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以桂林为例
2023-03-21白永红
白永红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部,广西桂林 541199)
①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关键是通过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2]由此可见,红色旅游作为传承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主题性旅游活动[3],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挖掘乡村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挥着重要作用。桂林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何有效挖掘、传承、利用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探索一条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发展路径,以服务桂林乡村振兴,造福当地人民,是一项值得探索的课题。
二、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
(一)红色旅游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方式
从遵义、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的红色旅游发展经验来看,红色旅游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方面作用明显,是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方式。以发展红色旅游为契机,推动红色村镇旅游开发,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带动沿线村镇经济发展,形成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政府引导模式,以此提高居民经济收入,提升生活质量,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升居民获得感,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兴旺。
(二)红色旅游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
发展红色旅游是乡村文化繁荣振兴的新舞台。一方面,红色旅游对于政治教育、文化传播和价值引导具有重要作用[4]。依托红色旅游的发展,让民众在沉浸式旅游的过程中重温国家记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热情[5],使红色基因得以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提升乡村精神风貌,增强革命老区群众的文化自信。旅游活动为游客与当地居民搭起了交流的桥梁。区域外的游客对当地文化的接纳与传播越广泛,对本地区的文化建设、文化自信就越有利,越能激发广大群众的情感共鸣,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自愿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争做乡风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有利于持续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切实把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和民众精神家园建设好。
(三)红色旅游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重要抓手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红色旅游是改善革命老区环境和提升民众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依托红色旅游业的开发,可以加快推进旅游地沿线村镇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排水、环卫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医疗、治安、文化、商业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移民搬迁等工作,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优化乡村景观,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从而提升居民幸福感。因此,发展红色旅游是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桂林红色旅游资源概述与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桂林红色旅游资源概述
桂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红军长征文化遗址遗迹[6],主要分布在桂北五县(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红军长征过桂北遗址遗迹包括战争和重大事件发生地,如光华铺阻击战、新圩阻击战和脚山铺阻击战遗址等;有以事件发生地点为馆址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园,如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等;有歌颂红军英勇战斗、军民鱼水情的故事、革命先辈故事、革命标语和口号,如绝命后卫师的战斗事迹、一袋炒米的故事、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易荡平自戕殉志故事以及红军标语岩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见表1)。
表1 桂林代表性红色旅游资源
(二)桂林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参观考察时对湘江战役做出深刻诠释:“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7]。桂林作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发生地,留下了大量革命遗址和文物资料,这些遗址和文物资料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8]。近年来,桂林市持续推动红色旅游健康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作用逐渐增强。据统计,桂林市全州县2022年共接待游客626.26万人次,旅游消费64.11亿元,其中红色旅游游客人数88.67 万人次,红色旅游消费8.81 亿元[9]。桂林红色旅游发展成效初显,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困境。
1.红色旅游整体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桂林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区域在推动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力度不够,思路不够清晰,“红色旅游+”的复合型旅游产品较少,在运用红色旅游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未取得显著成效。二是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桂林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桂北五县,但是各县区景点之间没有形成旅游圈层,缺少有效的分工协作体系。三是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桂林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发生地,意义重大,桂林红色旅游景区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2.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对红色资源的挖掘、红色文化的提炼、文化符号的提取需要加深、增强。桂林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红色文化艺术精品较为缺乏,对游客的感召力不足。二是红色文化产品和业态形式单一。目前,桂林主要通过纪念馆、展览馆、旧居、遗址等传统方式来展示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旅游产品、旅游服务等方面存在同质化竞争,与游客的互动交流不足,深度体验感较弱,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待提升。
