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业规划背景下电力建设企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2023-03-21沈迪冯行何昉

中华建设 2023年2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设

沈迪 冯行 何昉

近年来,国内多次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政策措施,协同推进供给保障及低碳转型,《“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到2025年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能源消费仍将刚性增长,能源保供的压力持续存在。国内电力建设企业资产证券化程度较高,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国核建等主要电力EPC工程总承包、建筑安装企业已公开上市,上市公司公开数据显示,电力建设营业收入、新签电力建设合同金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国际电力承包业务同样稳健,主要电力建设企业稳居ENR国际和全球工程承包商前50名。国内国际今后一段时期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产生电力项目将推动我国电力建设企业将迎来较大市场空间,电力建设企业仍是国内能源设施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电力建设企业主要包括设计咨询、工程总承包、建筑安装企业等,目前电力设计、建造企业大多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优势在于规模大、信誉好、专业化一体化程度高。以常见发电(包括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等)建设项目为例,通常主要建设内容为发电单元、燃料及辅助设施单元,电力建设企业在电力发电单元设计、建筑安装、主机采购等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电力建设企业在此领域可以获取稳定的收益。随着近年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化学储能、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建设以及特高压输电、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等新技术应用,对于建设企业提出了新要求,电力设计、建设业务仍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电力建设企业需要提高管理效能,强化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电力建设企业为了做大做强,提升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深耕电力建设领域的同时也逐步向以能源为特色的综合建设企业转型,电力建设企业积极拓展非电民用业务如化工、基础设施、房建等工程项目,参与国内土地房产开发、基础设施投资、PPP项目融资等,而民用工程领域市场化程度高,竞争较电力建设行业更加充分,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地方政府基础设施项目推进缓慢,房地产市场波动造成部分住宅项目投资存在一定风险,在以上背景下,电力建设企业拓展民用市场、实现转型升级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一、《“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给予电力建设行业指引

在“十四五”时期,电力建设企业需要顺应新形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产业革新、管理创新等领域提前谋划技术储备和项目布局,形成先发优势。2022年1月,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明“十四五”时期建筑业发展战略方向,明确了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发展目标,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主要观点和部分重点任务电力建设企业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了行业引领,对电力建设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指导意义。

1. 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产业协同发展

创建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建设一批示范项目,推广数字设计、智能生产和智能施工,培育智能建造产业基地。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工程全寿命期的集成应用,强化工程设计、设备购置制造、建安施工各环节数字化协同,推动成果交付和应用全程数字化。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和推广应用,与实际工况结合推进建筑机器人土建建安施工、维保等环节的常见应用场景。

2. 健全建筑市场运行机制

加强建设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加大力度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和落实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机制,严肃开展失信惩戒。进一步升级招标投标制度,扩大招标人独立自主权利,强化招标人首要责任意识。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加强联动管理企业资质与企业质量安全行为,依法从严处罚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充实工程监理制度内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监理单位参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深化工程造价领域改革,搭建发布平台鼓励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发布市场价格信息,加速完成国有资金投资工程造价数据库的建立。

3. 改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

进一步深化工程总承包模式推广,助力工程总承包单位做优做强、赋能专业承包单位做精做专,提高工程总承包单位综合服务能力。深度融合设计与施工、技术与管理,推动建设单位根据实施效益对工程总承包单位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率先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

4. 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不断深化建筑劳务用工改革,鼓励建筑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建立相对稳定的核心技术工人队伍,包括培育自有建筑工人、吸纳高技能技术工人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等方式。依法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在落实现场生活环境、劳动保护和作业环境基本条件基础上,持续改进建筑一线生产工人生产生活环境。

5. 完善工程质量安全体系

全面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构建以建设单位为首要责任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体系,完善责任追溯机制。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强化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制定设计质量管理办法。开展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治理,推行建筑起重机械一体化管理模式,压实建筑起重机械各环节安全生产责任。

6. 持续推进工程建设“走出去”

提升工程设计、建设相关标准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在国际工程推广应用国内标准。鼓励我国建筑、设计、咨询服务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推动对外承包业务向项目融资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二、电力建设企业发展的建议策略

“十四五”是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阶段,建议电力建设企业深入贯彻落实《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产业新领域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1. 持续推动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电力建设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电力建设企业国企改革步伐,优化产业布局和业务结构,探索引进外部优势资源,结合近期固投导向,增强水利工程、新能源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促进重大工程提质增效,主动退出非主业高风险业务领域,防范化解电力建设企业强化电力建设企业风险管控和抗风险能力。

推广绿色建造方式。推行精细化施工管理,减少材料、能源消耗;按照《规划》要求控制施工现场垃圾排放量;降低建造过程碳排放量,探索建立建材和资源回收再利用一体化协同的绿色发展机制。

