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组诗)
2023-03-21◎曾蒙
◎曾 蒙
[不完美]
他不完美的一生,犹如窗外
木棉的刺,又粗又尖锐。
犹如他的言语,
他半夜里惊醒的诗,一直反对他
早期的事业,早期的道德律
和墓志铭。
我也会走近他。他附近长满了
荆棘。在正月的清晨
显得孤单。
远方投递来的温暖,
不一定是阳光,也有可能是
银河里的沉船。
他的坟墓也有蜜蜂光临。
这里等待,这里返回。
日子埋葬在了一抔土,
一堆泥里。
我再次来的时候,
显然已经长大。
不完美并不代表一个村庄,
也不代表一座丘陵。一座城市。
他的孤单正迎着一阵风吹来
别致的问候。
没有什么能有这么坚强,没有什么能
让这样的成就付出代价。
[曲 直]
大风也能解决树枝的问题,
水的问题。就着神秘的
悬崖,起飞了多少燕雀。
它们飞起的样子,是那么美,
迷人的曲线,不自觉
将岸边与江水区分开来。
那些被迫弯腰的树枝
依然靠近了彼此。在狂风里
紧紧搂抱住不能分开的身躯。
只有一种可能,才能将
它们从一变成零,从陌生变成
熟人。而当它们加起来就能成为亲人。
我经过的路基和
十字路口,每天都上演不同灯光的
曲直与简单。
短暂等待之后,
只有一条路,能知道我行程
能了解闪烁的星辰,源源不断的积雨云。
[植 物]
我试了试水下的植物,
在小河沟里是否看够了清晨
与落日下的弯道。
有多少阵痛错过了村子里的
竹林和桉树。
拧紧了的桥头堡,加上石头的重量
只能勉强支持黄昏里
被风吹过的那些花椒树
微微低下去的果实,微黄、青涩
那熟悉的味道不时飘了过来。
与房屋形成反差。
不是墙壁的颜色,而是地板和庭院里
无力的雨声,承担了全部的
重量。
[夏 天]
每天见到你说的那些孩子,
傍晚的孩子,
迎着光辉回家的孩子。
他们奔跑,吃着三无食品,
在人来人往的过道里
疯狂戏耍着童年。
我几乎与他们同行,
我几乎看见了我的童年,
那些在山中的岁月,
在泥巴地里,在粗沙子里
往下滑翔的样子,往笑声里钻的样子,
骑在夕阳上的样子。
我几乎不能忘记,童年
能完成更好的自己。我几乎可以肯定
只有指向往事的人,才能完成
最初的记忆:那些嘴唇
那些蝴蝶、金龟子、蟋蟀,
一起跳过的夏天,汗流浃背的夏天。
[诉 求]
那分明是北碚的黄葛树,
北碚的骄傲。嘉陵江注视着
整个河湾处密集风声,
把江边的石头掀起,
裸露出的,是无声的诉求。
我理解这棵树的焦急与平静,
我深切体会到了它站在悬崖的孤独。
那一刻,我也能分辨出岸边的
别离。如同往事
与亲近的人不期而遇。
慢慢地,我会远离。即使是周末,
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
将嘉陵江描绘成一幅宽阔的蓝图。
只有那不动的船帆,
还在回忆去过的江湖。
·创作谈·
诗歌让我完整
每次读到诗歌中的雪域高原,我都彻底震撼,那是怎样的风和雪飘进了我寒冷的故乡。每当我读到诗歌中的晨钟暮鼓,我都无法表达我的惊讶,那是怎样的平和与宁静,一扫我荒芜秃野枯叶尽落的中年镜像,徒生几分灿烂和妩媚。每当我走进诗歌的江湖,就像走进每场酒局,充满了杀气和广阔的气场,不再担心生老病死、朋友与敌人。
诗教会了我容忍、宽厚与细腻。当我在电脑前敲击每一个汉字,每一个字都填满了温情,填满了爱与恨、光荣与梦想、残缺与圆满、欢喜与不欢喜。是诗,伴我走过了疾病、阵痛、健康与呼喊。在诗里,我见证了死亡,也见证了更多鲜活的生命。
我写诗,是因为我活着,有倾听和被倾听的欲望。写诗,让我的心灵得以净化,让我的肉身得以一尘不染,让我拥有清洁的精神,并与尘世混为一体,相互依存。
同时,是诗歌打开了我少年的视野,让我认识了复杂、单纯的人文空间,使我在孤独的时光中得到永恒的安慰与慰藉,不再孤独与寂寞。同时,是因为写诗,使我不再敏感于每一次清澈的疼痛,每一次太阳的升起,都能照亮我心底的温泉,让我在一次次的纠结与挣扎中自愈。
是诗歌,让我得到了词语的伟大力量,也是诗歌,让我一次次变得完整。就像我们努力想保持事物完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