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麦种子繁育质量控制途径的思考

2023-03-21耿家昌

种子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原种小麦环节

耿家昌

(滨城区种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 滨州 256600)

新时代背景下,在农作物种植实践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种子质量问题,涉及种子含水量、纯度及净度等方面的内容。随着我国对于农业粮食生产补贴力度的进一步增大,人们越来越重视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新品种更新速度快,良种的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为了全面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应加强重视在种子繁育方面的质量控制,提高繁育种子的质量。现阶段,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更应高度重视小麦生产工作,落实小麦的高产稳产要求,明确种子的质量标准。文章结合实践经验,从多角度探讨了小麦种子繁育中提高质量的相关措施。

1 小麦种子繁育生产现状

1.1 概述

考虑到我国小麦种子繁育特点,应从实际出发开展一系列小麦种子繁育研究工作,满足高质量种子行业的发展要求,以保障现代化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重视加强小麦种子繁育工作,会出现许多不利因素,造成种子行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受到影响,难以实现新时代小麦种植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开展一系列的小麦种子繁育工作的实践中,不仅要满足区域试验的要求,开展优良品种的更换,还应重视如何满足好种性、高纯度的种子更新要求。

同时,在科学技术支持下,应重视种子繁育工程,落实好种子种植生产繁育的关键环节,从细节入手,全方位将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融入到农作物改良的实践中,更好地满足于小麦种子的产业化要求,实现小麦种子生产专业化能力提升,尽可能避免因出现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自然突变、不适合的繁殖方法、不良的授粉条件、不良的环境与栽培条件、病毒侵害等方面因素而造成品种混杂、退化的情况,进而保障小麦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综合我国小麦种植生产繁育的情况,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三圃制繁育程序。具体是结合实际来落实相应的穗行比较圃、穗系比较圃、原种圃的设置,同时科学优化方案,满足提纯复壮的要求,实现优质种子的繁殖,使其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场景。

二是二圃制繁育程序。是对三圃制繁育程序的简化,能满足实践中缺乏株系圃的情况,整体操作较为简便,适用于生产原种,能体现出繁殖原种数量大、选择多以及更新速度快等特点。

三是一圃制繁育程序。这种方式是结合具体情况要求满足混合脱粒再种于原种圃,具有作业速度快、整体化简单等优势,能更好地满足新品种培育的要求。

四是四级种子繁育程序。主要就是在种子繁殖中,体现出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良种的情况,唯一种源则是育种家种子,不仅体现出限代繁殖,还能落实相应的高质量监督及管理的要求。

五是三级种子繁育程序。在种子繁育实践中,应落实相关繁育工作的要求,能体现出混杂环节少、避免基因流失、种源质量高等优势。

1.2 小麦种子繁育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着过高的去杂用工成本问题,使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具体种子管理环节应从实际出发,落实细节工作,做好规范化的去杂工作,从整体上落实种子繁育质量要求。由于人工成本因素,部分企业难以按规范标准落实,忽视了相应的监管、审核与评价工作,在实践中没有严格要求相关的操作人员执行相关标准,虽然当前繁育基地去杂效率高,却存在着难以保障种子品质的情况[1]。

二是存在着种子繁殖材料代数高,导致繁育种子纯度低的问题。在小麦种子生产繁育环节中,存在着育种家种子属于种源的情况,应把落实种源质量作为主要工作。从实际种子繁育特点来看,考虑到种子种植环节中的保纯及繁育工作所具有的挑战性,这样会造成相应的投资成本较高,难以落实育种家种子的繁育量的要求。所以,大多是通过经营企业来进行保纯发育材料的选择,实践中会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繁育材料代数较高的问题,导致繁育种子的纯度必然偏低[2]。

三是小麦种子繁育生产整体从业人员的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能力偏低且整体监管难度偏大。考虑到小麦繁育门槛较低的情况,企业不重视加强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工作,难以满足新时代种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更无法保证种子生产繁育质量。正是由于整体的从业环境难以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使市场秩序受到影响。

