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哑铃型”政治结构贻害世界
2023-03-21邵峰
邵峰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声称,自己会在21日被捕,并号召支持者展开抗议活动。这是美国政治极化的又一次突出体现。政治极化,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政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从美国内部的政治格局来看,政治光谱正逐渐从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转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结构。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纷繁复杂,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贫富差距拉大和社会矛盾激化,是美国政治极化的根源。从国家的文化传统来看,美国崇尚自由竞争、倡导市场经济,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更关注效率,这让美国在快速发展、成为世界霸主的同时,不平等问题也成为一大社会顽疾。进入21世纪,贫富失衡、阶层分化、分配不公、机会不等,加上种族歧视、舆论操控、控枪难、犯罪率高、移民和难民问题等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不仅导致右翼保守主义兴起、民粹主义泛滥,更使党派精英立场极端化、意识形态两极化、社会阶层分裂化趋势进一步加剧。
其次,两党制和党派博弈的劣质化,是造成美国政治极化的制度原因。在政党选举制度中,选票才是真理,由于两党均以追求上台执政为目标,党争成为常态,这是美国众多社会矛盾长期无法得到化解的制度性原因。为争取选民的青睐,两党在社会福利、公平与效率、外来移民、气候变化、经济发展乃至对外关系等议题上的立场越来越难以调和。
再次,现实的社会发展对选举制度的冲击;是美国政治人物极化的直接原因。关于政治人物观点极化的原因,美国著名科学作家贾雷德•戴蒙德教授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解释、,主要有三点:一是“金钱是政治的母乳”,大额捐资人只会把钱捐给支持自己目标的候选人;二是现在的政治人物相互之间缺乏沟通,甚至根本就不熟悉;三是不公正的选区划分,导致候选人只能选取一种极端化的立场,以迎合选民的倾向。
最后,新媒崔的发展,是美国社会政治观点极化的催化剂和技术原因。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桑斯坦十几年前就关注到“信息茧房”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社会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缺乏与在会多方面的信息沟通,在政治上的一个最大后果就是导致人们思想的极-化和越来越不宽容。
由于这些导致美国政治极化的根源难以彻底化解,可以预计,美国政治的极化现象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美国作为拥有世界霸权的国家,国内政治的任何变化都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对外战略和政策,从而对国际社会产生重大溢出效应。
第一,美国的政治极化导致对外政策极端化,加剧了国际形势的动荡不安,成为扰乱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大破坏性力量。美国出于一己之私,为削弱战略对手、捆绑盟友而挑动地区紧张局势,甚至不惜鼓动战争、阻碍和平进程。乌克兰危机就是典型例证。
第二,美国对外政策的极端化导致作为世界和平稳定基石的大国关系严重恶化,事实上在推动形成新的冷战格局,毒化世界和平发展的氛围,对人类文明发展构成长期威胁。
第三,美国的政治极化给本就困难重重的全球治理进程造成巨大破坏。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执意退出《巴黎协定》、世卫组织和一些多边贸易机制。拜登政府一上台就立即宣布“美国回来了”,让其他国家无所适从。两党政策大相径庭,各类承诺大多随政府任期的结束而不了了之。美国的国际信用、可靠性和国家信誉遭到破坏。
第四,美国的政治极化还导致对外政策的僵化,其自身的纠错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社会政治思潮的尖锐对立和两党之间的攻讦,使美国政府难以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政策实施的综合效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因为任何的妥协都可能招致另一党更猛烈的攻击,从而导致自身战略回旋空间的极度压缩。
第五,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政治极化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如果两党的政策方向一致,为了区别于对方,那就比谁的态度更激烈、更极端,最明显的就是美国的对华政策。两党对涉华议题的认知基本达成共识,都主张以强硬态度对待中国,只是手段方法略有区别。“中国”成为美国党派斗争的靶子,两党互相彳旨责对方的对华政策软弱。拜登政府改变了特朗普时期的很多重大政策,却延续了后者对抗中国的政策方向,并且还进行了重大调整。一是由特朗普政府的“单打独斗”变成现在的“联合制华”;二是在贸易战之外重拾意识形态的大棒,大犒所谓“价值观外交”。我们要对此做好进行长期艰巨斗争的准备。
对于美国的政治极化及其外溢影响,作为一个自信的负员任大国,我们要静观其变、冷静分析、沉着应对。一方面,对美国政治极化给其国内和国际社会造成的危害要有清晰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美国的纠错机制仍未彻底失灵。对中国来说,作为持续快速发展的世界性大国,更务实的做法是尽可能完善自己、办好自己的事、在正确轨道上不断前进。▲(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