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菊花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

2023-03-21段玉晶

种子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花盆菊花害虫

段玉晶

(武威市凉州区城市园林管理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

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丽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类型,是无数文人墨客所称赞的花卉品种之一,深受市场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市场上对于菊花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于菊花品质的要求有所提高。应优化菊花栽培技术要点,落实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为菊花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并提供重要支持。同时,改变传统的病虫害防治理念,提前采取病虫害预防措施,在病虫害防治活动中融入绿色理念,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减轻病虫害给菊花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1 菊花栽培技术

1.1 品种选择

菊花栽培前需要挑选合适的栽培品种,在选择品种时不能一味地引进新型品种,应确保菊花生长特性和自然变化规律相一致,以此提高菊花成活率,避免因栽培品种不适应自然环境而出现死亡或者枯萎。同时,需要考虑当地的病虫害流行特征,根据病虫害流行特点选择具有相应抗性的菊花品种。市场因素也是影响菊花品种选择的关键要素,根据菊花不同的应用场景优化品种选择模式,例如室内观赏性菊花、园林景观类菊花的生长条件存在差异,应考虑不同场景菊花的生长条件挑选相应品种[1]。

1.2 菊花繁殖技术要点

在菊花栽培前需要做好繁殖工作,目前较为常见的繁殖技术为扦插育苗法,4—7 月是育苗的关键环节。在繁殖时应根据菊花品种的生长特性以及造型需求,剪取健壮母株上的顶端枝叶进行育苗。

1.2.1 母株养护

母株的品质直接影响菊花繁殖质量,需要做好母株养护工作,为后续菊花繁殖以及生长奠定良好基础。秋菊的花期过后需要清除母株上方的残花,将菊花根系挖出之后修剪根须,留下直径大约为10 cm 的宿土球并在上方喷洒石硫合剂。处理完毕后将根系放入沙土中,保证沙土呈湿润状态,避免根系因缺水而出现枯萎。进入冬天后,将菊花放在温室环境内或阳畦进行假植处理,冬天结束后将其栽培到地里。及时观察新芽的生长情况,新芽高度为10 cm 时修剪弱芽,留下健壮新芽并对其实施摘心处理,可以促进后续分枝生长。

同时,观察菊花植株的生长情况,选择施用一定量的速效化肥,为根系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促使其分枝健壮生长,为后续的插植繁殖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1.2.2 插枝

扦插前1~2 d 对母株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选择喷洒灭菌剂以及杀虫剂,消除母株所携带的病原菌和虫卵。消毒完毕后剪下健壮嫩枝,将其作为扦插枝,长度为10 cm,在节基下方1 mm 的位置使用刀片对其进行切平处理,剪去入土的叶子,去除上部位置的大叶,可以有效提高菊花的成活率。

1.3 培养基

在繁殖时需要合理配制培养土,保证培养土内拥有充足的营养元素和水分。培养基主要包括河沙和蛭石,配制比例为6∶4,厚度30 cm,扦插株距45 cm,行距45 cm,根据栽培数量和面积对苗床大小进行调整[2]。

在完成扦插之后使用喷雾器通过喷雾给予水分,每天从9:00 一直持续到17:00。间隔20 d 后菊花可以生根,35 d 后进行揭膜炼苗处理,45 d 后可以移栽。

1.4 移栽

移栽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为盆栽,一种为露地栽培,不同的栽培模式所关注的技术要点存在差异,需要根据栽培环境的不同落实移栽技术要点。

1.4.1 盆栽

在利用盆栽模式进行移栽时,需要消毒盆土,喷洒杀菌剂以及杀虫剂,将消毒完毕后的盆土利用塑料布覆盖并放置7 d。盆土包含沙质土壤以及肥料,肥料使用经腐熟处理后的粪便肥料,土和肥料的配制比例为7∶3,盆土高度按照花盆的80%计算。在对培养土进行配制时优先选择腐殖土,主要是指栽种大豆或蔬菜这一类植物的表层土体,在其中增加粪便肥料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如果腐殖土用量较少,很有可能会导致土壤出现板结,影响水分运输效果,后续需要反复疏松土壤。不同地区腐殖土酸碱值存在差异,北方为7~7.5、南方为5.5~6.5,应根据当地的污染环境进行合理配制。腐叶土也是较为常用的土体,主要是指秸秆、枯叶以及动物粪便进行混合后,在堆积过程中发酵所形成的土体。该种土体水肥保持性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为菊花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盆栽通常用于少量菊花种植活动中,如果种植规模较大,盆栽操作难度会有所增加[3]。

