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概念”视角下落实语文学科要素的教学研究

2023-03-21张善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3期
关键词:大概念视角小学语文教学

张善平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大概念”视角出发,明确语文学科要素是什么,并将它们融入教学设计中:“寻”,谈落实学科要素的环节,理解什么,形成认知结构,做出什么,完成具体任务,成为什么,影响人格品行;“定”,谈落实学科要素的途径,向下挖掘,明晰价值意义,求中聚拢,建立逻辑关联,往上提升,超越知识表象;“判”,谈落实学科要素的策略,抽象概括,提取共同特征,丰富内涵,拓展思维时空,广泛迁移,解决复杂问题。

[关键词]“大概念”视角;语文学科要素;小学语文教学

“大概念”指的是高度抽象概括,能将各种经验、事实、概念等有序整合起来,并具有较强普适性和理解力的一种少而精的活性概念,它能促进学生自我建构和终身发展。语文学科的“大概念”指的是语文学科要素。它们是指向语文学科本质的思想、观念、方法,体现从具体到抽象到自主建构的过程。利用它们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提升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大概念”視角,思考有哪些语文要素,如何确定语文要素,如何围绕它们设计教学活动。这样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让他们展开深度学习。

一、“寻”,谈落实学科要素的环节

(一)理解什么,形成认知结构

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学科要素,不仅能提升语文成绩,增强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还可以提升认知水平,发展实践能力,影响人格品行。故此,教师要重视挖掘语文学科要素,并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在搜寻学科要素时,教师要选择能帮助学生提升认知结构的经验、事实、技能、策略。

以教授“形声字”这个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小青蛙》等体现该学科要素的文章,让学生分析“清、晴、睛、情”等汉字,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概念,然后结合“青”这个字,了解什么是“声旁”。此后还要引导他们发散思考,完善认知结构。学生需要思考,既然形声字有“声旁”,那么是否有“形旁”,“形旁”是否也像“声旁”一样,具有聚集性的特点。这样就能让他们架设起认知体系,充分认识“形声字”和“声旁、形旁”的关系。此后,还可以让他们进一步拓展认知结构,思考形声字是否可以涵盖所有的造字方法,分析不符合形声字特点的汉字,进而自主总结象形字、会意字等其他的造字方法。这样就让他们在理解“形声字”后,自主寻找相关概念,构筑完整的汉字构字认知结构。

教师在确定学科要素后,要以“知道”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深入思考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概念、定理等。

(二)做出什么,完成具体任务

在落实学科要素时,教师还要追寻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在学习了语文学科要素后,要用它们做什么。故此,教师要结合语文要素,寻找合适的任务,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关涉的学科要素是“仔细观察,将所得记录下来”。结合“观察”这个“大概念”,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了“如何按照顺序观察、怎样用语言将观察所得描述下来”等方法。接下来就要安排具体任务,让他们学以致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记日记”的活动,在上学路上观察路边的景物,观察行人的动作、姿态,猜测他们的职业、性格等。在此基础上,学生要试着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观察所得。在完成该任务后,教师还要引导其拓展思考:“观察到的事物有很多,如何才能有序写作,把握住中心思想呢?”这样就顺利地引出了下一个概念“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样设计教学环节,体现了概念理解和实践活动之间的结合,学生掌握知识更为扎实深刻。

在“知道”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将掌握的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让他们意识到,以后遇到同类型的问题,也可以采用相同的解决方法。

(三)成为什么,影响人格品行

在寻找语文学科要素时,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以致用,更要帮助他们提升道德水平,升华其价值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自主思考和小组探究活动,让他们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有所提升。

《牛郎织女》一课涉及的最有价值的“大概念”是“连环画”,学生要在“知道”环节了解什么是连环画,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此外还要结合《牛郎织女》一课,知道其基本情节,有哪些关键语句和关键事件,在连环画中,要凸显哪些内容。在接下来的“实践”环节,学生要试着改写课文,制作连环画。此后,教师要围绕育人主题,结合让学生“成为什么”的主题,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可以探讨从《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迪,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王母娘娘这样的人。如果遇到这样的人,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教学环节体现出了育人的特点,学生从主人公身上得到启迪,反思自我。

通过“建构知识、灵活运用、提升修养”这三个环节的设计,教师不仅寻找到了学科语文要素,而且还利用他们优化了育人效果,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二、“定”,谈落实学科要素的途径

(一)向下挖掘,明晰价值意义

在找到了“大概念”后,教师要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这些学科要素,让核心概念变得更深刻,更具有结构性,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持久。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入手,挖掘确定各个深层概念。向下挖掘是一个重要的思考方向, 它可以让学生深入事物的本质,不断探究思考,进而领悟知识的内核,找到深层概念,明确该概念的价值意义。

在寻找到某个语文学科要素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用三种方法向下挖掘其意义,分别是辩证思考、整体建构、思考价值。以“动静结合”这个“大概念”为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鸟的天堂》等课文,向下挖掘其意义。在“辩证思考”环节,学生要思考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创作,两次写了“鸟的天堂”,这样写,是否累赘,如果不繁复,那么,它又具有什么效果。在“整体建构”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写作手法和其他描写景物的手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一篇文章中,如何与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其他手法结合在一起。在“思考价值”环节,学生要思考动静结合的表达作用。他们可以删除掉“动”或“静”的某个部分,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从而认识到动静结合手法在文章中的积极作用。

