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遍四海,只为一部《授时历》

2023-03-21北方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3年2期
关键词:郭守敬环形山太史

北方

“大汗驾到!”

随着太监一声尖细的嗓音,只见元朝皇帝忽必烈大踏步走进太史局的大门。惊得一众官员慌忙跪倒,有一个腿脚不利索上年纪的,一下子没有跪稳,竟然趴在地上来个“嘴啃泥”!惹得周围的人差点笑出声,可又不敢笑,赶紧捂住嘴。

可忽必烈却仿佛对一切视而不见,径直走向郭守敬工作的办公室。正在伏案盯着元朝地图的郭守敬看见大汗突然驾到,惊得张开嘴巴,随即撩起衣服跪下行礼。

忽必烈上前一步弯腰挽起他的手:“请起请起,不必拘礼,我来看看……”

话虽然轻描淡写,可郭守敬知道,大汗此次驾临太史局,一定有重要事情,绝不是随随便便看看这么简单。

果然,忽必烈背着手在屋内巡视了一圈,突然站住,炯炯的目光盯着郭守敬:

“让你统领全国测量,如何?”

啊?郭守敬脑子一时没有回过弯来。

“这个……”

忽必烈也意识到自己的话太突兀了,轻轻拍拍他的肩膀,面带微笑地说:

“领导众官员开展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这项重任,非你莫属啊!”

自从郭守敬来到太史局,就与少年求学的同窗好友王恂带领南北日官进行实地测量,他不仅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还向忽必烈提议: 如今元朝疆域比之前大了很多,不同地区日出日落、昼夜长短不同,各地的时刻也不同,要进行全国范围的天文观测才能准确编制新历法。

看来,忽必烈确实听进去了他“四海测验”的主张。

沉默片刻的郭守敬,面对着忽必烈充满信任、期待的目光,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在积聚心中的力量和决心。沉默片刻,他重新撩起衣服,郑重地行了个君臣之礼,声音洪亮:“臣……接旨!”

忽必烈满意地捋着胡须笑了。

从此,郭守敬风尘仆仆地奔赴在元朝辽阔的疆域大地上,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酷暑湿热的南疆,到处留下他带领大家进行天文观测的足迹。这些观测结果,为编制新历法提供了科学数据,打下了坚实基础。

历时四年,《授时历》终于完成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 天,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只差26 秒。它和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格里高利历》周期一样,但《格里高利历》比郭守敬的《授时历》晚了三百多年。朝鲜、越南都曾采用过《授时历》。

郭守敬为完成《授时历》创制了十二件天文台上使用的仪器,四件可携至野外进行观测的仪器。这些仪器分别为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和星晷定时仪。四件可携带的仪器为正方案、丸表、悬正仪、座正仪。

其中,简仪、赤道经纬和日晷三种仪器相结合,用来观测天空中的日、月、星宿运动,改进后的仪器不受仪器圆环阴影的影响。

郭守敬在简仪上设计的赤道经纬仪是世界上最早的赤道装置,欧洲直到公元1598 年,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才发明类似装置。

郭守敬在简仪中使用了滚柱轴承,使简仪南端的动赤道环可以灵活地在定赤道环上运转。西方的类似装置是在二百年后由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发明的。

为了纪念郭守敬在天文学上的伟大成就,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 望远镜命名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猜你喜欢

郭守敬环形山太史
学究天人的大科学家——郭守敬
为什么月球上有那么多环形山?
刀口
三周的救赎(二)
郭守敬治水成就及自主创新思想的当代借鉴
太史笔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郭守敬治水
月球上有很多环形山
聪颖好学郭守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