在盆栽的过程中选择花盆也极其重要,要保证花盆和幼苗的大小较为相似,在盆底放入小块瓦片,控制水分的流出情况,避免水分流失过多。移栽时幼苗需要处于花盆中心区域,确保菊花根系处于舒展状态,不能让根系受到损伤。其中,根系中部分毛根过细,需要把培养土放置在花盆内,培养土和花盆顶端之间的距离约4 cm。

同时,将培养土使用工具进行夯实处理并在上方浇水,移植后不可以放在光照过强的位置,避免损伤菊花幼苗,需要将其放在阴凉的位置等待7 d 后再将花盆移到光照充足的区域。移栽后幼苗会进入迅速生长阶段,若原有花盆不适应根系的生长需求,需要及时更换花盆。在换盆时将植株完整取出并处理根系,如果存在互相缠绕的现象,需要仔细清理并剪除腐烂的根系,之后放到大花盆中。

1.4.2 露地栽培

在移栽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整理,通常于1 月中上旬对土壤进行深翻以及冬炕处理,提升土壤疏松程度,深翻深度应保持在20~25 cm。对土壤中所存在的杂物进行清理,将土壤深处所存在的病原菌以及虫卵翻到表面,暴露在土表,冬季气温较低,可以将其杀死,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定植前于土壤中施用农家肥料,可以提升土壤肥力水平,促进菊花的健康生长。起垄时垄面宽120 cm,垄高在30~50 cm,沟宽在40~50 cm,在四周开挖排水沟,可以防止田间出现积水[4]。在对土地进行整平之后,需要在垄面覆盖双色地膜,银色地膜在上方,黑色地膜在下方,在覆膜之后压土,对其进行密封处理。覆盖塑料薄膜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避免营养元素和水分流失,同时也可以抑制杂草的快速生长,防止害虫入侵菊花田。

在定植前需要检查植株,保证其生长健壮。在距地面8~10 cm 的位置切除茎秆,及时清理枯枝、杂物并将其烧毁。3—4 月等待幼苗叶片数量为7~8 片、幼苗高度30~40 cm 时拔出小苗,将根系健壮的种苗作为移栽菊花苗。按照2~3 芽的标准带根切下幼苗,在下雨后的阴天或天气晴朗的傍晚定植。保证定植深度为4~5 cm、株距50~60 cm、行距为50 cm,采取双行种植的模式定植,每穴栽种幼苗2~3 株。在完成定植后需要浇好定根水,使用土壤将地膜密封,确保栽植穴不透风。

1.5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对于菊花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相关人员应及时开展浇水和施肥工作。在菊花生长前期需要控制浇水量,防止因浇水过多而出现徒长的现象,进入中后期阶段在浇水的同时进行施肥,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促进菊花分枝,防止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但同时也需要保证在种植过程中不存在积水的问题,否则会增加烂根概率,引发病虫害问题。菊花对于肥料的需求量较大,吸收肥料能力较强,属于喜肥类作物,在生长期内需要及时施肥,为菊花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5]。在定植后30 d 进行追肥,可以有效提高菊花的生长速度,促进幼苗健康生长,将尿素和水进行混合,以浇施的方式进行施肥,尿素用量为150 kg/hm2。在打顶之后进行第二次追肥,可以提高分枝数量,按照300 kg/hm2的标准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料。在孕蕾前进行第三次追肥,可以提高结蕾数量,按照450 kg/hm2的标准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在孕蕾阶段应当增加施肥次数,利用叶面喷施的方式施用磷酸二氢钾,可以促进菊花开花,提高菊花品质。

1.6 中耕除草

在菊花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杂草和其互相争夺营养成分,因此需要及时做好除草工作。通常情况下中耕除草次数为5 次,分别在立夏、芒种、立秋、白露、秋分节气前后进行。