2. 加快推动工程建设智能化转型

目前电力建设领域数字化应用较为滞后,由于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本需要付出较多,数字化创新应用缺乏规模效应,施工现场对已有产品使用覆盖率不高,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电力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均提出各种智能建造概念,如业主方全生命周期“智慧电厂”、工程总承包方、设计方“智慧工程”、施工方“智慧工地”,数字化智能应用较为孤立,缺少总体应用和“智慧”专项管理。从项目生命周期角度看,建筑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期数字化技术结合不够,而且该类型创新型复合人才较为紧缺。

建议电力建设企业紧跟政策步伐,设立电力领域智能建造专业化研究机构,实现三重“智慧”融合发展,注重“友邻结合”,连通工程智慧要素,重点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智能与自动化焊接装备及技术研究、施工机器人与智能塔吊等自动化施工设备研发和应用;在测量、材料配送、混凝土浇筑、楼面墙面装饰装修等现场施工环节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展智慧电厂试点工程建设,打造国家智能建造示范项目,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智能化转型:

一是,打造数字化产品创造数字化建筑产业。深度融合前沿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推进工程全生命周期集成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打造基于人工智能、5G物联网的数字智慧工地,探索搭建电力建设行业基于BIM智慧设计的建筑产业平台。

二是,构建电力建筑企业数字生态圈。把握“需求牵引、技术支撑、专业协同、政策扶持、创新思维”等关键因素,链接服务链、供应链、产业链相关企业,构建具有电力特色的建设企业数字生态圈。

三是,大力培育建筑供应商文化。数字化转型为未来建设产品包括电力建设指明了方向,要积极秉承开放心态,提升服务能力和培育供应商文化,主动输出智能化工程产品和服务。四是加快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

四是,结合电力专业特性,在系统工程思维基础上充分利用建筑企业丰富的场景,加强与专业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进行技术公关,不断引进和培养BIM技术应用、电力项目全生命期建设软件设计高水平人才。

3. 积极谋划建筑行业新领域布局

加快建筑领域转型布局。围绕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发展趋势和建设单位相关要求,积极谋划建筑企业相关领域布局和能力配置需求,推广模块化设计与建造,提高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在电力工程与民用工程中的应用。

推动工程咨询能力建设。项目总体设计单位加强在民用建筑项目中的工程建设、运营环节咨询服务能力,提升民用工程项目咨询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传统工程咨询企业在工程质量安全领域咨询服务能力,为争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领域政府服务奠定基础。

4. 加快精细化项目治理体系建设

全面强化工程总承包单位建设管理能力。梳理工程总承包单位工程设计、建安施工环节主体责任,提升工程总承包单位资源配置、风险管控、系统管理、项目应用等综合建设管理能力。

夯实投资管理基础。建立健全国内电源、电网工程造价数据库,构建电力项目专业工程材料价格信息平台,动态发布和监控材料价格;电源或发电工程造价数据库应通过发电厂房、燃料等附属设施和项目总体单位装机容量造价指标,对电力项目不同单项工程的业主方、工程总承包方、设计方、建安施工方造价管理或控制能力进行综合评判,并得出各种反应堆类型扣除市场不确定因素的造价控制指标,完善发电(包括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等)工程造价控制激励措施,多措并举控制工程造价。

强化安全质量管理。理清总承包单位与业主的安全质量责任边界,构建符合电力工程建设规律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体系,加强吊装等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施工全过程管控。

5. 强化工程建设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电力建设核心技术工人队伍。围绕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做好电力建设人才规划,理清“十四五”时期电力建设紧缺工种;明确技能需求和招聘要求,加快招聘高技能技术工人、择优选拔职业院校应届生充实电力建设人才梯队,维持电力工程核心技术工人队伍相对稳定,保障未来电力建设需求。

合理完善民用工程用工模式。围绕提升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目标,优化民用工程人力资源统筹,在后勤等辅助岗位全面采用劳务分包等外包用工模式。加强与外部劳务公司的中长期合作机制,确保外包用工规模充足,技能充分适用。

6. 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空间

推动电力建设标准“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编制和管理工作,探索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等建立互联互认机制,积极参与推动新型电力技术相关国际标准制定,主动与海外相关方开展技术交流并推进建设标准合作,加强我国自主标准“一带一路”建设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推动国内电力项目设计、施工等企业标准转化输出,成为工程所在国或国际能源相关合作组织标准。

完善国际民用工程市场开发机制。以EPC为主要模式,加快提升非电能源工程承包能力,积极承建国际综合能源、基础设施等项目,推动海外承包业务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实现由电力建设企业向海外综合能源建设企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建设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子午工程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