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3-03-21蔡雨函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3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双减

蔡雨函

[摘    要]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基于“双减”背景,使农村留守儿童从作业或课外补习班中解脱出来,投入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中。农村留守儿童一般存在自卑、孤僻、怨恨等负面心理,可以组织其参与到游戏活动、文体活动、户外活动中,拓展游戏资源,还要通过建立成长档案、开设联系热线、设置专题课程等方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双减”;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

“双减”政策是为了避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然而在农村地区,不少家长认为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避免像父母一样辛苦打工,所以他们常常会将孩子送入辅导班,参加各种课外培训。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对农民身份的不认同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自卑、孤僻、焦虑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思考如何能基于“双减”政策,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并引导他们参与健康的活动,创新心理辅导方法,让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健康成长。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一)自卑,做事畏手畏脚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所以心理自我疏导能力不够,常常出现内向孤僻、行为怪异等问题。教师要聚焦学生的日常状况,找到他们主要的心理问题,并加以引导。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导致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向谁求助,因此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些学生在做事时,没有得到父母的鼓励、支持和引导,导致他们畏手畏脚,缺乏足够的自信。这使得他们在课后学习时,也容易陷入题海战术中,虽然做题很多,但是因为不敢和他人交流,不敢参与多元化活动,故此无法得到显著提高,这自然不符合“双减”的要求。

自卑的学生常常在课后投入题海,希望能借此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要让他们从中摆脱出来,以自信的态度投入到和他人的沟通交流中,这样不仅能改善学习成绩,更能拓展他们的社会交流,变得更自信。

(二)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在召开家长会,组织亲子活动时,留守儿童常常没有父母陪伴,在他们想要分享喜悦或分担悲伤时,父母也不在身边,看到其他孩子都有父母的陪伴照顾,他们容易产生孤僻感,不愿意和他人交流。

在课后辅导班中,有很多学生宁愿自己独自做题,也不愿意和他人分享交流,他们的性格较为孤僻,也比较敏感,容易对他人的话语造成误解。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组织他们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中,这既能让他们从枯燥乏味的作业中解脱出来,又能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话语,和别人沟通分享,从而解决其性格孤僻的问题。

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所以教师要给他们构筑互动交流的情境,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怨恨,存在情感隔阂

小学生年龄过小,常常不理解父母为何外出打工,不明白他们的艰辛,如果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对,给孩子太多压力,让他们增加各种课后作业负担,并灌输“学习好,才能出人头地”等观念,那么长此以往,他们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心理,亲子间容易出现感情隔阂。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了解父母,可以通过和父母视频聊天等方式,了解父母从事什么工作,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从而促使其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同时,还要给家长一些建议,让他们消除“唯成绩论”的错误想法,对孩子少一些强制,多一些关爱,多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有利于消除感情隔阂。

教师要通过促进亲子沟通、组织亲子活动、解决亲子矛盾这几个角度入手,让学生消除对父母的怨恨心理,改善家庭关系,从而让整个家庭变得更融洽。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拓展活动资源

1.游戏活动,懂得理解包容

枯燥的作业和压抑的课后补习班容易让学生增长负面情绪,所以要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拓展其活动资源,让他们投入到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游戏中,体现出“双减”政策的优势。

一些学生由于父母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严格,导致他们長期受到压抑,性格上也有所偏差,对他人缺少包容和理解之心,这样在学习互助活动中,也容易出现误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如在数学互助学习课中,教师模仿“最强大脑”的比赛形式,组织学生几人一组,合作完成一组数学题,前一名学生做题得到的答案,就是后一名学生题目中需要的参数,所以如果前者没有完成好游戏,就会造成后者的错误,整个团队都会失败。这样的活动符合“双减”政策,将数学作业和游戏活动结合在一起,能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学者不仅关注学生是否提升了数学能力,而且还重点考察他们对待同伴的态度。前一名学生答题错误,又或者长时间没有解答出来,其他同学不要催促,更不要责怪对方。若有学生出现了重大错误,没有掌握解题思路,同学们也要包容理解,在游戏后给予指导帮助。这样就能让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融入游戏活动中,并感受到同学对自己的关爱,他们的学习态度,待人处事的方式都会有所提升。

组织学习互助活动,体现了“双减”政策,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相互帮助,有所提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我修养,懂得理解和包容他人的缺点,这样才能优化班级关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文体活动,学会坚强乐观

一些留守儿童家长长期给孩子灌输“成绩至上”的观点,导致孩子给自己增加了不少作业负担,这不符合“双减”政策。同时,大量的习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挫败感,如果他们发现做了大量习题后,自己的学习成绩依然无法提高,就会逐步变得消沉。对此,教师要拓展他们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参与到做题以外的文体活动中,并在其中学会如何乐观坚强地面对挑战。

在国庆节期间,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融入文体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个人才华,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灌云娃的爱国心”主题活动中,学生学以致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温故知新,复习所学知识,因此体现了“双减”的特点。在活动过程中,教学者关注学生的表现,并给予心理辅导。如有的学生比较擅长绘画,打算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全社会欢度国庆的场景。但是他的初稿却被人说看不到“国庆节”的特点,也没有体现出时代感。该学生备受打击,陷入了消沉。此时要鼓励其乐观地面对创作的失败,并坚强地寻找原因。如可以上街采风,搜索能体现国庆特色的时事新闻等。除了文化活动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当学生感觉疲劳,缺乏继续锻炼的信心时,要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参与到体育游戏的设计中,自觉丰富体育锻炼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认识到凡事要少找借口,要学会乐观坚强地面对挑战。

