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的评估体系助推纪念馆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03-21徐姣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期
关键词:藏品纪念馆博物馆

徐姣

(淮海战役纪念馆,江苏 徐州 221000)

2008年2月,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开展首批一级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评估定级工作,这项评估工作每三年一次。当前对于纪念馆的评估,普遍被业界承认的,仍然是借用国家文物局施行的博物馆评估定级标准和方法。

纪念馆评估定级工作的宗旨就是要提高纪念馆的办馆质量和业务水平,通过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完善的纪念馆评价指标体系,作为纪念馆开展业务工作的指南,从而使纪念馆在周期性的评估中肯定成绩、发现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并在馆际间形成竞争激励机制,从而达到纪念馆真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①。

1 纪念馆评估现状及现有评估体系分析

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始于2008年,12年来已累计集中开展7批次定级评估,成为业界普遍认可、具有较强公信力的评价体系,是构建我国博物馆行业评价与社会评价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已有定级博物馆855家(其中一级130、二级286、三级439家)②。我国革命类纪念馆注册为中国纪念馆协会会员的有200余家,其中有30余家被定级为全国一级博物馆。

随着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旧有评估体系不能够完全适应和满足当下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现状。为了满足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使各级各类博物馆都能得到有效评估,国家文物局公布施行了新修订的《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2019年12月),主要在以下几个层面进行了修改:

第一,扩大范围、缩短阶梯、取消年限。为了鼓励广大博物馆积极参与,激发全行业积极性,惠及最广大基层博物馆,新办法做了如下调整:

①取消原办法中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占比的限制,扩大评估覆盖范围,把全国60%的博物馆纳入国家质量等级序列。

②取消原办法中关于“初次申请定级评估的博物馆,可申请不高于二级的博物馆等级”的限制,缩短特别优秀博物馆的质量提升阶梯。

③将原办法中的“定级工作每三年开展一次”,改为“原则上每三年集中开展一次,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个别组织,具体时间由中国博物馆协会自行决定”。

第二,完善藏品概念,取消藏品规模限制。新办法弱化了藏品作为“物”的评定标准,不让藏品的总量和规模成为阻挡广大中小博物馆参与评估的门槛。同时修改完善藏品的内涵概念,将资料也作为藏品的一部分,回应众多革命类纪念馆的参评意愿,让更多博物馆通过自身努力加入定级评估的大家庭中。改动如下:

①将原办法中要求的“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的藏品总量最少要达到20000、10000和5000件/套以上,或者珍贵文物达到2000、1000和500件/套以上”变为“标准统一变成300件/套以上”。

②将藏品的概念完善为“由博物馆永久收藏,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用以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传播目的的文物、标本、资料、模型等的总称”。

第三,优化评估项目,细化得分项,增设加分项。新修订的办法以促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有效提升评估定级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既重视作为藏品的“物”,更关注作为参与博物馆建设、发展主体和收益受众的“人”,将公众服务的质量和实际水平纳入博物馆评估定级的重要指标。同时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调整优化了评分细则表上的诸多评估项目,还增设了一些适应新时代发展潮流的加分项,提升总体标准的含金量。如下:

①2019版《评分细则表》有大幅的调整,包括调整、细化共130处得分点及分值,新增一批代表行业发展方向、代表新时代成就的更新、更高标准。如:博物馆章程、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报告、接受捐赠、藏品征集政策、入藏标准和程序等,均要向社会公布。增设建筑节能降耗、科研实验室向社会开放共享、融媒体传播、藏品数据库公开、导览导赏服务,专门区域设置盲文等辅助设施等。此次修改在“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的“影响力”部分,增加了对中小博物馆对口帮扶、主动融入博物馆所在地城乡人民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各类博物馆行业组织、区域博物馆联盟、馆际交流与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得分点。

②在现有的1000分之外,还设置了7处加分项,如“吸纳教育界人士进入决策机构”“免费提供藏品完整高清图片下载”“学术委员会影响力巨大”“博物馆素材进校园”“博物馆结合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重要纪念日开展专题活动”“拓展博物馆开放时间”等。

③还为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设置了8处专属加分项,鼓励行业博物馆及非国有博物馆积极参与。