四是相关档案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种子繁育生产整体质量较低。种子生产繁育质量控制实践中,应落实具体的档案内容,应重视加强数据分析、多角度来预测种子品种,同时,能明确种子品种,并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溯源处理实践中。由于种子档案管理工作不完善,管理权责不明确,这样意味着管理制度不完善,难以落实档案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全面性,不符合种子繁育生产的要求。

2 加强小麦种子繁育质量控制的策略

2.1 加强品种选择,全面重视备足种源工作

在小麦种植环节中,一定要落实各种规范要求,按照标准来有序推动种子繁育工作的开展。生产环节中应落实具体等级审批工作,在有关品种权人同意的基础上开展生产。

在生产实践方面,应落实相应的市场需求、生产力条件、地力水平、环境条件等因素,满足小麦育种生产的实际要求,使繁育的小麦种子具有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等优点,符合地方种植要求。应按照审批许可制度,从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生产繁育工作。全面加强种源准备工作,落实原种质量要求,借助于信息技术等优势,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落实种源的真实可靠性要求。同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发挥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做好小麦种子繁育质量控制的准备工作。这些都是种子行业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要尽可能避免出现随意补种行为[3]。

2.2 构建小麦繁育基地

构建小麦繁育基地过程中,只有落实高水平的建设方案,才能更好地开展一系列种子生产繁育工作。同时,考虑到原种数量有限的情况,不符合大田生产的要求,应该全面重视并加强小麦繁育基地建设,要提高种子的繁育质量,应先保障繁种田块符合要求。具体是选择具有良好的土壤肥力、地势平坦且交通便利的区域作为小麦繁育基地,以满足相应的种植条件,实现小麦种子繁育的目标。

在具体的种植繁育环节,繁种田块的选择要满足不同需求下高品质种子的种植要求。从市场的动态性出发,结合实际情况落实繁种田块繁育模式的合理化构建,并落实具体的管理制度,全方位实现小麦繁育基地的整体水平提升,以保障种子繁育工作的可持续化发展。

2.3 保障提纯复壮技术落实到位

一是三年三圃制原种生产。实践中,主要涉及小麦提纯复壮技术,包括选穗、穗行比较、混系繁殖等内容。具体来说,选穗主要是针对成熟的小麦,利用种子田或大田选择优质单穗的方式。在小麦收获前3 d,在旗叶未干枯时,选择满足于典型性状的穗,落实相应的合理化搭配,从小麦植株穗节处剪,同时打捆处理,在标记的基础上开展必要的信息记录。在晾干麦穗后,开展单穗鉴定工作,同时剔除混杂及不良单穗,并开展剩余穗的脱粒处理。之后筛选种子形状,集中包装。小麦播种过程中,落实穗行圃的行距、株距及行长的技术规范要求。在具体的评选植株生产环节,标记处理杂劣穗行,对于非杂劣穗行,则选择相应的混合收获方案。针对混系繁殖,通过混收种子播种于良种圃,并开展相应的高质栽培、加速繁殖后生产原种。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年三圃制原种生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应考虑到这种繁育模式的特点,积极探索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良种繁育发展。

二是四级良种繁育程序。此种繁育模式主要体现出育种家种子为种源的特点,应满足于高质量种子繁育的要求,发挥良种繁育的优势,更好地符合大田生产要求。四级良种繁育模式主要体现出稳定性特点,没有通过人工方式进行选择,可以避免繁育种子存在遗传漂变等问题,能够展示出在保证优良品种的种性及纯度方面的优势。

