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顺市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效果浅析

2023-03-21陈庆红

种子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安顺市泥土有机肥

陈庆红

(安顺市土肥站,贵州 安顺 561000)

1 安顺市耕地有机质情况

根据各县区耕地地力评价资料显示,安顺市共有13 种土类、26 个亚类、67 个土属、158 个土种,耕地面积约为363 326.67 hm2,其中旱地为235 900 hm2,水田为127 426.67 hm2,旱地面积在15 000 hm2以上的8 个土种依次是大泥土、黄沙泥土、黄泥土、黄沙土、岩泥土、大土泥、黄大泥土、黄岩泥土,面积分别为28 166.67 hm2、25 146.67 hm2、24 460 hm2、23 606.67 hm2、20 960 hm2、17 193.33 hm2、16 713.33 hm2、15 466.67 hm2。水稻土面积在6 666.67 hm2以上的6 个土种依次是小黄泥田、大泥田、黄沙泥田、大眼泥田、黄泥田、死黄泥田,面积分别为21680hm2、14266.67 hm2、11 453.33 hm2、10 946.67 hm2、8 886.67 hm2、6 740 hm2。

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根据各县区土样有机质含量分析结果,安顺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共分为5 个等级。其中,有机质含量≥40.0 g/kg 的耕地面积为227 426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2.6%;有机质含量在30.0~40.0 g/kg 之间的耕地面积为108 816.67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9.95%;有机质含量在20~30 g/kg 的耕地面积为18 057.33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97%;有机质含量在10~20 g/kg的耕地面积为7 194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98%;有机质含量在6~10 g/kg 的耕地面积为1 816.67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0.5%。

2 安顺市耕地改良历史

1959 年,原安顺地区农业局依据各地习惯土种名称,以耕地土壤为主,通过土地丈量、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划,全面调查土壤,并结合群众土壤改良经验,绘制了土类分布图、土壤改良图、土地肥力图、肥料资源分布图,并写出有关调查报告。1982 年在原安顺地区农业区划办、原安顺地区农业局土肥站的统一安排下,组建了土壤普查专业队,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写出了《安顺县土壤志》《安顺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工作总结》等文字报告共计85篇,编绘成果图件达到258 幅。土壤第一、二次普查所取得的成果为安顺市土地利用、土壤改良、耕地保护等提供了基础数据。

安顺市耕地土壤改良工作在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因地制宜,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改良土壤。20 世纪60 年代末和70 年代初,在全市开展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各县区建造“大寨田”数万顷,进行较大规模的土壤改良。1982—1990 年全市在进行低产茶园改造、坡改梯、中低产田土改造、建设商品粮基地、实施“3146”工程等项目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大规模改良土壤,土壤改良面积达13 333.33 hm2以上。至2009 年底,安顺市共完成中低产田土壤改良19 506.67 hm2。安顺市绿肥种植在20 世纪80 年代得到大力推广,种植面积一度占到作物播种面积的10%以上。秸秆还田在同期得到大力实施,在20 世纪90 年代,安顺市每年的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3 333 hm2[1]。

3 现阶段安顺市提升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做法

3.1 稳定传统农家肥的积制

新鲜畜禽粪便有机质含量在10%~25%,经过与农作物秸秆堆腐发酵后有机质含量在25%~40%,除了丰富的有机质,还含有少量的氮磷钾,在保障重金属含量不超标和高温杀死有害虫卵的前提下,是改良土壤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优质肥料。安顺市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升耕地质量出发,积极引导农民按照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则,增加传统农家肥的积制和施用。目前全市畜禽粪便总量1 183.059 万t,施用总量达到980.39 万t。

3.2 大力提倡秸秆还田

安顺市每年秸秆资源总量大约有100 万t,还田主要形式有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堆沤还田等,稻草、玉米秸秆主要作为大牲畜(牛、马)的饲料,过腹后作为农作物的底肥进行还田,小麦秆、油菜秆多数是作为填圈,通过牛、马的踩踏发酵作为基肥使用,有一部分通过机械翻压或覆盖还田。从2010 年开始实施原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的秸秆腐熟还田项目。截至2016 年,全市共采买秸秆腐熟剂2 251.97t,实施面积65 580 hm2。