在中耕除草过程中需要控制耕作深度,避免对菊花苗的根系造成损伤。在大雨之后,可以通过浅中耕的方式疏松土壤,防止土壤出现板结。后期进行中耕的过程中需要联合培土处理,避免菊花出现倒伏的问题[6]。

1.7 打顶

为了避免菊花存在顶端优势,应尽可能增加分枝数量以及开花数量,在菊花生长过程中需要打顶处理两次。测量菊花苗的生长高度,30 cm 时进行打顶处理,顶芽去除4 cm,保证主干分枝变得更粗。在侧枝长度为15 cm 时进行第二次打顶,去除侧枝顶芽后能促使菊花多发分枝,提高菊花的产量和质量。如果菊花种植面积较大,在打顶处理时可以选择割草机,能减少人工投入成本。打顶时应挑选晴朗天气,避免打顶后菊花伤口愈合速度受到影响。

2 菊花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技术

农户在菊花栽培过程中应掌握农业防治技术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该技术在当前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用广泛。根据当地病虫害流行规律选择具有相应抗性的优质品种,在播种前及时清除田块内的杂草或病原菌,通过深耕的方式破坏害虫栖息地[7]。同时,改善菊花种植环境,保持环境卫生,下雨后及时清理排水沟。如果通过温室栽培的方式种植菊花,需要做好温室消毒,利用熏蒸法消灭存在的病原菌以及害虫虫卵。优化和调整水肥管理模式,及时供应水分和营养元素,提高菊花的抗病虫害能力。

2.2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效果最为明显,农户应根据具体的病害特征选择相应的化学药物及控制化学药物的浓度,并轮换不同的化学药物,可以有效避免病原菌或害虫出现耐药性。白粉病是一种经常发生在叶片以及叶柄位置的病害,在发病初期阶段,叶片的正面位置会出现黄色斑点。随着病害严重斑点会迅速扩散,在叶片上方斑点附着白色粉状物质,进入发病后期阶段,病斑处产生黑色小斑点。白粉病会导致叶片枯萎,菊花整体植株也会变得矮小。防治白粉病时,可选择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施防治[8]。褐斑病也称黑斑病,在发病初期阶段叶片上方出现圆形且不规则的黑色小点,边缘位置颜色为暗褐色,病斑中间区域颜色为灰黑色。病斑联合起来会形成面积较大的斑块,叶面呈凹凸不平的状态,导致叶片出现卷曲或枯落。防治褐斑病时,可以选择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 000~1 500 倍液喷施。防治菊小筒天牛时,可以选择杀螟松1 000 倍液喷施,防治效果良好。防治红蜘蛛时,可以选择1.8%爱福丁乳油1 000 倍液喷雾。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应控制药物浓度及药物用量,减少化学药物给菊花带来的污染和影响,提高菊花栽培生态效益[9]。

2.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属于绿色防治技术,主要通过在田间放置害虫的天敌,例如4—5 月是寄生蝇以及寄生蜂繁殖的高峰阶段,此时需要对天敌进行合理保护,常见的害虫天敌包括赤眼峰以及绒茧峰。害虫天敌可以自行捕食害虫,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可以提高治理效果,符合当前绿色农业体系建设要求。

2.4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是控制害虫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选择在田间设置杀虫灯,了解害虫所具备的生长特性,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将害虫聚集在一处,之后通过人工的方式对其进行统一清理,能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黄板也是常用的物理防治手段之一,在田间放置黄板可以将害虫粘在黄板上,能够有效控制害虫数量,注意定期更换黄板即可。物理防治可以有效控制虫口规模,避免害虫大面积蔓延,主要防治白粉虱、叶蝉以及蚜虫等害虫[10-14]。

3 结束语

我国拥有丰富的菊花品种资源,菊花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通过创新菊花的利用方式,能有效提升菊花种植经济效益。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要想满足市场上对于优质菊花的需求,应及时调整种植技术,形成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大栽培环节要点的管控力度,从菊花繁殖到最终采摘,严格遵循技术要求。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重视使用绿色无公害防治技术,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农业防治,提升防治效果,减少化学药物给菊花品质带来的影响,同时避免化学污染。

猜你喜欢

花盆菊花害虫
菊花赞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
搬花盆
找花盆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