运用向下挖掘的方式,学生的思考更具有思辨性,能立足整体看待问题,他们可以深入挖掘隐藏在符号表征和逻辑形式背后的价值性知识。

(二)求中聚拢,建立逻辑关联

求中聚拢也是确定学科素养落实途径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某个“大概念”作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将与其相关的上位、下位、并列的概念,都整合在一起。这样能构筑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立体结构。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思维导图等辅助学习的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各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生可以按照“回忆学习经验、分析当前作品、拓展相关概念”的方法,建立各个“大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赵州桥》《纸的发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单元的语文学科要素是“了解课文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学习时,学生可以先回顾此前学过的 “看图讲故事”“看图写话”,说说围绕具体的画面,该使用什么观察方法,如何清晰有序地创作。此后,他们再分析当前的课文,思考在眼前无画的时候,如何在脑中构思有条理的结构。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思维导图法,让他们写下课本的结构,标明详略关系。此后,教师再引导他们拓展填写思维导图,补充与之平行的其他关系,并向下挖掘。“课文写的是如何有条理地写具体物,那么,如果描写的是一个人、一件事情,又要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呢?”搞清楚这些问题的逻辑关系,学生就彻底解决了“如何按照中心意思写作”这个语文学科要素。

学生可以先回顾一下此前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先验知识,引发思考。然后指导他们结合当前课本内容,深入探究与之有关的其他概念。将其整合在一起,学习效果则会更好。

(三)往上提升,超越知识表象

往上提升指的是向上位提升,超越知识的表象,用抽象总结的方法进行概括。教师可以先举具体的例子,然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这样能让他们逐步脱离狭隘的视角,立足整体,看到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引导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大概念”时,可以采用往上提升的方法,先给他们展现课本中的具体例子。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等句子,学生可以找出这些句子,分析它们的语法结构是什么,思考其在课文中的功能和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总结归纳,运用往上提升的方法,总结归纳修辞手法的特点,具有什么价值。通过这样的学习,认识到“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等句子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更生动形象。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本阶段,他们需要运用具体事物作为引导,才能抽象总结出概念。故此,教师要利用他们的特点,让他们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超越知识表象。

三、“判”,谈落实学科要素的策略

(一)抽象概括,提取共同特征

在找到语文要素,并确定其探究方向后,教师还要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判断思考能力。要让他们将总结出的语文“大概念”和课堂学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加以整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抽象概括、丰富内涵、广泛迁移三个方面入手,落实学科要素。在指导学生抽象概括时,要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抽象出这些概念中的共同特征,然后揭示其本质特点。

在教授“童话”等文学“大概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自主阅读、对比总结、拓展思考、提取特征”这一系列活动,如同“滚雪球”一般,提取出童话的共同特征。第一步先让学生阅读《宝葫芦的秘密》等童话作品,分别说说这些作品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方面有什么特点。此后再让他们对比阅读,总结《宝葫芦的秘密》和《雪孩子》等中国童话有什么异同点,初步抽象出“童话”的概念。此后再让他们拓展思考,分析中国童话和西方童话有什么差别,学生可以对比阅读《海的女儿》《巨人的花园》等作品的异同点。最后,他们提取特征,思考中西方童话的共性是什么。

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异同点,抽丝剥茧总结出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的内在共同特征,从而提升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二)丰富内涵,拓展思维时空

在丰富内涵环节,学生可以拓展思维时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某个“大概念”。此时他们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让思维更具有发散性。

《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这个概念具有很强的浓缩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思考,分别探究如何在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上,展现人物的特征。他们要结合课本中的具体例子,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特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语言效果。如《刷子李》中的“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用了动作细节,展现了刷子李娴熟的动作、放松的心态和极度自信。此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考,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它们是否也能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经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后,“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不再是空洞的概念,它被分解成各种细节描写和表达手法,这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考,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大概念”一般都会将数量庞大的一组概念浓缩起来,形成更具整合性的概念。在学习的时候,则要让学生拓展开来,还原这些概念的本来面貌。

(三)广泛迁移,解决复杂问题

教授语文要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迁移运用的能力,学会利用这些“大概念”解决具体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到先阅读、再总结、再写作的实践活动中,让他们逐步掌握各种语文概念,并在实践中提升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

结合《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这个单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寓言”这个“大概念”。该活动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对比阅读,总结特点”,学生要对比阅读这几则寓言故事,說说它们分别展现了什么生活哲理,继而总结寓言的特点是什么。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对比寓言和童话,说说它们的异同点。第二个环节为“围绕课本,趣味写作”,学生可以采用扩写、缩写、补白、续写等方式,围绕寓言中的某个点自主创作,并在实践中思考如何体现出寓言的特点。第三个环节为“结合生活,创写寓言”,该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寓言”是什么,思考如何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改写成寓言故事。在写作中,学生要融入自己对“寓言”的理解,写出精炼的语言、生动的人物、深邃的思想。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迁移运用,掌握各种语文学科“大概念”。教师要构筑学以致用的课堂,鼓励学生解决具体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大概念”视角,深度挖掘各种语文要素,围绕语文学科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设计教学策略,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慧香.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教师,2022(36).

[2]韩国权.小学语文大概念教学的内涵、价值与教学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22(25).

[3]李娴.大概念引领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08).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大概念视角小学语文教学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真实世界的寓言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