3.3 推广粮肥轮作,培肥地力

2012 年安顺市绿肥种植面积5 213.33 hm2,品种主要有光叶紫花苕、箭舌豌豆、蚕豆等品种,种植方式主要是用紫花苕、箭舌豌豆与小麦实行分带轮作,蚕豆有一部分是与油菜进行套作,一部分为单作。在利用方式上,光叶紫花苕、箭舌豌豆主要是在盛花期压青,再种植玉米,而蚕豆是在鲜豆收获后把豆秆直接翻压入田中种植水稻。2016 年,全市种植绿肥累计9 173.33 hm2,2016 年后,由于缺乏项目支持,安顺市绿肥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仅在镇宁县六马镇、良田镇一带果园有零星种植。

3.4 增施商品有机肥

安顺市2010 年开始实施增施有机肥项目,2016年以后,随着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压力加大,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成为刚性目标,增施有机肥-化肥减量增效在全市得到大力推广,但商品有机肥因为价格较高,施用量较大,在农村劳动力日渐紧缺情况下,农户自行购买数量少,目前主要用于蔬菜、果树、茶叶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大田作物施用商品有机肥很少。安顺市现有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厂家1 个,获得肥料登记证的有机肥生产企业5 个,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0 万t,而年实际生产量仅有5 万t 左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被市场购买能力所限制。

3.5 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改良酸性土壤

安顺市于2010 年开始实施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改良酸性土壤项目,通过招标购买1 690 t 钙镁磷肥,共完成实施面积2 481.67 hm2。通过项目实施,酸性土壤得到一定控制,缓慢减轻土壤的酸碱性,相关的障碍因素相对减小,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一定改善。田间试验数据表明: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后的土壤与同田块未施用酸性土壤调理剂相比,玉米作物单产比前3 年增产11.20%,水稻作物单产比前3 年增产10.95%。

4 安顺耕地有机质提升效果

根据安顺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分析数据和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评价数据可知,2012 年安顺市旱地面积在13 333.33 hm2以上的8 个土种有机质含量分别为大泥土44.4 g/kg、黄沙泥土36.6 g/kg、黄泥土43.9 g/kg、黄沙土28.9 g/kg、岩泥土55.1 g/kg、大土泥48.0 g/kg、黄大泥土39.7 g/kg、黄岩泥土41.3 g/kg。截至2020 年,未实施耕地质量提升的区域,上述8 个土种有机质含量分别是大泥土32.74 g/kg、黄沙泥土29.28 g/kg、黄泥土34.24 g/kg、黄沙土21.31 g/kg、岩泥土53.28 g/kg、大土泥57.6 g/kg、黄大泥土41.8 g/kg、黄岩泥土36.34 g/kg。土壤有机质含量除了黄沙泥土和黄泥土分别增加5.29%和20%以外,其他土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长2%以上。

除常规的日常检查之外,学校还重点突击难点问题,比如用“五专”治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到专人管理、专柜储存、专人记账、专人领用、专人采购。“我们也在开学季和毕业季等重点时段组织力量全面开展专项服务抽查,规范管理,严格控制无证经营。”该校相关负责人说,今年5月,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站下发了关于清理校内经营餐饮摊点和出租门面的通知,联合珞南街食药监所突击检查三次,进行摸底排查,对商贸中心等出租门面的餐饮进行集中管理、分类办证,接照生产规范、操作要求进行硬件改造,对教学楼、学生宿舍二次供水系统进行抽查检验,为校园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2012 年安顺市水稻土在6 666.67 hm2以上的6 个土种有机质的含量分别为小黄泥田62.3 g/kg、大泥田76.9 g/kg、黄沙泥田42.6 g/kg、大眼泥田65.2 g/kg、黄泥田51.2 g/kg、死黄泥田48.0 g/kg。到2020 年,未实施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的区域,上述6 个土种有机质含量分别是小黄泥田84.6 g/kg、大泥田80.74 g/kg、黄沙泥田41.75 g/kg、大眼泥田73.8 g/kg、黄泥田65.16 g/kg、死黄泥田42.17 g/kg。水稻土有机质含量有增有减,但项目区有机质含量平均增长3%以上。

