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幕墙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3-21李煜珩

建筑与装饰 2023年3期
关键词:幕墙图纸理念

李煜珩

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引言

幕墙属于一种装饰性与外围护结构,在生态建设背景下,关于幕墙的设计理念也应更加环保化与健康化,因此,需强化幕墙设计工作,对其设计技术予以优化,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

1 建筑幕墙设计原则

在幕墙设计环节,首先应该遵循安全性原则,保证其设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其施工水平符合行业标准;其次为美观性原则,幕墙属于装饰维护结构,其对建筑的风格、设计理念以及外观的美观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对幕墙进行设计时,应保证其与原建筑设计理念的一致性,体现出整体设计性;此外,还应遵循环保性原则,当下我国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因此幕墙的设计也应符合相关节能设计要求;最后应遵循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外表美观性与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还需考虑项目投资成本,保证投资的合理性[1]。

2 建筑幕墙设计现存问题

2.1 设计意识不足

幕墙在我国建筑行业中起步较晚,因此部分建筑工作者对幕墙的设计内容并不十分了解,体现出设计意识不足的现象,进而使幕墙设计水平不高,甚至对建筑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幕墙设计意识不足主要体现在设计人员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将幕墙设计挪至建筑施工中之后,会出现设计方案不合理情况,延长了幕墙设计工作的时间,也难以达到较好的设计效果,进而影响施工进度与整体工程质量。

2.2 图纸设计不合理

幕墙设计图纸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首先,图纸中后埋件或预埋件的设计存在不到位情况,并未依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三维图的展示,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后埋件的设计,拉拔试验数据要求不明确;图纸中横梁与立柱的安装节点未采用三视图表示等;此外,图纸设计还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部分施工方为节约建设成本,对幕墙只进行粗略的图纸设计,降低其精准度,加之部分人员设计水平有限,易出现设计失误现象;最后为对图纸进行审核的周期较长,部分企业或单位倾向于外国设计公司给出的意见,进而会延长图纸的审核周期。

2.3 设计人员专业素养待提升

幕墙设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因此要求设计人员有专业的设计水平并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进而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但实际情况是,当下我国幕墙设计人员中部分人员并不具备设计能力,进而降低了设计质量,此外,部分建筑方未对设计人员展开系统的技能与专业设计知识培训,导致设计人员所掌握的设计理念不能及时的更新,难以培养出专业的设计人才,影响幕墙设计合理性。

2.4 设计与施工混淆

在建筑行业中还存在幕墙设计和施工混淆的情况,对设计环节与施工未能明确划分,因为部分施工单位具备设计资质,在此背景下,为获取幕墙工程项目,部分单位会在竞标时减免幕墙设计费用,加之关于落标设计方案补偿机制缺失,明显降低幕墙的设计质量。与此同时,还存在边施工边设计的现象,使幕墙的设计发生多次的变更,难以整体的对幕墙设计与施工质量进行把控,进而出现质量隐患、工期延误、施工材料浪费等情况出现[2]。

2.5 监督审查程序不完善

建筑幕墙的设计问题还体现在监督审查程序中,此程序的不完善必然会导致设计问题未能及时被发现,如设计方案并不适用于施工实际环境,进而造成施工缺陷。监督审查程序的不完善在技术交底工作中表现最明显,施工人员不仅难以对设计方案中的核心要点予以充分明确,还可能将设计方案中的不合理部分直接落实到施工环节,进而影响工程建设效果。

2.6 非正常竞争手段阻碍技术发展

当下,建筑施工单位之间的竞争较为剧烈,一些兼具设计与施工能力的单位会出现恶意压价的情况,此举对具有幕墙施工能力但不具有设计能力的单位产生了严重影响,使其无法中标。并且恶意竞标成功的单位为增加利益,弥补降低幕墙设计成本导致的预算上升问题,会在施工材料中做文章,因此难以保证幕墙质量。与此同时,部分单位用心设计出的幕墙方案因不正当竞争而付诸东流,对其创新精神与设计信心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进一步阻碍了幕墙技术的发展。

3 建筑幕墙设计现存问题解决策略

3.1 重视幕墙设计

幕墙的功能较为多元,其设计中也彰显着环保与装饰的理念,因此需强化对幕墙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更好地掌握相关要素,如在对幕墙设计技术与材料进行选择时应该明确建筑的设计标准与要求,基于此进行合理选择,进而保证幕墙的设计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并体现出精细化的特点。此外,还应对幕墙设计工作进行严格规范,重视其专业性与标准化,将设计与施工进行结合,根据施工所在地环境以及相关的建筑设计要求,对幕墙的相关指标与参数进行确定,最大限度地保证幕墙设计方案的规范性[3]。

