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受众需求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思路

2023-03-21郑秀涛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期
关键词:真实性广播电视受众

郑秀涛

(作者单位: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

编辑人员在广播电视新闻制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除了要关注新闻的质量,还应重视受众需求,并将其作为新闻制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必须转变思维,尝试从多种渠道去了解受众的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上运用专业技能和设备,制作出能够满足受众需求的新闻,如此才能让广播电视新闻既叫好又卖座。

1 广播电视新闻受众的需求

1.1 对信息的需求

大众收看新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获取新闻,了解外界发生的最新事件。在融媒体时代,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信息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信息的真假难以辨别。在这种情况下,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不减反增。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在信息传播领域一直以来都是权威的代表。相比于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的策划、采访、编辑、审核等方面均有着一套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流程,可以从源头上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从受众角度来看,他们从广播电视新闻中了解新闻是因为新闻的真实性能够得到保障,所以广播电视媒体要围绕受众的需求制作新闻。

1.2 对质量的需求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过大众对新闻质量的需求一直没变。但是,部分新媒体为了吸引流量、博取关注,就故意使用夸张或者具有诱导性的标题,以此来吸引受众点击观看,这就使得新闻内容空洞,质量参差不齐。相比之下,广播电视媒体则能秉持着实事求是、内容为王的原则,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篇新闻报道。对于新闻标题,编辑人员能够做到多次推敲、力求精练;对于新闻内容,编辑人员也会反复审核,确保逻辑连贯、语句通顺、内容完整。广播电视媒体通过加强对新闻报道的整体把控,能够满足受众对新闻质量的需求。

1.3 对稳中求变的需求

新鲜、变化的事物能够更好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来说同样如此,其如果长期保持同一种样式,容易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失去收看新闻的兴趣。相比之下,如果广播电视新闻的形式能够经常发生变化,则可以让受众始终保持新鲜感、好奇心,增加受众的黏性。在融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以其内容的丰富多样、形式的灵活多变,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受众。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也必须积极借鉴、追求创新,通过满足受众对稳中求变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力。

1.4 对美的需求

以往受众观看新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了解外界事物。随着媒体行业的成熟发展,受众对新闻节目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在提供新闻的同时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成为时下广播电视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受众角度来说,美的需求主要是指受众在收看新闻节目的过程中想要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及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让自身的新闻收看体验得到优化。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观众,能否满足其审美需求已经成为决定新闻收视率高低的重要指标。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广播电视新闻满足受众审美需求的可行性策略非常有必要。

2 受众需求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内在关联

不可否认,广播电视新闻的内容、形式和质量,与前期策划与采访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融媒体时代,要想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新闻编辑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新闻的表现力。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受众有了更多的渠道接收新闻,受众的新闻接收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因此,编辑人员需要对记者收集到的海量新闻素材进行筛选,并编写文稿、剪辑画面、选取音乐。可以说,新闻编辑人员参与了从采访结束到正式报道之间的全部工作[1]。从这一点来看,新闻编辑的业务能力、观念意识将会直接决定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因此,编辑人员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了解受众的需求,尝试站在受众的角度,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形式、内容进行调整、创新,在保证新闻节目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的需求,如此才能提高新闻的受关注度。

3 基于受众需求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思路

3.1 通过对新闻素材的选择与补充来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3.1.1 注重对新闻素材的选择

为了使广播电视新闻包含的信息、呈现的内容,能够得到受众的喜爱,符合受众的需求,新闻编辑需要对信息作出选择与取舍,围绕新闻的主旨,对记者采访获得的海量新闻素材进行必要精简,只选择与新闻主题密切相关的素材,保证新闻内容切合主题、精练得当。这样一来,受众就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看完新闻报道,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获得良好的新闻接收体验。另外,新闻编辑在精选新闻素材时,还要尽可能保留典型的、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让新闻报道不是机械性的记流水账,而是能够生动、形象地还原新闻事件的真实面貌。此外,新闻编辑要尝试换位思考,站在受众的角度开展工作,把握受众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新闻素材进行选择,通过突出新闻事件细节,营造特定的现场氛围,让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2]。

