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23-03-22吴阿娜
文/吴阿娜
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可以更好地改革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能力,以及不同领域的学习成果。本文主要围绕“1+X证书制度的介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典型问题”、“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案”这几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希望以“1+X”证书制度为方向,带领学生积极、高效地学习跨专业知识,呼吁学生将新的要求和标准当作学习动力,继续努力、继续创新,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实现更多学习计划。现阶段,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中,各个环节的人才培养工作,仍然有继续进步的空间。比如说,在课程设置环节,需要继续完善,在实践教学环节,需要继续加强,在学生考核环节,需要继续优化……随着“1+X”证书制度的深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更加关注人才培养问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适应“1+X”证书制度的要求。积极探究“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案,就是为了进一步打开思路,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生考核等多个方面,启发教师队伍。
一.“1+X”证书制度的介绍
“1+X”证书制度指的是学历证书结合其他职业技能证书,倡导学生进行多领域学习、多方面发展的一种制度体系。“1”指的是本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X”指的是其它专业的知识、技能。“1”与“X”的结合,强调科学结合、深度结合,并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叠加,也不是简单地考取多种职业技能证书。目前,“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深入理解:(1)强调知识拓展。学生之所以要在“1”的基础上,积极学习“X”领域的知识,是为了进行知识拓展,用知识提升自己,为实践学习打基础,为素质提升作准备。在拓展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打开视野,关注校外的动态和舆论,从社会性视角,灵活地梳理各种知识体系,理解各种知识体系在社会环境中的意义。基于这种理解,学生可以将储备的知识表达出来,用于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1];(2)强调综合能力。“1+X”证书制度的确立,暗示着一种趋势和要求,未来的社会,未来的企业,更加需要综合能力强大的人才,学生的能力越全面,在职场的机会越多,发展空间越大。作为新时代的高职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单一的技能,不能虚度课外时光,要让课堂内、外的生活充实起来。尤其是对待实践类课外活动,高职学生要积极报名,积极参与策划,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用经历积累经验,主动提升个人综合能力[2];(3)强调职业发展。以“1+X”证书制度为导向,学生对跨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应该有精准的方向,不能盲目进行。而这个方向,与职业有很强的关联性。也就是说,学生要立足职业发展视角,带着“为职业考虑”“为职业准备”“为职业努力”的心态,有计划地展开跨专业学习,保证学习质量。等到学生步入社会,可以凭借跨专业知识和技能,大范围地选择工作,自信地应聘工作,避免陷入沉重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可以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3],实现个人价值。在“1+X”证书制度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规划,教师队伍对于教学工作的规划,都在进行一系列调整。在这个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处理新的问题,同时,需要适应新的要求,相关教师要有深入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课程设置不完善。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交通运输、新媒体等领域,均有紧密联系。有些高职院校忽视了这种联系,没有设置“关联性课程”。长此以往,当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时,所见所闻会有一定局限性,很难了解关联性行业。而且,面对一些物流行业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会“知识不够用”、“技术不全面”,陷入学习困境。除此之外,有些高职院校并不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当学生对物流管理相关领域感兴趣时,没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校本化课程”。兴趣可以激发潜能,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忽视学生的学习潜能,不利于教师制定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4]。以上现象,说明高职院校要继续总结,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2.实践教学不突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虽然有实践环节,但未必能保质保量地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不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实践项目单一。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实践项目,旨在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助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目前,有些高职院校长期开展类似的实践项目,项目类别过于单一,涉及的理论和技能非常有限,学生对待实践学习,并没有什么期待;另一方面,难度系数较低。为了巩固学生基础,有些高职教师习惯设置难度系数较低的实践项目。巩固基础很重要,但能力提升、兴趣培养也很重要。面对轻轻松松就能过关的实践项目,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很难产生积极性[5]。尤其是一些乐于挑战的学生,内心可能会低估实践学习的价值。3.考核维度过于单一。物流管理专业包含大量理论,也涉及众多实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定要求。有些高职院校在考核环节,主要关注学生对各种理论的掌握情况,关注的维度比较单一。学校考核什么、怎么考核,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方向,关系到学生后续的学习计划。如果学校不增加实践维度的考核,学生可能会顾此失彼,协调不好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关系。除此之外,在物流管理专业的考核环节,有些高职院校完全不涉及素质考核,或者,只是简单地进行考核,不纳入到学生总成绩[6]。虽然专业知识是重点,但素质教育也很关键。未来的物流行业,不只是需要有能力、会工作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有良好素质,可以传递积极价值观的工作人员,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方向。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忽视,说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考核维度还不够全面。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案
1.以“1+X”证书制度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以“1+X”证书制度为导向,高职院校要关注物流行业的发展特点,设置X方向的“关联性课程”,涉及:物流与电子商务、物流与市场营销、物流与交通运输、物流与新媒体等,向学生传达更多关联性知识。以“物流与新媒体”为例,关于这部分讲解,教师可以详细介绍抖音与物流行业的合作,包括:如何取件、如何进行后台显示、如何开展售后服务,指导学生认识新媒体背景下的物流行业。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设置X领域的“校本化课程”。比如说,有些学生长期网购,对物流与淘宝平台之间的关系十分感兴趣,学校可以策划“认识淘宝——物流管理专题课程”,纳入校本化课程体系,一边分析物流知识,一边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制定今后的职业规划。2.结合“1+X”证书制度要求突出实践教学。结合“1+X”证书制度要求,高职院校要突出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各方面职业技能。具体来说:一方面,丰富实践项目。高职院校可以围绕“1+X”证书制度,设计拓展型实践项目,锻炼学生在X领域的职业技能。举例来说,在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中,各个环节都在推广人工智能,学校可以尝试“人工智能走进物流——实践项目”,指导学生进行线上实践,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另一方面,升级难度系数。从“1+X”证书制度的要求出发,高职院校可以适当升级难度系数,激发学生在实践领域的潜力。比如说,成立“校企合作实践学习小组”,走进各个物流企业,以一带一的模式,指导学生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督促学生在快节奏下熟悉工作流程,提升实践能力。3.围绕“1+X”证书制度内涵增加考核维度。围绕“1+X”证书制度内涵,学生的进步,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高职院校要增加物流管理专业的考核维度,认可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进步。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增加实践维度的考核,例如:设置职场特定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情境中的具体工作任务,综合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增加素质维度的考核,例如:如果你是物流运输线上的工作人员,在运输过程中,包裹不慎遗失,你第一时间会怎么处理?请从职业素质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要兼顾商家、消费者的利益,学生可以通过这一类考核,感知职业素质的具体表现。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相关教师要打开视角、关注政策,深入理解“1+X”证书制度的内涵。具体来说,相关教师要抓住几项重点工作:(1)以“1+X”证书制度为导向,充分考虑课程的融合性,不断优化课程设置;(2)结合“1+X”证书制度要求,对实践教学进行数量统计、质量评估,突出实践教学环节;(3)围绕“1+X”证书制度内涵,构建全方面的考核体系,增加有意义的考核维度。除此之外,相关教师要从心态上引导学生,避免学生急功近利,为了获得更多职业技能证书,忽视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