在文体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困难,关键是要有“不放弃”的强大内心,同时还要反思自我,找到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升。

3.户外活动,拥抱生活自然

农村一般都空气清新,充满了田园趣味。教师要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和课后辅导中解脱出来,积极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拥抱大自然,感受优美的自然风光。这样能让学生逐步形成宽广的胸怀,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

在“灌云好风光”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活动,来到灌云县各处,通过拍摄照片、视频,采访村民等方式,了解家乡的风景,体会家乡的变化,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未来除了像父母一样,去城市打工以外,也可以选择留在家乡,帮助建设最美乡村。教学者鼓励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收获,如可以用摄影、绘画作品,展现唯美的自然风光,展现拥抱自然美的迫切心情。也可以创作体现家国情怀的诗歌、散文,用文学作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提升了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这样有助于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文化知识,能展现出“双减”政策的优越性。在学生参与户外活动时,教学者也要加以引导,如让心情郁闷的学生感受一下和煦的春风,张开手臂,闭上眼睛,试着放飞心情。又如有的学生看不起农民,认为城市打工的父母更“高级”,那么可以让他们参与到农业劳动中,在收获劳动果实的过程中,体会喜悦,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

在户外活动中,学生看到了新农村的变化,同时也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他们逐步认识到,学习不是为父母,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这样他们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消除负面情绪。

(二)创新方式方法

1.建立成长档案,动态跟踪

很多留守儿童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是因为他们觉得缺乏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容易受到教师忽视。所以教学者要避免单纯考虑成绩,而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创新方式方法,消除儿童的心理负担,让他们体会到关爱。建立成长档案的方法有助于动态检测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在建立成长档案时,教师首先要记录下学生的常态信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要着重记录他的家庭情况。如有的家庭由老人照顾孩子,老人缺乏精力,不是放任不管,就是将孩子丢到辅导班,这样不符合“双减”的要求。教学者可以结合这些学生的情况,设计课后兴趣小组,让他们能聚在一起,拓展兴趣,消除内心压抑、不满等情绪。此外还要关心学生的动态心理变化。如有的家长原本和孩子商量好,过年会回家,但是由于疫情关系,无法回家,教师可以组织这些孩子参与到“学校是我家,亲子心连心”的主题活动中,在学校一起包饺子,将教室装饰得充满节日气氛,并通过网络“云直播”的方式,和家长视频连通,开展“云年夜饭”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关爱,进而促使其思考自己要如何将这种爱反馈给其他人。对于有意愿成为“志愿者”的学生,也要在成长档案中记录下来,并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传递关爱。

学校要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家庭等各方面的问题,逐一登记在册,并结合其问题,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2.开通联系热线,深度沟通

留守儿童长期不和父母联系,容易造成亲子之间的膈膜,促使其产生消极、颓丧等情绪,感觉没有人爱护自己,部分学生会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和他人争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开通联系热线,促进学生、教师、家长多元深度沟通,调解亲子关系。

教师组织了多元联系热线。当学生和家长出现了矛盾,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寻求帮助,同样,如果家长在教育中遇到了困难,也可以联系教师,咨询解决问题。当学生有了进步或存在问题时,教师也可以联系学生和家长,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思考该如何解决问题。除了主体的多元化以外,教师还设计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沟通。对于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采用微信等网络沟通手段,具有即时性、便捷性的特点,能打通时空的界限,提升交流效率。有的孩子条件不允许,没有手机,那么就可以鼓励他们每月和家长通一封信,写一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抒发对家长的思念之情。在多元化的沟通中,学生认识到时间、空间、经济条件等,都不能阻碍亲子交流,这样能减轻他们对父母的隔膜感,体会到家人的关爱,性格也会逐步变得温顺,减少暴躁的情绪。

联系热线的形式要多种多样,除了用电话沟通以外,也可以用书信、家访、微信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沟通。教师要主动联系家长,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也及时解决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3.增设专题课程,专业疏导

很多学生在课后会参与到辅导班的学习中,但是如奥数等学习项目,难度大,但实用性不高,容易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双减”政策要求将学生从繁重的课后学业中解放出来,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设计更具特色的专题课程,进行专业指导,帮助他们全面提升。

教师考虑到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对家乡缺乏认同感,错误地认为家乡比较贫困,希望以后能到大城市发展,为了改善他们的心理情绪,消除其自卑感,教师设计了“我爱灌云家乡美”主题课程,给学生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文化历史、社会发展等各种内容,同时还将心理疏导融入到课程中。如讓学生在情绪低落时,试着说出自己爱家乡,留在家乡的十个原因,又或者让他们说出自己家乡有,而其他地方没有的几种特产。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帮助学生疏导情绪。此后,还可以让他们将同样的方法迁移运用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果同学闹矛盾时,可以说说对方几十个优点。该课程不仅能让学生增长见识,更能提升口语表达和互动交流的能力。

在设置专题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心理关爱”类课程,进行专业疏导,也可以结合家乡特点,设计“家乡美”课程,让他们放松心情,关爱乡民,这也能起到激发正向情绪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其性格养成的关键期。教师要考虑到小学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工作策略,基于“双减”政策,消除学生对学业的焦虑心理,改善亲子沟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欠缺问题,构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韩笑.关注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1(9):23-24.

[2]王晓红.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环境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54-64.

[3]宋小琴.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天津教育,2021(35):4-5.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