此次新修订的定级评估办法,旨在扩大评估工作的覆盖面,鼓励广大博物馆积极参与,彰显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导向,侧重公众服务质量的实际水平。在灵活调整、适当弱化若干刚性指标的同时,适当强化、增加和提升了软性指标的全面性、兼容性、灵活性。对于纪念馆行业来说,藏品概念的调整、藏品规模的降低对藏品规模薄弱的革命类纪念馆申报等级馆是一个极有力的支持,很多纪念馆都可以越过这一门槛获取评定的资格。同时,部分指标的修订以及若干加分项对纪念馆打分冲级也起到了助力作用。

2 纪念馆评估工作评价

纪念馆评估工作全方位地覆盖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平时的工作中参考和利用各项考核指标,无论是对激发纪念馆自身潜能,还是对转变工作理念、提高工作效能、改善管理模式都有很大助益。

2.1 评估工作的意义

博物馆运行评估为纪念馆各项业务工作既明确了定性指标,还规范了具体的定量标准。这让纪念馆既在宏观发展方向上找到了坐标系,也在微观层面上找到了具体的参考值,可以说是纪念馆科学开展业务工作最值得参考的蓝图与范本。

首先,运行评估体系构建了衡量业务工作的基本体系。评估工作分层次给出了衡量业务工作的三级指标,由点串成线,再由线构成面,构筑了科学严谨且全面的评估框架和内容体系,帮助纪念馆认清自身定位,找准发展方向。从评估内容侧重点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当前评估工作的重心越来越转移到展示、教育、公众服务以及科研实力上来,而在硬件设施上的要求占比越来越小,对软实力的要求则越来越高,这对纪念馆及时把握发展态势和动向,制定出台科学合理的发展章程和工作规划有很大帮助。

其次,量化指标使纪念馆在微观业务层面上迅速找到重点与差距。纪念馆可根据自身实际对照二、三级指标查找业务工作的不足与漏洞,迅速做出反应,查漏补缺,对症下药,尽早施行高质量的改进工作。

最后,评估工作是助推纪念馆发展的强心剂。通过最终的量化结果,纪念馆可以一目了然自己在业界同行中的位置,与兄弟馆相比的优势和差距。国家一级馆的评估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数量上也很稀有,其品牌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无论是“国字号”还是非国有的小馆都要面临同一个评价体系,这对激励纪念馆赶超向前,提高竞争和品牌意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2 纪念馆评估工作存在的不足

目前的评估体系对纪念馆而言缺乏针对性,纪念馆的属性、任务、规模以及隶属都有别于其他各类博物馆,而目前的评估体系和标准较为笼统,未能形成专门针对纪念馆的分级分类指标体系,这就降低了纪念馆评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首先,评估体系缺乏普适性,导致纪念馆参评门槛过高。比如科研这一块的权重值达105分,对科研人员专业背景、资质以及科研经费、科研仪器等的要求都非常高,这对科研薄弱的纪念馆来说非常困难。目前的评估体系和评价内容是将综合类历史博物馆作为主体进行设计的,这类博物馆在藏品种类、规模、历史价值、展览宣教、文保科研等方面都比纪念馆占据先天优势,导致纪念馆参评门槛过高,参评结果不理想。虽然也增设了一些加分项目,但几乎没有针对性的指标,对纪念馆评估提分来说仍是九牛一毛。正如面临降级危机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坦言:“现有的评估标准是以历史类的博物馆为主要对象设定的,比如馆藏文物的数量、文物的修复程度,以及是否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而这一切对革命类的博物馆而言很不公平。”③

其次,某些量化指标设置不合理,降低参评有效值。大量的量化分析固然使评估更为便捷客观,但是评估方往往会忽略某件事情的实际效果、目的意义和长远影响,而只关心评估要求的数据是否达标④。这种定量评估缺乏弹性机制,反而降低了参评的有效值。比如说“社会教育”这一评价项目共50分,包含“社会教育机构”8分、“社会教育工作策划”10分、“馆际交流”15分、“举办讲座论坛”12分、“教育基地称号”5分,评估分值更侧重馆际交流和举办讲座、论坛情况。对于纪念馆来说,大量的社交工作策划活动才是社会教育的重头戏,但是按这样的评估值,无论纪念馆社教工作有多优秀,最多只能得10分。

