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2023-03-21彭敏
彭 敏
(睢宁县王集镇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睢宁 221211)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业面临着高成本、高价格、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劳动力红利消失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必然的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较高等因素导致农业经营效益不高。农地确权应该落实采用改革户籍制度、土地流转模式的革新等多项举措。
1 促进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模式的现实意义和优势
目前,农民工资性收入已高于家庭经营收入,而这两年家庭经营收入增长速度却持续走低,这样对居住在农村的人,主要从事农业经营的农户而言,确保其收入可持续增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较高等因素导致农业经营效益不高。农业小规模经营对农民增收有很大限制。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分散、粗放等特点,使它很难成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效载体。农业小规模经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农户兼业化现象较为普遍,小农在兼业化过程中,资本与劳动投入将减少,使其原本并不富裕的农业经营收入将持续减少。同时也使他们的生产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难以承担较高的经营风险。农业的小规模经营,使其缺乏采用新技术、新品种的动力,造成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低。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解决这些劳动力就业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规模种植,这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小规模经营的农业属于经验农业,主要是靠农民亲身体验来从事生产,使农产品的生产不能规范化、标准化,即便是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难以溯源。农业规模化经营则可以避免这些弊端,农业小规模经营使农户既无力又缺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动力,由于个别小农资金不足、技术落后,所以农业产值亦小,他们对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难以产生热情。
我国粗放式靠规模扩张农业生产方式,已造成环境破坏,影响资源和环境支撑能力,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严重污染环境,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耕地面积占全球10%,但施化肥近全球1/3,化肥当季利用率仅30%。由于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除草剂,使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严重超标,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污染环境。我国农药有效利用率只有35%,农膜回收率仅40%,这些都表明我国目前仍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中国农业只有走资源节约型道路、环境友好两型农业。目前我国的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等都制约着两型农业的实现,应大力发展两型农业,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为最佳载体。所以本文我们将在分析农业适度经营规模主体与两型农业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核心、政府引导支持下的农业发展规模经营模式。农业发展规模经营主体,有利于调动节约资源的积极性,把投入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农业发展规模经营主体具备运用两型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与资本。农业发展规模经营具有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等优势。
2 基于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模式的实际案例
我们选择了某个地方的家庭农场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探索,目前所知,这个家庭农场是在2011年建立的,主要栽培小麦、玉米,农场主动流转农户土地连成片,采用现代化机械作业,开展大面积栽培,改变经营理念。
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流动着效益,转出生机。农民种田要想获得好的收益就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和品种更换,调整结构、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规模化发展、集约化之路。近年来,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农场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只种植普通小麦、玉米难以大幅增收,唯有调整种植结构,具备农业科技知识,以科学种植为途径,才会处理难题。在农场对粮食品种的选用工作中,一般情况都会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因此,农场种植的小麦、玉米高产优质,商品供不应求。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场也逐渐向现代农业迈进,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同时利用闲置土地进行规模化生产,一是利用麦秸生产草食家畜。农场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关于小麦秸秆,农场特地买了一台打捆机,和村里的养殖户达成了买卖协议,同时在田间地头铺设草皮,使麦田不再是“寸草不生”的局面。与奶牛养殖园区签订协议,将玉米秸秆用作青贮饲料,从而解决玉米晾晒难、劳动力投入较多等问题。
农机服务人员由原来单一的“三机”发展为“五机”,即拖拉机驾驶员、收割机操作手、播种机操作人、植保机和耕作机操作员。农场主春播以来、夏管至秋收期间,各个环节均亲临现场指导,再多忙时也还得去县科技部门组织举办农业技术知识培训,定期聘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和地头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坚持做到平时要勤查技术材料、了解最新农资技术新产品信息,记录农业生产技术工作,掌握农业科技知识要有系统认识、累积种植经验。
农场以种植水稻为主业,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制作方面,按行业标准制作,家庭农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90%以上,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品质,切实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秸秆的作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严重污染环境,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会利用新技术,靠科技见成效。施用优质品种,农场主要选用优良品种,如“金穗”牌水稻等,这些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抗病虫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3 促进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模式采用的可行性对策