3.2 加强施工图纸审查

幕墙工程涵盖了多个环节,并涉及多种专业与性能,是一项综合型的技术性工作,因此对各方面技术均有较高的规范要求。设计人员在对图纸绘制的过程中需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相关工作部门也应加强图纸审查工作,优化审查管理方式,保证施工图纸的质量,避免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图纸中应该客观准确地展示出设计原则与设计理念,使不同的用户可对该图纸产生相同的理解,进而促进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3.3 提升设计人员专业素养

建筑设计的理念、技术、原则与功能均处于不断创新的阶段,因此幕墙设计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需全面提升,以接纳新的设计理念,掌握新的设计技术,强化自身设计技能,明确幕墙设计要点,以经济环保角度与功能性角度展开设计工作。其次,幕墙设计人员应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分享,将自身的见解、思维与技术成果分享给其他设计者,对自身设计技能予以完善,促进设计者共同进步;最后,设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拓宽自身设计知识掌握情况的深度与广度,借鉴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并将其有效运用至自身设计工作中。

3.4 协调设计与施工间的关系

在幕墙工程中,设计与施工均为重要的阶段,因此需对两阶段的工作予以协调,主要可从下述两方面入手。首先为时间安排方面,设计是施工的先决条件,并且设计工作需要足够的时间,该阶段需要掌握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图纸设计与方案模拟,但时间并非无限大,因此对各阶段所占用的工期时间应该合理调整,避免设计阶段占用过多工期,导致后续施工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在施工阶段,需依据图纸施工,但针对图纸中不合理的部分,应该及时发现并进行反馈,经过讨论等环节对设计进行优化,进一步保证施工与设计可以较好的结合,保证幕墙与整体工程的建设质量[4]。

3.5 重视VMU幕墙样板段设计施工

VMU样板段设计施工能高度直观反映幕墙设计的安全性、美观性与合理性,能在大厦施工前保留优化调整余地。在VMU幕墙样板段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注意与设计师的沟通,以便于能够清晰明了地表达设计师意图,展现建筑工程项目独特的设计风格,与此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注重不同面材之间的合理搭配,使得不同面材的色彩搭配更加符合美观性要求。

4 幕墙设计要点

4.1 整体设计要点

首先应注重安全工作,将其作为设计中的首要考虑因素,在设计幕墙之前,进行实地考察,明确可能对该地区造成影响的气候因素等,进而展开针对性设计,在对施工材料选择时,也应选择安全等级较高的材料;其次,应遵循绿色环保节能理念进行幕墙设计,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使幕墙工程环保化、节能化;最后,有效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针对设计出的方案,进行模拟实验,以避免实际施工中出现不合理之处或发生成本增加的现象,在材料选购时不仅需注重质量,也应进行价格比对,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4.2 防雷设计要点

进行防雷设计之前,应明确整体建筑物是否有防雷设计,将幕墙与建筑的防雷进行对接,使二者能够协同工作。还应注重接地网检查工作,保障幕墙安全。最后合理安装避雷针,以避免建筑物遭受雷击损失[5]。

4.3 结构设计要点

幕墙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因此应该加强对幕墙结构设计的关注,首先为支撑结构,该结构为工程主要结构,因此在设计中应了解支撑结构的承重能力以及强度,保证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其次为后锚固,其主要方法为锚栓,包括自扩底锚栓以及化学锚栓,化学锚栓不可焊接至连接构件中;自扩底锚栓运用膨胀版的压力与摩擦产生承载力,并将其施加于外力承载;最后为预埋件,其属于提升支撑重力的零件,设计时应对该零件质量严格把控,预埋件主要由锚板与锚筋组成,多采用槽型与平板型两种形状。锚板材质为钢,并于其表面进行防锈处理,强化其散热效果与防腐性能。此外,应该明确标注并规定锚筋和锚板的焊接方式,保证焊接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4.4 防火隔烟设计要点

在开展幕墙设计工作时,若火灾与烟气设置不合理则会造成不良后果,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下述几点:首先是幕墙主体结构楼层梁位置不合理,楼层间防火封堵位置应该设置在梁底,连接至幕墙的立柱或者横梁,采用防火密封胶对缝隙进行密封,达到防烟效果;此外,为保证工程的稳固性与安全性,针对施工中所应用的易燃物质,应做好隔离措施;另一方面为幕墙的横梁和主体结构洞口的位置,该位置处理是设计中较易忽视的部位,基于此在实际设计中,需将该位置防火封堵层的厚度超过10cm,以保证其使用效果[6]。

5 结束语

虽然目前我国建筑幕墙设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幕墙设计工作中仍存有不足之处,对此,建筑师设计过程中,应针对幕墙设计存在的不足,优化目前设计理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使得目前设计工作科学、高效的展开,不断提高幕墙设计水平,切实发挥工程效益,促进建筑行业发展。

猜你喜欢

幕墙图纸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幕墙型式对高层建筑室内自然通风影响的模拟
节能技术在高层建筑幕墙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看图纸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模具图纸在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双玻光伏幕墙运行分析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