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道路照明设计探讨

2023-03-21王佳章周加育

建筑与装饰 2023年3期
关键词:灯具市政道路道路

王佳章 周加育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市政道路照明的要求逐渐增高,不仅需要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也要具备一定美观性。在具体实践中,市政道路照明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等原则,明确照明控制方式、供电半径,并积极引入节能技术和措施,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对于道路照明接地系统常见问题,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包括防雷系统设计等方面,切实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降低意外事故发生风险。本文阐述市政道路照明设计的相关要点,旨在为类似工作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1 市政道路照明的设计原则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道路照明工程建设效果反映了经济实力、现代化发展程度等,不仅需要考虑设施的美观度、实用性,也不能盲目追求造型美,导致成本投资、电能资源消耗过多,需坚持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等基本原则,创造舒适、和谐的照明环境。

1.1 安全可靠

在市政道路照明设计中,安全可靠是基本原则,需确保相关照明设施施工方便,排除潜在危险因素,尽可能提高系统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实现长期稳定运行,降低意外事故发生风险,切实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技术先进

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优化和改进设计方案,促使节能环保理念落到实处[1]。在实际设计施工时,尽可能选择高效节能产品,并积极应用节能控制技术,减少电能等资源消耗。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可以有效减少道路照明引起的负面影响,比如光污染等,实现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1.3 经济合理

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与使用效果有直接相关性,在获得理想照明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投资。同时优化设计方案,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控制经济成本投入,工程投入使用后应满足行人、车辆视觉需求。

1.4 节能环保

在道路照明工程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需重视节能环保,道路照明可以有效改善夜晚黑暗的情况,但是如果照明设施过多或者不科学,会影响周围环境的舒适性,还可能导致温室效应等负面影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在追求美观度的同时,切勿对照明效果造成影响,更要重视工程投资、电能花费的控制。

1.5 维修方便

维修的方便性也是工程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道路照明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延长,可能会出现一定故障,如果维修不方便,便会影响实际工作效率。设计人员需考虑这一点,避免选择结构复杂,维护比较困难的设施,避免影响相关部门工作效率,损害其经济效益。

2 市政道路照明的控制及其供电半径的合理确定

如果市政道路照明不完善,可能会引起交通意外发生,尤其是在拐弯的区域,容易出现视觉盲区,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无法为行人和车辆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由于夜晚可视性差,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行动机会。对此,需积极完善照明系统,根据道路等级、宽度等,合理明确供电半径、照明控制等,进一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风险,也可以有效减少犯罪案件的发生,比如盗窃、抢劫等。

2.1 道路照明控制方式

在市政道路照明工程设计方面,控制方式比较多,包括光控、手控以及时控等,以光电、定时两种方法比较常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其中,定时控制主要是选择微机智能监控、微电脑控制等装置,而光电控制的方式主要是使用光控开关[2]。道路照明属于社会服务范畴,在选择控制方式时,需充分考虑人民群众需求,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选择节能产品和技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优化照明方案,合理选择单侧灯隔亮、全夜亮灯等多种方式。在照明水平方面,通常保持主干路的照度不低于30Lx,而次干路照度不低于20Lx,支路照度不低于10Lx。

2.2 供电半径

为保证道路照明符合标准,需合理控制供电半径,而实际供电半径信息取决于线路末端电压数值。设计人员需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标准,将末端电压控制在合理范围,最低为额定电压的90%,最高为额定电压的105%,并做好复核工作。供电半径并非空间距离,而是线路距离,在计算压降时,需选择点荷载的方式,借助专业设计软件,明确标准的电压降。在实际工作中,结合经验,通常选择三相间隔配电的形式,从经济角度出发,将供电半径控制在700~800m,电缆截面积通常为16、25mm2。

3 市政道路照明节能措施

近年来,绿色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城市发展也需遵循节能减排理念,合理控制成本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摒弃落后技术和设施,减少能源过度浪费。在市政道路照明工程设计时,如果可以遵循绿色节能理念,优化设计方案,选择节能设备设施,降低照明线路无功损耗,便可以为社会节约大量能力资源,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

3.1 对市政道路的照明进行合理设计

政府相关部门需重视道路照明规划设计工作中,从功能定位出发,将其纳入正式整体规划中,从根本上把控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根据路网系统、道路宽度以及周围环境等,明确合理的照明标准,尤其是照度值,切勿盲目提高照明亮度,应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和标准,选择合适的亮度。一般情况下,中小城市选择标准值中的偏低挡位,大型城市选择较高档位的亮度[3]。以照明方式的选择为例,需综合路网、道路等级等因素,选择单侧、双侧对称、中心对称等照明方式,比如城市立交,建议选择高杆照明的方法。基于相关规范标准以及设计经验,主干道、快速道使用双侧对称布置,其他道路可以选择交错布置或者单侧模式,既能够满足照明需求,也可以合理控制能源消耗。同时,反复计算、比较,不断优化安装间距、高度,在满足照明功率密度值等标准的基础上,取最佳参数值。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添加智能照明控制设计,实现照明设备智能控制,从而优化装置设施运行状态,保证照明时间科学合理,有效节约电能资源。在道路照明系统中,智能控制可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效果,降低实际人工成本投入,也可以实现安全性保障。