在现代化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采取家庭经营方式,搞小面积经营、传统的小规模耕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农户增加收入的因素,依靠这种单一的粮食作物来耕种,已经远远无法有效大幅地提高农民收入。所以我们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大面积规模化的栽培,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产量。种地农民要想增产又增收,提高土地收益,唯有通过把一些零散闲置之农地相对集中、闲置无土地可利用、效益相对较低的闲置土地资源进行综合优化,发挥闲置土地的最大利用潜能,提高农业综合产出的经营规模效益、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农业必须坚持走发展规模集约化经营发展之路,采取发展区域化规划布局、专业化组织生产、社会化经营服务、公司化经营管理,形成高效、优质集约持续发展模式的新型现代农业体制。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以小块粗放经营为主,对于大块集约化经营来说,才能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土地流转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我国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大多数农户都没有土地经营权,大部分人都是一家一户地从事种植业或养殖业等其他活动,这就导致了很多人不愿意承包土地,唯有将村民各家各户的土地流转回一起,连成一体,使用现代化农机器具进行耕地,科学种田,开展规模化经营,各种难题才会迎刃而解。
土地流转的大范围耕种和管理,要求村民主动进行土地流转。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农户不愿意承包自己的承包田。部分农民恋土情结比较严重,不愿意把地转让,仍有部分农民存在小农意识,安于守土经营,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土地连不上一片,使机械化作业与管理的难度加大。因此,要引导农民走规模经营的道路,农场加强宣传,给出优惠条件,落实一家一户做工作。
3.1 落实重构农地产权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现持续开展并完成全国农村土地确权,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规模化道路,这既是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鉴于确权工作的繁重性和广泛性,涉及若干行政职能等现实问题,搭建确权登记专用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对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系统开发设计,实现农村土地确权信息系统的集成。土地确权工作结束后,应纳入国家统一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管理。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核心构建“三位一体”的集体土地权属体系,重建农地产权结构,明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农地经营权三权分离和分置。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权能”划分的新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模型。
3.2 重视农民社会保障
我国实行城乡分割户籍制度,制约着城乡间,尤其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合理的人员流动。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摸清家底,掌握权属关系,明确权利内容,为后续实施奠定基础。改革方向应采取居住证制度,按人居住地登记人口,彻底破除了因户籍而在历史上形成的城乡身份割裂现象,由于户籍所导致城乡居民公共福利待遇不同,同时还要逐步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能够在平等的条件下就业,并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逐步改善和提高以农民为对象的社会保障,进一步拓宽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等。对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应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报销标准进一步提升;以物价为基础,建立农村困难群体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农村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在保障范围上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医疗保障的权利与能力。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加入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不断拓宽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提高养老保险政府资助比例,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等标准,通过以上措施来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对目前居住在城市中的农民工来说,前提是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具备一定的技能,工作到一定的年限,从事医疗、养老和住房等工作、子女教育和失业救济应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使这些进城务工农民真正走向市民化。
3.3 提升农民自身权益
应认识到农民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维护农户依法使用承包土地的权利、收益权与流转权,尊重农民意愿,土地有无转让,采取什么方式转让,农民自己说了算。基层政府、村集体组织不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又不妨碍农民合法的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与农户签订长期稳定的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禁止成员因一方违约而要求补偿。承包期乡村两级组织不可以任何借口片面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也不可以采取少数服从多数,迫使农民放弃承包权,变更承包合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地流转并加强服务管理,当鼓励农民外流土地的时候,加大农村土地流转的进入门槛,通过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行为,保护好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加强对准入工商资本有效监督与约束,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户不易进入的农业上下游配套行业,健全“资本入地”退出机制等,从政策层面引导土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
4 结语
家庭农场利用土地流转的机会解决了近几年农村青壮年在外打工的土地没有人经营耕种、农作物产量不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种植技术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不断落实,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中去,建立规模化的运营格局。以土地整流为主要载体实现的适度规模经营、统一生产管理、标准化连片种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也在积极开展新型农机化生产新机具技术研究和先进农机具产品的开发引进与示范推广工作,农作物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水平、机械性综合产出和效益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家庭农场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一种新型经营主体模式,同时进行科学种植、规模经营等各个方面对周围农户都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当地的农民增加收入,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