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背景下的教育出版发展策略
2023-03-22文︱张洵
文︱张 洵
我们须制定合理战略,认清教育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开发立体化载体模式、借助技术实施品牌化战略以保护版权和开拓市场。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数字出版方兴未艾,这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育出版作为传统出版业中的翘楚,首当其冲。
根据李广宇在《2007—2008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对数字出版的定义,本文把数字出版界定为近似于“数字化出版”的,既包括新兴数字媒体出版,也包括传统出版产业数字化的全过程和结果的一种出版形式。
程三国在《现代出版业的结构与商业模式》中将教育出版定义为:与学习、教育及培训有关的出版,按其知识深浅可以分为基础教育出版和高等教育出版两大门类,按照出版形态可以分为教材出版和教辅出版两大块。可见,教育出版就是满足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大学整个受教育阶段的学习需求的出版。
综上,教育出版的数字出版指人从幼儿园到大学整个受教育阶段的关于学习内容的新兴数字媒体出版,以及这些传统内容出版物的数字化全过程和结果。简言之,本文关于“教育出版的数字出版”这个概念包括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内容上,是关于学校教育和培训的;形式上,是采用电子化方式呈现的。
我国教育出版的数字出版现状
根据目前市场现状,我国教育出版的数字出版大致可划分为四种基本模式:电子出版物模式、手机终端模式、门户网站模式、App 模式。
一是电子出版物模式。教育出版的电子出版物其实就是将纸质图书上的内容简单地、机械地电子化,电子终端呈现的内容与纸质图书无异。如电子课本网上的电子课本就属于此类。它有着成本低、使用便利、阅读体验接近传统阅读等特点。
二是手机终端模式。我国目前4G 用户数已超12 亿,绝大多数人已具备使用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终端和思维方式,因此,我国传统教育出版物上顺势大规模铺设二维码,通过扫描技术,用手机将音频、视频等内容把纸质出版物和电子化内容链接起来,大大丰富了出版物的涵盖范围,弥补了传统出版物的不足。
三是门户网站模式。为把自身丰富的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并实现数字化转化,我国各大实力雄厚的出版机构往往会建立自己的网络出版平台,利用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将其出版内容进行升值。这种模式需要前期大量资金、技术人员的投入,后期精心的维护运营,因此不是十分普遍,目前做得较好的有中国出版集团的大佳网、湖南教育出版社的贝壳网,以及民营性质的洋葱学院等。
四是App 模式。宽泛来看,App 模式也可归入手机终端模式,但因其能独立使用,且较单纯扫二维码多了即时互动等功能,能更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故将它单独列为一类。按App 的功能,目前市场上的教育App 可分为三大类:学堂型,如《网易云课堂》《英语流利说》等;题库型,如《题谷》《小猿题库》等;词典工具型,如《新华字典》《网易有道词典》等。
我国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中的优势
我国教育出版发展经历了漫长历史,积累了大量资源,包括内容资源、作者资源和渠道资源等,给教育出版的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教育出版数字化的优势所在。具体说,我国教育出版的数字出版发展有如下优势:
一是市场空间巨大。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开放三胎政策,可以预见,在未来人们对教育出版物的需求是巨大且刚性的。近年,随着我国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终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出版物普及率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方式。因此,我国教育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前景光明。
二是政府政策的支持。随着国家对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支持和指导不断加强,对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公平、合理、有序市场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我国数字化出版发展的政策和产业环境稳步趋好。新时代,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更大程度地得到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如项目支持、税收优惠等。
三是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我国的教育出版单位多为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有不少出版集团在最近几年上市,这意味着我国教育出版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将享有更先进的技术。这些恰是数字出版发展所需。
我国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
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传统出版单位积极转型是顺势而为,但受制于体制、人才、定位等,传统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数字化优质资源缺乏。由于教育固定的特性,作者和编辑创造力日益下降,加之网络平台日益增多,很多作者选择越过出版社与平台直接合作,这无疑是给出版单位雪上加霜,面临着内容资源濒临枯竭的危机。
二是网络载体的创新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载体的形式不足。现在教育出版的数字化多停留在简单机械地将纸质书全盘制作成电子书或光盘,这远不能满足学习者要求。第二,载体的兼容性不够。如今教育类网站、App 种类繁多,却与不同终端不兼容,造成极大资源浪费,且给学习者造成选择困扰。
三是版权保护困难。版权保护问题一直是困扰出版机构的难题。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机构外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为便利,转帖、盗版现象比传统出版时期不降反增,数字版权的保护更是难上加难。
我国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策略
教育出版要继续坚持“内容为王”,继续坚持“服务至上”,同时,挖掘优质IP 资源,丰富优质资源集群;要开发立体化的载体模式,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媒体之间深度融合;要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品牌塑造和传播。实现教育出版由传统型向数字化的产业再造。
其一,确立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定位。
出版单位是将作者的原创内容进行加工、复制、发行,“不生产内容,只是内容的搬运工”。因此,出版机构要认清自己搬运、加工的服务商角色定位,做好对庞杂信息的择优工作。将优质内容与数字技术联手,通过网络平台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完成融合出版。
信息时代,海量信息给读者带来选择困扰,要从众多内容提供商中更胜一筹,就需要帮助读者挑选,开一个“信息超市”,并做好“超市”服务工作。如果在一家出版机构的数字平台上,既可查阅教材,又可借鉴教案,还可辅导学生,供学生进行练习、测评,并有专人解答疑问,就可以说这个平台较好地实现了内容资源的优质跨界整合。未来教育出版机构必然是内容提供商和教育服务提供商的统一,它必然需要为教研以及师生能力发展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其二,建立立体化载体模式。
人们在使用数字出版物时所用的终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出版机构为同一份内容资源开发不同格式的文档,形成立体化的载体模式,以适配不同终端,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唯有如此,方能占据教育出版数字化出版市场的有利地位。
其三,借势互联网平台进行品牌传播。
品牌力量不言而喻,教育出版市场也不例外。书目云集的市场上鱼龙混杂,而真正畅销、长销的图书多是已形成品牌效应的图书。如曲一线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星火传媒的《星火英语》,安徽经纶的《教材全解全析》,武汉接力的《教材完全解读》等。这些图书能成为经典产品,内容优质是前提,却也受益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良好口碑和品牌效应。
优质内容是精品教辅图书形成品牌的基础,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度介入也为教育出版的数字出版强化已有品牌、塑造新品牌提供了想象空间,为教育出版的版权保护提供了更多可能。
数字化出版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出版早已踏上数字化之路,出现了电子出版物、手机终端、门户网站、App 等模式。其发展有市场空间大、政策支持力度大、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等优势,也存在优质资源短缺、载体创新不足以及版权保护不力等短板。因此,我们须制定合理战略,认清教育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开发立体化载体模式、借助技术实施品牌化战略以保护版权和开拓市场。如此,才能实现出版行业各个载体介质之间的并存与融合,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