上述数据表明:通过采用增施有机肥、秸秆腐熟还田、推广粮肥轮作和酸性土改良等技术措施,能缓慢有效提高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和粮肥轮作(绿肥还田)技术的效果较为明显。秸秆还田,稻草还田量在3 750 kg/hm2左右,腐熟剂用量37.5 kg/hm2,油菜秸秆直接还田因粉碎较费时费力,生产中堆腐还田模式较为实用。油菜秸秆还田量2 250~3 000 kg/hm2,腐熟剂用量在52.5 kg/hm2。常规施肥减量10%+秸秆还田3 000 kg/hm2+秸秆腐熟剂45 kg/hm2模式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通过肥料减量试验、播种量试验、中等耕地肥力上应用绿肥种植模式、绿肥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建设豌豆播种量在82.5 kg/hm2,可产鲜草1 500 kg 以上,减少化肥用量10%。种植绿肥,既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抑制果园杂草生长,在降低化肥用量的同时增加作物产量。2021年化肥减量增效122 个土样分析结果显示,增施有机肥后,有的地块有机质平均含量上升了1.04 g/kg,增加了2%。

5 存在问题

第一,土壤有机质来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残体和有机肥料,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酵,而不间断耕作、不合理利用以及不合理施肥又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因此土壤有机质的提升速度缓慢,短短几年难以看到明显效果。

第二,虽然安顺市测土配方施肥早在2008 年已覆盖全市各县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也被大部分农民自觉接受,但不合理施肥现象仍然存在,农民重化肥、轻有机肥现象普遍存在,而且这种情况受经济发展及农村劳动力缺乏的限制,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

第三,安顺市实施酸性土改良土壤pH 值变化不是很大,需长期监测酸性土壤,同时做相应的试验示范来验证,为今后在大面积酸性土壤上使用改良剂提供科学依据。

6 相关建议

土壤有机质提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和千万块耕地,紧靠政府力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提升土壤有机质要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重点,以实施农业农村部补贴项目为抓手,推动农民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并通过田间试验示范,探索土壤有机质提升新办法,通过培训与指导,引导农民广泛开展适宜本地区的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措施,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

6.1 加大经济投入力度,增强耕地保护

目前,农业生产呈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土地大量流转到农业投资公司生产经营,这些生产经营主体大多只在意经济收益而不去关注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加上农业生产既要承担旱涝、雷雹和病虫害等自然风险,又要承担市场风险,耕地质量提升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中低产田改造,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从而提高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6.2 制定完善耕地质量提升政策措施,确保耕地质量提升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由于城镇化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不断侵占耕地资源,补充或复垦的新增耕地质量堪忧,农业农村部实施的耕地质量提升项目资金和覆盖面有限,且因为各地财政不平衡,有的项目县不仅不能提供配套资金,就连下达的中央资金也被整合使用,耕地质量提升工程一直处于不稳定、不连贯状态,迫切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工作[3]。

6.3 平衡施肥、用养结合及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上重利用轻培肥、重化肥轻有机肥现象突出,且投入的化肥以氮肥为主,加之全市酸性土占比较大,更容易引起土壤养分特别是速效磷含量的下降和矿质养分的失衡,导致耕地肥力下降。因此,要持续提高中低产耕地的基础地力,为农作物生长创造高产基础,必须将用土与养土妥善结合起来,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提倡粮肥轮作和使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同时应利用中低产耕地调查评价成果、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调查评价成果,制订施肥建议,采用科学优化平衡施肥,重视合理增施磷钾肥及微肥,不断培肥地力,实现中低产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4]。

6.4 因地制宜,采用农业措施改良土壤、改善土体结构

安顺市耕地土壤限制性因素主要是土体结构不良,黏质土、酸性土占比较大。对于土体结构不良、有障碍层或土层浅薄的耕地,可采取深耕等措施加厚活土层及破坏不良结构层。

对于黏土,应多施有机肥、微生物肥和土壤改良剂以促团聚体,减轻黏性;对于酸性土,可采用施石灰改酸的方法,一方面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另一方面增加土壤中的碱土金属中和酸性,对改良土壤酸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有显著的作用。此外,选择适宜性的作物种植,既能改善土壤性质又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当地名优特产与当地的土壤条件协调性最好,因地制宜发展当地名优特产,是适应自然、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5]。

7 结束语

随着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加上过量使用农药、肥料及农用地膜对耕地造成的污染,耕地质量严重退化。2010 年,全国开始推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2015 年,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再次把提升耕地质量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可见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已成农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到2030 年全国耕地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的战略目标,土肥部门必须进一步总结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效果,找到适宜各个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技术措施,加快耕地质量提升步伐和进程,保障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

猜你喜欢

安顺市泥土有机肥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安顺市石材集中采购中心举办揭牌仪式
泥土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有创新可借鉴的“塘约经验”——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考察报告
“安顺市金钟老年大讲堂
——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举办
翻开一块泥土
传统or新型 有机肥发展迎来春天
生物有机肥与现代农业
泥土中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