2.4 严格按照规范种植管理

在准备工作中,应落实相应的整地与施基肥处理工作。耕深适宜在25 cm 左右,并从产量水平、土壤肥力等方面考虑施肥量。同时,在选择播种量的过程中,应考虑种植条件、小麦品种以及往年经验等方面的因素,可以选择统一化的专机播种方式,满足3~5 cm 的播种深度。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还应加强相应的肥水管理,适时浇灌越冬水、起身拔节水及灌浆水等,同时开展必要的施肥工作,在小麦孕穗期、灌浆初期追施叶面肥。

考虑到种植业规范化的要求,应做好杂草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叶枯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穗蚜、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针对性防治,合理选择用药,实践中采取综合多样化的防治措施,不断提升小麦植株的生长质量[4]。

2.5 种子收获后处理

种子收获后处理,应加强种子的加工、包装及贮藏等方面的工作。

一是种子加工环节较为复杂,涉及的环节也比较多,应重视准备工作,加强相应的预加工处理,从基础作业入手,并落实相应的精选环节中各个工序及方法,同时重视后续所涉及的种子分级、药剂处理等环节。

二是种子包装环节,在包装小麦生产繁育的种子环节,应保持一定的防湿性,并能体现出无毒、重量轻等特点。结合不同种植的保存情况,应合理选择相应的包装材料及容器。针对大量批发种子来说,则选择短期包装方式,长期包装应选择钢皮罐等。并通过标签来明确标注种子批号及品种情况。

三是在种子贮藏方面,应结合实际情况来落实相应的空气相对湿度、仓内温度及通气状况等,按照规范标准要求具体确定种子品质内容,满足入库种子的品质要求,以及使其符合相应的水分环境。具体来说,入仓前应开展清仓及消毒工作,避免害虫、细菌影响种子品质。通过选择分批贮藏的方式,落实相应的通风性要求,为避免出现种子发热的情况,应定期定点开展检查工作[5]。

2.6 加强种子繁育质量检验

从质量要求的角度出发,应开展一系列的综合检验,落实水肥充足、隔离条件好、无污染等要求,以保障高质量的小麦种子繁育要求。种子繁育环节,应结合实际提升田间生产技术规程及田间质量水平,科学开展水肥管理、田间去除杂草、播种、病虫害防治、种子收割质量控制等工作。在加工、包装及贮藏环节,应重视落实具体的检验过程,严格监管,逐步完善档案管理、数据管理等内容。在调运环节,应规范主体内容操作标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并开展一系列的检验,保证繁育种子的质量。

一是在进行种子净度检验的环节中,应开展相应的重型杂物检查及分析计算等工作,测定相关种子中的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及杂质等含量情况,落实种子的净度要求。

二是在检验种子真实性与纯度方面,应符合相应的重量标准,并结合实际的形态鉴定、苯酚染色法等规范化要求对样品的信息予以分析,保证品种纯度。

三是在检验种子发芽率的环节,在选择相关的先数取试样基础上,满足芽床、发芽皿的水分调节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培养及种子发芽检查工作,按照具体的操作规范要求,定期进行观察。

四是检验种子水分。种子收获后在去杂质、粉碎处理的基础上,按标准要求开展样品烘干称重处理工作,检验烘干后减少的水分及种子水分含量情况。

2.7 强化监督管理

应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种子繁育的监督及管理环节,必须加强宣传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培训,发挥监管优势,重视种子繁育质量。同时,通过必要的种子溯源管理,借助信息技术来满足相应的溯源追查要求。结合种子存在的品质问题,总结相关原因,根据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并加大惩处力度。应结合档案监管要求,明确具体工作职责,按照档案规范管理要求,开展高质量的种子品质管理工作。

3 结束语

结合当前小麦种子繁育质量控制的实际情况,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整体质量控制具有一定难度。基于此,小麦种子繁育质量控制应从细节入手,充分按照综合管控体系的系统化要求,全方位剖析影响小麦种子繁育质量的因素,结合具体环节中的规范性及管控要求,尽可能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种子品质问题,以保障我国小麦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原种小麦环节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哭娃小麦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