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暴力坚决说『不』
——『坚决遏制网络暴力』系列时评之三
2023-03-22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徐 朝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这表明,“乙类乙管”措施落地见效,体现了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对于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疫”三年,以钟南山、李兰娟二位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和医护人员逆行而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为我们科学认识疫情,精准做好防控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挽救了无数生命。正是有他们冲锋在前,我们才更有信心夺取抗击世纪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但前段时间,在互联网上却充斥着一些非理性的杂音、乱音,受人敬仰的抗疫专家正在无端受到网络暴力的攻击,实在让人寒心。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近年来网络暴力案件时有发生。“上海打赏快递小哥”事件,本是充满温情的故事,却以极度惨烈的结尾收场;出生被抛弃、幼年遭欺凌的刘同学在网暴后轻生;四川的一位女医生因为与两个未成年人发生冲突遭到“人肉搜索”,最后服药自杀……“言无刀锋,却能杀人”。网络暴力就是一把无形的凶器,会给他人的名誉、身心造成巨大损害,而针对抗疫专家的网络暴力,更会误导群众、混淆视听,动摇社会公信力。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新阵地,网络空间清朗,正能量充沛,才能广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杜绝网络暴力,需要多方面共治共管。面对网暴行为,应用好法律武器,形成强力震慑,斩断黑灰链条,特别是要将严重危害社会的网络诽谤、侮辱行为加以严惩,拓宽网络暴力损害维权的路径。各网络平台应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综合运用监测识别、实时保护、干预处置等措施,及时果断亮出红牌、划明红线。抵制网络暴力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网络素养,多一些理性思考,不在无意中成为网络暴力的“帮凶”。很多网络暴力是对信息的片面解读和传播产生的,一些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在事件原委尚未清晰时,只凭片面信息,就迫不及待地在网络发表言论,无形中成为谣言传声筒、暴力扩散器。因此,抵制网络暴力,需要大家尽可能保持科学理性,不要急于发声、不要妄下结论,真正做到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为自己发表的每一句话负责。
治理网络暴力,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在每个人几乎都是网络一份子的今天,让我们都行动起来,汇聚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消除网络暴力滋生的土壤,让我们的网络空间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