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船精神”的提炼、传播与弘扬

2023-03-21应美星

公关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红船精神南湖红船

文/应美星

“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这方面的理论成果也很丰富,但对于“红船精神”这个革命精神之源,其提炼和传播却相对较晚。因此,拟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红船精神”提炼与传播的两个阶段作分析,为新时代弘扬“红船精神”提供借鉴。

一、“红船精神”提炼的初始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红船精神也因此成为了中共红色文化的源头”[2]。有不少人质疑仅一天的会议如何产生“红船精神”,这意味着对于“红船精神”的研究、宣传和弘扬缺乏系统完整权威的表述,需要迫切、正确地总结提炼,从而更好地宣传、弘扬和传承。

1959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诞生,在党中央和浙江省委的部署组织下,嘉兴市有关部门建立了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所在地湖心岛烟雨楼为馆址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以便保护和管理中共一大会址。2001年6月,南湖革命纪念馆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标志着浙江嘉兴南湖作为中共一大会议地址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的历史地位被正式肯定及确立。南湖革命纪念馆成为“红船精神”的物质载体,一方面,嘉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借助这个载体,举办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宣传活动,如“我为南湖增光辉”、“党在我心中”等多种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市民对于“红船精神”的理解,同时也对中国近代革命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感触,有利于增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任力和依赖力;另一方面,领导题词赋诗丰富了“红船精神”的内涵,如董必武参观会址后,有感而发,即情即兴作了一篇七律;邓小平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至今为止仍镶嵌在纪念馆正门上方。

2002年,为更好宣传“红船精神”,提出党员同志要“六个一”的想法,即“在南湖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3],从这段表述中可以看出对“红船精神”的重视,以及对“红船精神”内涵提炼已经有了新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嘉兴市建立南湖先进性教育基地,打造了以“六个一”为核心的党史教育课堂,从而使每一位党员同志和群众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和光辉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加深伟大爱国情怀,激励广大党员和群众以“红船精神”为行动准则,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创新,勇于奉献。

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发现,在早期传播阶段,“红船精神”的形成有其“历史依据、理论来源和文化根据,这些也使得研究具有学理支撑”[4],与此同时,在这一阶段,“红船精神”的传播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色:

第一,“红船精神”的载体,主要是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建立,标志着浙江嘉兴南湖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历史地位被确立,也意味着“红船精神”的传播和学习有了物质载体,人们可以通过这个载体学习革命历史、继承优秀革命精神和接受革命教育。但是,南湖革命纪念馆陈列的“红船”仅仅展现了那段革命历史,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的艰辛,并没有向大众阐释“红船精神”具体指的是什么,以及它的重要性,这也就导致弘扬“红船精神”的纪念和实践活动只能局限于纪念馆这个物质载体,而无法大范围的传播。

第二,“红船精神”提炼不成熟。这是“红船精神”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一个主要特点。这种不成熟性,集中体现在“红船精神”只是被视为一段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条小船上宣布成立,“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5],中国共产党从这出发,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新中国成立。因此,“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没有被总结概括。囿于史料有限,很多学者对于“红船精神”的解读和介绍不可避免地局限于某一阶段,而无法从整体上探究“红船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和文化根基,这也是导致“红船精神”无法被总结提炼的重要原因。

第三,“红船精神”传播范围和社会影响十分有限。当时,对于“红船精神”的传播,还只局限于十分有限的范围,参与介绍和弘扬的也只是嘉兴市的人民群众,宣传阵地也仅在南湖嘉兴革命纪念馆和嘉兴市,国内人民群众甚至学界对“红船精神”也了解甚少,大部分都停留在表面理解中,对其深刻内涵没有充分的掌握。初期传播时期,由于传播载体有限、宣传阵地小,导致在社会上影响不大,没有形成广泛而深入的“红船精神”大传播运动。

综上所述,由于缺乏对“红船精神”内涵的提炼和广泛的传播载体,嘉兴市人民群众对“红船精神”的认识、理解和弘扬是有局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阶段仍然是中国大众认识“红船精神”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历史时期,他们的宣传和弘扬为之后“红船精神”内涵的提炼奠定了思想基础,为“红船精神”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实践基础。

二、“红船精神”提炼的基本完成

“红船精神”提炼的基本完成,也实现了其广泛传播,“红船精神”后续的提炼充分吸收了早期的经验教训,开始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智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红船精神”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红船精神”内涵提炼的初步完成,使得其在全国迅速传播,深入人心,成为革命精神教育和党史学习的宝贵精神资源和财富。