最后,缺乏针对纪念馆的个性化评估项目。评估的目的是提升业务工作水平,提高博物馆质量,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但是模版化的评估内容和模式可能正在抹杀博物馆的个性。在实际操作中,各馆为了升级,纷纷模仿大馆、先进馆的相关做法,只要能升级,模版化地套用大馆的发展形态,不顾自身情况,矫枉过正,不惜抹杀本馆特色和个性,生硬地拼凑分数。这样反而不利于纪念馆的科学发展,应当更多地针对纪念馆的宗旨、定位,设立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个性化评估项目,鼓励纪念馆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3 关于建立科学的纪念馆评估体系的建议

纪念馆评估应体现纪念馆的发展导向,引领纪念馆行业的发展。我们既要坚持文博行业高品质评估要求,又要立足纪念馆的任务和宗旨,尽快建立突出个性化与差异化的纪念馆评估体系。

3.1 建立以纪念馆发展为导向的评估体系

科学的评估可以促进纪念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议及早设计以纪念馆的宗旨定位和发展导向为主要诉求的评估体系。纪念馆相较于综合类博物馆,其藏品种类少、规模小,艺术价值较低、宣教内容单一,用博物馆的评价指标去界定纪念馆,无异于以卵击石。纪念馆的目标宗旨很明确,就是通过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事件或革命人物,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对公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阵地,如果评估得分点从受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洗礼的美誉度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评判,那将会有众多的纪念馆脱颖而出,跻身一流馆之列。

3.2 设立专门的个性化加分项

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评判的评估体系和运行模式,使评估工作更为客观公正、科学有效。但也存在着定性评估内容僵化、定量指标权重不合理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评估的有效性。建议增设更多个性化加分项,提供给纪念馆差异化运行的机会,而不是将其一棍子打死。拿笔者所在的淮海战役纪念馆来说,除了纪念馆本身还有占地79万平方米的园林及其他附属建筑物外,其隶属部门为市委、市政府,属于馆局合一的正处级单位。由于行政级别较高,在人员编制配比上,行政管理及工勤岗位占比高,那么在专业技术人员资质占比和人均事业经费等方面的评估上就处于劣势地位,直接影响评估得分。但是我馆的客观实际又很难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附加针对纪念馆实际的特殊情况说明,并增设个性化得分项,而不至于被一票否决。另外,每个馆在长期的运行和发展中,都会形成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业务工作,如果评估体系中留有附加分值的空间,用以突出纪念馆的优势和亮点工作,对于促进纪念馆个性化发展极为有利。

3.3 建设与推广纪念馆最佳评估运行平台

对于纪念馆的评估工作尚且处于探索和开拓阶段,国内纪念馆参与评估定级工作的为数不多,规模和名气小的纪念馆对评估定级望而生畏。除了对评估内容没有自信和把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理论指导以及实践经验。在评估定级工作的具体实践上,没有可资借鉴的范本,找不到学习的理论依据以及实践上的引领案例。建议在开展纪念馆评估工作的同时,编写纪念馆评估运行报告,建立纪念馆最佳评估运行信息平台,向业界和社会公众开放。通过此信息平台可以检索到各级各类纪念馆在开展诸项业务的典型做法及有益尝试,涵盖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也可以通过此平台检索权威部门对纪念馆业务工作的评估情况,使评估更加公开透明,使评估标准经受更为严格的检验。通过建立纪念馆最佳评估运行信息平台,打破馆际业务交流和学习的壁垒,开阔和创新业务开展思路,助推全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

总之,科学的评估体系引领纪念馆发展方向,助推纪念馆行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科学的纪念馆评估体系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的长期摸索和大量实践。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有更多优秀的纪念馆可以在专属于自己的评估体系下脱颖而出,更广泛地被社会大众认可和赞誉。

注释

①卢民.对我国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3(2):42-47.

②国家文物局.第四批全国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手册[EB/OL].[2022-06-25].http://www.chinamuseum.org.cn/.

③程卿.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面临降级[N].中国商报,2013-02-21(002).

④冯毅.基于完善博物馆评估体系的行业博物馆发展思考[J].东南文化,2019(2):117-121.

猜你喜欢

藏品纪念馆博物馆
萧军纪念馆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博物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