3.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红色旅游景区道路交通的通达性有待提高。虽然桂林已经基本形成桂北红色旅游交通网络,但是各红色旅游景点之间缺乏高等级公路连接,仍存在交通不便、交通容量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大规模客流的需求。二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通往景区沿线的公共厕所、停车场、通信服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部分红色旅游景区接待能力较弱,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较为落后,游客服务投诉处理、旅游问询、集散、应急救援等服务需求难以满足。
四、桂林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探析
(一)持续探索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桂林红色旅游整体发展水平
红色旅游兼具公益性与市场性,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凸显红色旅游的精神洗礼作用,也要强调其市场促进效应[10]。要找准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不断创新形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一是持续探索构建“红色+”旅游产业链。将红色文化与旅游业、乡村休闲农业、民俗文化、红色研学、红色培训产业相融合,构建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如构建“红色+乡村休闲旅游”“红色+研学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依托红色小镇、红色美丽乡村、红色休闲农庄等旅游载体,围绕乡村旅游接待服务,推动红色元素与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农事体验、民俗文化等农村特色活动相结合;在红军长征路线沿线打造山水乡村、果香乡村、文化古村三类红色村庄;因地制宜发展红色主题的乡村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活动等。重点打造一批红色休闲农庄,将“红色、古色、绿色”等旅游资源有机整合,以乡村古色为支撑,融入红色元素,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一批龙头、复合型休闲旅游精品农庄,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产业,以其为中心吸引上下游产业聚集,不断延伸和拓宽产业链。创新研学旅游产品体系,因地制宜设计红色文化培训内容,如参观革命旧址+重走长征路+聆听红色教育课程+向革命先烈献花+唱红色歌谣+看红色文艺演出+读红色书籍等系列培训活动,形成桂林特有的研学旅游品牌。
二是内外联通共同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品牌。以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和红色旅游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快构建多层次红色旅游品牌体系,实施全域红色旅游品牌化战略。以“湘江战役”为核心,构建红色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切实加强与国内重要红色旅游城市的深度合作,促进旅游资源互补、优势叠加,共同打造红色旅游新名片。全方位提升桂林红色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提高桂林红色旅游的整体形象,彰显桂林红色文化魅力,使桂林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二)深挖桂林红色文化内涵,提升对外推广能力
一是在保护红色文化的前提下深挖桂林红色文化内涵。从输出角度设计红色故事表达方式,鼓励创造红色文化演绎作品和红色文学作品,将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引发游客的强烈共鸣。讲好红色故事,打造“演说型”“文艺型”“代入型”“生活型”等沉浸式红色旅游产品[11],全方位调动受众的情绪,通过演艺、视频、解说等方式让红色文化走出去,提升桂林游客对红色旅游地的形象认知和文化认同感。
二是提升对外宣传功能。红色旅游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宣传推广方式要顺应时代发展,推陈出新。构建覆盖全媒体、宽渠道的红色旅游精准推广宣传网络,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新兴媒体等,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展示桂林红色旅游形象,提升精准宣传成效。充分利用“三微一端”,通过微剧情、小故事、短视频等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对桂林红色旅游进行宣传推广,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和良好的宣传效果,从而提升桂林红色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来。
(三)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不可或缺。一是完善红色旅游综合交通体系。依托两江国际机场、高速铁路站,打造红色旅游新枢纽、新窗口,联接客运专线、旅游专列、高速公路、一般(乡村)旅游公路、水上航线,提升联程运输能力,构建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综合性红色旅游交通枢纽体系;补齐升级以二级公路以上为主体的连接线,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改造提升乡村旅游公路,建设一批红色旅游专用通道,积极发展共享交通及汽车租赁,推进红色景区与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道路建设,实现红色旅游小镇、红色景区、红色旅游村庄与国、省干道的快速连接,形成桂林内外联通的红色旅游交通线,全面提升内外交通的红色旅游可进入性和通达性。二是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完善道路、水暖、用电、公共厕所、停车场、通信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集中改善红色旅游景区周边乡村的村容村貌,在保证与景区内外环境协调一致的同时,为当地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和现代化治理水平,设立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投诉处理、旅游问询、集散、应急救援等服务,满足游客公共服务需求。
(四)内培外引相结合,加强红色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人才是关键,依托红色旅游推动乡村振兴,需要科学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才能充分释放人才引擎的澎湃动力,持续激活红色旅游的内生动力[12]。桂林红色旅游要发挥人才振兴作用,可以采用内培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红色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13]。一是内培红色旅游专业人才。加强桂林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培训,通过专业培训优化人才结构。根据现有人才队伍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定期对红色小镇、红色乡村、红色农庄等人员开展培训,从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服务技能、服务意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综合服务质量。二是外引优秀人才。加强与高校和社会机构的合作,利用桂林旅游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等教育资源,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开发适应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融合育人课程,持续为桂林市红色旅游产业输送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