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阅读教学的方法
2023-03-21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滨湖小学张连邦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滨湖小学 张连邦
众所周知,拓展阅读教学要围绕教材展开,把教学中心放在课堂上,向课堂外进行相应的延伸。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评价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文章深层的含义,深入探究,自行思考,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加工、再创造。拓展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深入挖掘、仔细探究,提高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拓展阅读的作用。
一、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只能学到极为有限的基础知识,所以,要想进一步提高语言水平,就需要教师进行阅读拓展,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到社会上,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这样的话,学生的视野会变得更开阔,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表达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的知识面较窄,阅读只局限于教材,写作的时候只会运用课本知识,导致作文内容雷同,达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只有进行拓展阅读,才能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写作的时候就不会简单地照搬课本,而是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融入作文中,最终写出吸引人阅读的作文。
二、拓展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学生兴趣不浓
很多学生的感受能力不强,对阅读的兴趣不浓,只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监督下阅读,其余时间,一般不会主动阅读,导致阅读面狭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拓展阅读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感到迷茫,对拓展阅读的概念一无所知,大大降低了对拓展阅读以及语文本身的兴趣,进而产生了不良循环。
2.拓展范围过大
虽然许多教师实施了拓展阅读,但是往往把握不好其中的“度”,导致拓展的范围过于开放。教师过度地拓展阅读知识,总是跳跃地讲解知识点,很容易偏离教学目标,脱离文本内容。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有特定的背景,背景中都包含语文知识,想要拓展这些知识,应紧紧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假如拓展过度,脱离了教材内容,就会导致课堂上宝贵的45分钟全都围绕拓展阅读展开,从而违背了教学初衷,达不到教学目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3.拓展单一
有些教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拓展,只是将视野限制在某几篇文章里。比如,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讲解有关春天的课文时,教师总是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常见的古诗,如《春晓》等,或者是带领学生共同阅读,拓展内容单一,拓展方式单一,学生慢慢对阅读失去了兴趣。这是因为大多数教师在拓展阅读教学中,没有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拓展,只推荐教材上的内容,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拓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使得这一部分的教学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出拓展阅读的价值。
比如,教学《静夜思》,只拓展李白的生平、简介,再讲述其写作的时代背景,然后解读诗中月亮的意象。运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没有进行知识的迁移拓展,也没有进行比较阅读的拓展,对于这种讲解古诗的步骤,学生早已司空见惯,难免兴致不高。
三、优化拓展阅读教学的方法
语文教学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教学中的拓展阅读部分存在许多问题。教师的疏忽、随意、盲目,让拓展阅读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导致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一个人来说,阅读意识本质上是行为习惯的一种,需要长时间地积累才能形成。教师应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慢慢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进而进行拓展阅读。比如,教学《乌鸦喝水》,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讲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积极交流和讨论,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极大地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图书馆,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利用空闲时间阅读。接下来,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推荐相关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如何选择阅读书籍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来说至关重要,阅读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来定。假如书籍内容较为晦涩难懂,学生不能理解,看不懂,也看不明白,就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相反,假如书籍内容过于简单,又不能发挥出真正作用,不能达到教师期待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选择一些内容有趣、画面丰富的书籍。
2.结合教材进行适度拓展
教学时,一定要结合阅读拓展的需要适当地进行。讲解课文内容时,可以透露一些课文信息,指明阅读方向,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这样的话,学生一方面能够提前预习课文,另一方面能积累语文知识。不管是哪篇课文,都有教学难点与重点。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一定要深入理解,把握核心内容。教学时,教师要围绕重难点进行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充分体会。
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落花生》,大部分学生在城市出生和成长,没有见过地里的花生,只见过超市或者菜市场里现成的经过加工的花生,不了解种花生的流程和步骤。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在乡下长大,见过地里的花生。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农民伯伯种花生的全过程,在课堂上播放小视频,或者展示一些土地中的花生生长照片,供学生了解和观赏。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讲解课文,让学生快速理解。
3.创设阅读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众所周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理,在语文教学中,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让学生轻松自如地理解文中的角色,并且在学习时身心放松、心情愉悦,以一种放松的心态阅读,进而发现平时没有发现的乐趣,把握大致内容,这会大大地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创建适合阅读的环境,还应指导学生阅读,通过持续不断的指导,慢慢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进而爱上阅读,这样一来,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应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融入良好的阅读氛围中,以更好地感受文章内容。教师要努力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让学生和文章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通。
比如,教学《二泉映月》,在上课前几分钟,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二泉映月》,待上课铃声响起,有感情地讲述有关盲人阿炳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学生感同身受,沉浸其中。利用故事和音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身在其中不能自拔,自然而然地就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情感了。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本内容,也真正发挥了拓展阅读的作用。
再比如,教学《题西林壁》教师可以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朗读完毕,讲解前两句时,可以描绘一个连绵起伏的群山画面,然后娓娓道来:“你站在庐山的脚下,抬头望向眼前的庐山,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岭,北面的山峰高耸入云,南面的山峰千姿万态,东面的山峰接连不断,北面的山峰层峦叠嶂……”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教师的描述,想象这一幅绝妙的庐山风景画,仿佛置身于其中,不能自拔。讲解后两句诗时,可以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在庐山中穿梭,游历山水。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了不同的风景,感受庐山的壮观。由此,引出了本诗的深刻含义,即人们所处不同的位置,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对事物的认识难免会带有片面性,因此,要想了解事物的全貌和真相,就要摆脱范围的限制,抛弃主观成见。
4.探讨阅读内容
拓展阅读不光是阅读各种书籍和材料,还应让学生在阅读后深深思考,并和同学讨论与交流。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分享各自的收获,进而加深个人认识。与此同时,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对于拓展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
比如,阅读完《草船借箭》,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三国演义》里其他小故事,可以自行分组,充分地交换各自的意见,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可以结合阅读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观点,分析三国人物,推敲故事情节。在愉快的讨论中,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了更加深刻明晰的印象,与此同时,互相分享能够产生极大的喜悦,进而更加喜欢拓展阅读。
5.发挥想象力
教师可以用阅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理解事物间的联系。比如,当你在生活中看见比较吸引人的画面时,会发挥想象力,想起很多和画面内容有关的事物。同理,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美妙的诗歌或者语言优美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合理发挥想象力,把握文章的背景环境感同身受,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繁星》,安排教学计划的时候,应想办法引入话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观察不同时期的美妙星空。教师可以接连发问,询问学生有没有观察过天上的星星,观察星星的方法是什么,当看着浩瀚的星空时,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在思维活跃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旁引导,告诉学生有烦恼时,可以向星星诉说;开心时,可以和星星分享;难过的时候,也能得到星星的安慰。由此,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一位作家时常仰望星空,不仅用眼睛观察天上的星星,还用心灵感受,和宇宙直接对话……
再例如,教学《雪梅》,教师可以先放映有关梅花的歌曲,伴随着舒缓的节奏,学生不免沉浸其中。然后,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朗读结束,学生全部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不能自拔。紧接着,教师娓娓道来,讲解古诗。讲到本诗最后两句的时候,可以这样阐释:“雪花和梅花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下可给诗人带来了难题。诗人想到,这可如何是好,雪花轻盈洁白,梅花清香远溢,梅花逊色于雪花的轻盈和洁白,而雪花却输给梅花的缕缕清香……”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拓展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教师一定要充分结合文本内容,再根据教学实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拓展阅读的学习欲望,创设有感染力的阅读情境,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最终提升拓展阅读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