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走出黑龙江文化振兴发展新路
2023-03-2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周苏娅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周苏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更要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推动实现黑龙江文化振兴发展新突破。
一、以文化振兴推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今后五年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并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进行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突出强调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是要建成文化强国,并明晰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举措。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历史节点上,设定社会文明程度新提高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未来中国文明发展方向的战略思考,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未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一目标应贯穿国家、社会与公民这三个层面。从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提升公共文明素养等方面综合发力,切实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文化建设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途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文化建设的发展标准。文化建设与社会文明的共生共存关系,使得文化建设的进展成就能够直接表明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文化建设和社会文明的关系,决定了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新提升、达到新高度。同时,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刻把握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文化导向和文化功能,指明了文化强国的文明水准和社会基础。因此,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高度,来认识和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意义重大。
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文化振兴计划,为黑龙江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文化振兴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黑龙江省拥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肇兴地之一,饶河小南山、齐齐哈尔洪河、宁安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和阿城金上京等遗址丰富了中华文明体系,古代的肃慎、靺鞨、女真等民族创造了独特边疆民俗文化,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兼容并蓄、交相辉映,为黑龙江文化繁荣发展带来了底气和信心。我们要筑牢坚定黑龙江文化繁荣发展的自信根基,担起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使命责任,把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推动文化振兴为抓手,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抓住首要、抓住根本、抓住重点,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二、以文化振兴推动形成强劲发展动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黑龙江省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艺术创作生产成效斐然,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效显著,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日益深化,文化市场环境持续优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和黑龙江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为显著特征,以改革开放为必由之路,以绿色发展为必然选择,以勤政清廉为重要保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自觉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
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实现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以振兴计划为引领、以专项行动为支撑、以政策措施为保障、以落实机制为抓手。因此,我们要以黑龙江优秀文化和近年发展成果为基石,加快推进黑龙江文化振兴,打造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文化符号、黑龙江风格的文化精品、黑龙江气派的文化格局。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振兴,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推动黑龙江文化振兴,要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通过深入实施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文化睦邻工程等,不断提升文艺精品创作能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能力、文化产业发展能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充分发挥黑龙江文化的独特魅力,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举,努力打造对俄全方位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初步形成“一点一线带一面”的对俄文化交流格局。继续深入挖掘东北抗联、流域文明、北方民俗、历史人文、少数民族等边疆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省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立开放共享的文化资源数据平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大做强媒体外宣、边境外宣,讲好黑龙江故事,传递黑龙江好声音。充分发挥对俄文化交流桥头堡的作用,把沿边城市全部纳入对俄文旅交流走廊建设。加强历史遗迹、遗产挖掘保护利用,发展特色边疆文化产业,打造黑龙江特色边疆文化品牌。加快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一批博物馆、文化遗产地成为重要文化品牌和群众观光旅游目的地。
三、以文化振兴推动人民精神力量增强
推动文化振兴、建设文化强国,从根本上说就是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作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做好文化振兴工作,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我国发展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必然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繁荣文艺创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更要看其发展是否能够惠及全体人民。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取得新成就,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事业部门所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势必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要着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大力实施黑龙江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构建黑龙江文化发展新格局,传承弘扬优秀黑龙江精神,彰显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黑龙江红色资源作用,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要深刻理解与挖掘新时代弘扬优秀黑龙江精神重大意义、时代内涵与当代价值、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等方面内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优秀黑龙江精神,最重要的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形成重视文化、发展文化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以更主动的精神、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文化振兴,在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中以新的精神伟力书写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