒伏能力强,高抗条锈病。

3 产量表现

3.1 品比试验2010-2011 年度品比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4830kg,比对照庄浪10 号增产14.4%,居6 个参试品种第1 位;2011-2012 年度品比试验平均产量4710kg,比对照庄浪10 号增产21.4%,居6 个参试品系第1 位;2012-2013 年度品比试验平均产量3720kg,比对照庄浪10 号增产12.3%,居6个参试品系第1 位。

3.2 区域试验2013-2015 年参加2 年度8 点次县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5730kg,比对照庄浪10 号增产18.4%,居6 个参试品系第1 位;尤其是2015-2016 年度低温冻害和早春干旱的情况下,大田产量在2880~4620kg 之间,平均产量为3627kg。

3.3 甘肃省区域试验2016-2017 年度参加甘肃省中部旱地冬小麦组区域试验,7 个点次中每hm2平均产量为4981.5kg,比对照庄浪13 号增产12.5%;2017-2018 年度续试,7 个点次中平均产量为3924.0kg,比对照庄浪13 号增产7.4%。

3.4 甘肃省生产试验与示范推广2018-2019 年度参加甘肃省中部旱地冬小麦组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4453.5kg,比对照庄浪13 号增产4.5%;2019-2022 年度参加大面积示范推广试验,平均产量5775.0kg,比主栽冬小麦品种庄浪13 号和兰天26 分别增产8.4%和11.2%。

以上试验可以说明庄浪14 在不同年份、不同区域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

4 主要栽培技术

4.1 合理轮作,培肥地力,深耕保墒合理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伏耕纳雨蓄墒保墒是西北地区旱地冬小麦抗旱丰产栽培的基础[6]。选择小麦连作在3 年以内的平整地块或坡度小于15°的坡地,以大豆、冬油菜、早熟马铃薯、胡麻等茬口为佳。前茬收获后,每hm2及时撒施秸秆腐熟剂15~20kg,进行浅层(耕深15cm)旋耕灭茬还田,促进秸秆快速腐熟[7-8]。在7 月中旬左右,依据地块土壤肥力不同,每hm2施腐熟农家肥2.5 万~3.5 万kg、纯N 100~130kg、P2O590~120kg 作为基肥,进行伏天深翻土壤(耕深30cm 以上),充分接纳雨水,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土壤肥力。秋播前(9 月中旬左右)再次进行浅层旋耕,随即耙耱和镇压保墒,使土壤松软,地面平整,便于播种。

4.2 药剂拌种,适时精细播种,合理密植种子播前过筛去杂去劣,精选饱满大粒纯种作种子,用三唑酮、烯唑醇等药剂进行拌种。拌种比例按每10kg种子配比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10g 混匀,或者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g 兑水1kg 喷洒拌种,拌种后常温闷种3~4h 后立即播种。根据甘肃中部干旱区气候特点,播种最佳时期在每年9 月25 日至10 月5 日之间,尽可能早播。播种采用旱地冬小麦宽幅匀播技术[9],每hm2播种量为200~250kg,保苗350 万~400 万株/hm2,成穗500 万~600 万穗/hm2。播种后适度镇压耙耱,有利于种子萌发和顶土出苗。

4.3 田间管理在小麦越冬期镇压苗田1~2 次,达到保墒、保苗安全越冬的作用。小麦返青后依据降雨条件每hm2追施纯N 50~60kg。在灌浆期适时叶面喷施0.25 %磷酸二氢钾1 次,延缓小麦功能叶片因干旱和高温造成的早衰,改善冠层光合效率,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在拔节期至灌浆期,依据甘肃中部干旱区冬小麦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时喷洒农药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蚜虫和红蜘蛛。小麦条锈病防治,按每hm2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kg 兑水800kg 进行喷雾2 次,中间间隔7d,最好集中连片防治;小麦白粉病防治,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kg 兑水750kg 进行喷雾2 次,中间间隔7d,最好集中连片防治;小麦蚜虫和红蜘蛛防治,用吡虫啉300g 或氧化乐果乳油2000~3000 倍液进行喷雾1~2 次。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可采用10%精骠乳油或20%使它隆等除草剂喷雾防治杂草[10]。小麦成熟后要适时收获、晾晒,待种子含水量降至12%~13%时进仓贮藏。

4.4 适宜推广范围适宜在甘肃省中部年降雨量在300~500mm 山区旱地,以及宁夏固原等气候类似的地区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庄浪旱地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梦道怡然
溪山清色
甘肃庄浪饮食文化旅游发展探究
水边的阿狄丽娜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