3.2 合理选择光源和灯具

道路照明的光源类型比较多,需根据使用需求、成本控制等因素合理选择,目前主要采用LED灯源。LED灯具有零污染、寿命长、功耗低等优势,属于新型节能技术,与普通照明灯相比,其照明效率更高,利用二次电子光学原理,能够有效抑制漫反射,视觉体验更为清晰。LED灯能够在相同配置器条件下实现良好的电流控制,有利于节约成本、降低电磁损耗,与低碳环保理念相契合。与此同时,LED灯使用寿命更长,广泛应用于道路路灯建设中,也可以有效减少日常维护工作,从而降低市政工作成本投入。但是,LED灯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可能受到配光类型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照明不均匀情况,从视觉上可见忽明忽暗,同时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穿雾能力相对不足。

在灯具选择方面,也应进行严格考察,防止带来安全隐患,应首要考虑功能性,再考虑灯具观赏性。市政道路照明主要包括双侧以及单侧两种风格,前者可以兼顾主干道、人行道,照明效果良好,因此实际使用时一般会选择双侧。不同道路的宽度有所差异,设计时需结合路面宽度考虑,并适当调整高度、灯泡角度等。一般情况下,我国城市道路灯杆高度为8m~12m不等,某些主干道可以适当提高。

3.3 合理安排运行时间

对于全夜、半夜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间隔亮灯、熄灯的形式,如果是双侧布灯,应避免选择一侧路灯关闭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可以灵活、方便控制,经济性好,但是照度均匀度偏低。采用双光源照明器的道路,可以在出行需求不高的时间段关闭一只光源,管理比较方便,也可以解决照度均匀度的问题。部分地区会选择微电脑时间控制,结合具体的日出、日落时间考虑,明确合适的打开和关闭灯源时间。但是由于天气灯因素的影响,时间开关时间有明显差别,容易出现误差,效率也不高,因此需逐渐摒弃这种方法,使用远程集中控制、智能化控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季节变化情况、所处地理位置,调整开关灯时间,采用时控、光控结合的手段,将天然光照度15lx作为开灯标准,同时积极构建智能化控制系统,引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远程检测、遥控路灯的运行,并实时监控故障问题,达到科学管理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系统长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也有利于节能环保。

3.4 做好定期维护工作

路灯长期在露天环境下,受到雨淋、暴晒以及灰尘等干扰,导致故障问题或者影响运行效率。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反光板等也会出现锈蚀,逐渐附着粉尘、油污,影响实际光通量,导致灯具效率显著下降,而低效率灯严重浪费了电能。对此,需定期做好灯具维护,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科学制定维护计划,确保灯具处于正常状态,保持较高发光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绿色节能。为减轻维护工作负担,应尽量选择节能环保、高质量产品,避免投入使用后频繁出现故障,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工作负担加重。此外,认真履行巡查职责,及时排查相关隐患和缺陷,并进行针对性解决,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

4 道路照明接地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1 TN接地系统

TN接地系统包括TN-S、TN-C、TN-C-S三种型式,市政道路照明工程一般选择TN-S系统。在实际应用时,由于线路比较长,如果发生接地故障问题,会出现接地故障电流小的情况,从而影响电流保护器正常工作,无法顺利将故障电流切断。根据相关标准规范,要在低压配电线路上,合理安装过负荷保护、短路保护等装置,尤其是短路等情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短路防护电器,减小短路危害,主要是在电流造成相应伤害前,及时将电源完全切断,并确保额定电流符合标准。

4.2 TT接地

TT接地主要是使金属外壳直接接地,从而实现电路保护作用,如果由于绝缘损坏、相线碰壳灯原因,导致金属外壳带电,可以有效避免触电危险。此方法比较适合接地保护分散的环境下,考虑到漏电电流过低时,可能会出现熔断器无法熔断的情况,需合理增设相应保护器。在实际应用时,可能会出现N线重复接地等问题,对整个系统带来潜在隐患,需进行相应优化和改进。N线重复接地可能是由于人为操作错误或者绝缘损坏所致,设备外壳与中性线相连,使得正常电流通过大地流入断路器,引起相应的误动作,严格影响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强化灯具防护措施,选择长期防护性能强以及高性能硅胶密封接缝位置的灯具,避免水分进入内部,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

5 结束语

在城市建设中,市政道路照明是非常重要的设施,主要承担着照明的功能,能够保证自然光源不足的情况下行人、车辆行驶安全,提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同时也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道路照明设计效果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实力的体现。设计是道路照明系统工程的前期工作,需结合具体需求,根据相关标准、道路等级等,科学制定相关设计方案,确保满足安全节能等原则。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合理选择道路照明控制方式,明确供电半径,并完善道路照明节能措施,针对接地系统常见的问题,予以相应的有效处理,确保市政道路照明系统设计的科学性。

猜你喜欢

灯具市政道路道路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灯具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 灯具
灯具技术要求22条
解读GB/T 31728—2015《带充电装置的可移式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