2005年1月至6月,嘉兴市南湖区以“红船”和南湖革命纪念馆为载体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面向社会,广泛汲取党员同志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智慧,进行了探究“红船精神”内涵的意义深远的讨论活动。在这次富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和群众不仅在参与过程中接受了党史革命教育,而且在实践中也不断感悟和提炼“红船精神”的内涵。在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下,专家和学者初步提炼出“开天辟地、坚定信念”等5条“红船精神”表述语,进一步推进了“红船精神”的提出。

在广大党员和群众集思广益初步总结提炼出的“红船精神”表述语的基础上,对于“红船精神”内涵的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嘉兴南湖区,而是从浙江省乃至全国角度和层面出发加以认识、理解、概括和总结,将“红船精神”概括成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其内涵可以拓展为开天辟地,担当民族复兴使命和敢为人先,立足国情首创力行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初心根基矢志不渝和百折不挠,甘冒风险奋斗拼搏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严格纪律磨砺党性和立党为公,倾情奉献造福大众的奉献精神。概而言之,“‘红船精神’的三大支柱即为首创、奋斗、奉献”[6],全面、凝练、权威的诠释促使其迅速在全国传播和弘扬。

与早期提炼的初始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传播有着明显的差别,呈现出鲜明的历史和时代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宣传阵地和传播形式广泛多样。对“红船精神”内涵全面的提炼概括,使得“红色论坛”“南湖红歌”“红色旅游”“红色先锋”等多种宣传形式纷纷涌现,全方面、多角度宣传和弘扬“红船精神”。一方面,以“红色论坛”“红色宣讲”等学术讨论会为载体,不断研讨“红船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坚持不懈用“红船精神”最新内涵成果武装头脑,切实增强革命历史传统教育,逐步实现“红船精神”内涵的传播和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南湖红歌”、《红船》等生动形象的文艺作品,将革命历史文化同地域特色相结合,展现红色文化风采。这种文艺作品实现了“红船精神”抽象的内涵具体化,全面表述了嘉兴人民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诠释“红船精神”,进一步推动其广泛传播。

第二,理论更加成熟。对“红船精神”的诠释,其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从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始终彰显着革命党人的首创精神;二是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群众和党员同志品节刚毅,无所畏惧,不断克服艰难险阻,弘扬奋斗精神;三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坚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红船精神”,将其视为中国梦践行的起点,“填补了革命精神史的空白”[7]。

第三,社会影响更加深远。早期传播阶段,“红船精神”还只局限于国家领导人和嘉兴人民的范围,在国内思想界和学界影响甚微。但是,“红船精神”内涵的全面阐释,使得“红船精神”渐渐被更多的中国人民所认识和接受,也逐渐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红船精神”。一种革命精神在传播和弘扬的过程中,必须将其深刻丰富的内涵与时代特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一种精神才能永葆生机。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断开展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以“红船精神”为指导,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出发,联系实际,不断在日常生活中传播红船精神,不断激发党员同志的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创新活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诠释和践行“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红船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以上特点表明,对“红船精神”内涵的概括,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红船精神”新阐述和新诠释,促使其不断与具体实际生活结合,推进人民群众的认同感,从而不断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红船精神”,实现“红船精神”的广泛传播。

三、“红船精神”弘扬的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不难发现建党初期形成的首创精神体现在历史的方方面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首创精神。建党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离不开远大理想的激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保障,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优势,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本。历史也告诉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矢志不渝的以革命创新精神应对一切挑战,全面提高党的建设,保证每一位党员同志做到“立党为公、忠诚为民”,伟大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始终坚持的立场,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是政德根基。在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要始终坚持“红船精神”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点,不断弘扬和继承“红船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红船精神”的形成,然而,对于“红船精神”提炼的基本完成,却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逐渐形成和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作为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对“红船精神”提炼和传播过程探究,不仅可以丰富中国革命精神理论,丰富“红船精神”的内涵,推进“红船精神”深入人心;还可以借助历史脉络,将“红船精神”的历史内涵与时代特点相结合,开辟弘扬“红船精神”新渠道,加强和完善思想制度建设,提升党员和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指导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红船精神”助推着“中国梦”前进,引领党员坚定信念、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时,“红船精神”彰显着价值追求,引领党员践行公民道德准则,秉持对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忠诚为民、无私奉献;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局势中,“红船精神”凝聚国家发展共识,引领党员确立价值导向,追求社会发展目标,百折不饶、不懈奋斗。“红船精神”是激励党员坚持理想信念、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引领。

猜你喜欢

红船精神南湖红船
红船
南湖之春
雕红船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南湖早春(节选)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