3.1.2 注重对新闻素材的补充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时效性是决定新闻关注度的核心要素。然而,有些记者在采访时,为了尽快完成采访任务,突出新闻时效性,就没有对当事人或相关群众进行深入、全面的采访,导致前期搜集到的新闻素材存在局限性,不能客观、全面地还原新闻事件的整体面貌。这种情况下,新闻编辑就需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对新闻素材的补充,使新闻报道内容更加完整,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防止出现虚假新闻、误导观众的情况。例如,受到客观条件如现场环境危险、有保密要求等的限制,记者无法采集到现场画面,导致部分画面缺失,所以在后期编辑时,新闻编辑就可以通过添加特效的方式,选择一些图形、动画加以替代,或者是使用文字进行描述,让新闻内容能够更加完整,保证前后信息可以串联起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受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始末缘由,也能很好地满足受众获取新闻的基本需求。

3.2 利用新闻画面和现场声满足受众对真实的需求

3.2.1 保证新闻画面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属性。在融媒体时代,一些自媒体人为了博取关注、获取流量,就使用了一些诱导性的标题和虚假内容,这增加了受众鉴别新闻真假的成本,给受众带来了不好的新闻观看体验。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要想满足受众对于新闻真实性的需求,首先要保证新闻画面的真实性。具体来说,就是要以记者拍摄的新闻现场的画面、视频为基础,尽量减少或者是直接避免后期的摆拍、补拍,最大限度还原新闻现场,以达到保证新闻画面真实性的目的[3]。在满足新闻画面真实性的前提下,新闻编辑还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新闻现场场景进行合理选择,进一步提高新闻的感染力,增强受众的代入感。

3.2.2 使用大量现场声,增强新闻真实性

广播电视新闻中的现场声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前方记者在拍摄过程中采录的声音,如自然界的风声、水声,以及人声、机具声等;其二是新闻现场具有实质内容的语言声音,如记者采访的同期声、被采访对象的声音等。新闻编辑通过对现场声的处理和运用,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满足受众“求真”的心理需求。多数情况下,现场声是以背景音的方式存在于广播电视新闻中。这些现场声本身虽然并没有实际意义,但是也可以渲染新闻现场氛围,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受到一种不加修饰的真实感。例如,在一则关于小麦喜获丰收的新闻报道中,编辑保留了新闻采访中的蝉鸣声、收割机的轰鸣声,观众通过这些声音,立刻就能联想到一幅农民操作收割机在炎炎夏日下收割小麦的场景,自身仿佛也置身于麦田之中,获得了强烈的真实感[4]。另外,现场声也能起到增强新闻真实性的作用,无论是记者的现场报道,还是现场目击者的发言,或者是当事人的口述,都能从不同角度还原新闻事件的真实面貌和具体细节,使得新闻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得到增强。

3.3 通过选择画面和组合传播符号来满足受众对稳中求变的需求

3.3.1 在选择画面时做到稳中求变

为了保证新闻画面的稳定性,新闻编辑在镜头的选择上要尽量选取一些固定镜头,避免频繁地推、拉、摇,要使新闻画面给观众一种稳重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还要偶尔插入两三个运动镜头,让新闻画面静中有动,避免让观众感觉到画面单调。在选择画面时,新闻编辑要坚持“以稳为主、以变为辅、稳中求变”的原则。如果新闻画面展示的是一副宏大的场景,还可以选择远景和近景相互交替的方式,使观众既可以从宏观层面了解新闻全貌,又能从微观层面掌握新闻细节,这对优化观众的新闻收看体验也有显著作用。另外,编辑还要对新闻画面切换时的停留时间进行合理把控,保证前后两幅画面可以做到无缝衔接、流畅过渡,避免让观众产生一种突兀感。例如,编辑在制作一则关于新闻人物采访的新闻报道时,要想使用一段延时较长的同期声,就必须要保证同期声播放结束前不得出现另一个人物的画面。

3.3.2 组合传播符号,实现稳中求变

编辑通过灵活组合传播符号,也能让新闻画面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具体来说,新闻编辑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组合传播符合:首先,直接编辑新闻画面,通常是引入一些与新闻主题相关的文字、图标或动画等,让其与记者现场采访时拍摄的画面形成一种互补关系,丰富新闻画面中的视觉元素,从而让观众在了解新闻的基础上感受到一种变化感。其次,编辑处理新闻声音。在制作新闻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声音过于单调,新闻编辑可添加其他类型的声音,如同期声、记者旁白等。让同期声、记者旁白与播音文字稿交替出现,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对满足受众稳中求变的需求有积极作用。再次,做好声画组合,使新闻画面与声音相契合,带给观众更强的稳定感。例如,电视画面为播音员的上半身图像时,声音可以用来介绍新闻主要内容;然后切换至新闻现场画面,此时声音为主持人的旁白;电视画面再次切换到当事人或现场群众时,声音为主持人的采访过程;电视画面切换为现场记者时,声音为现场结语[5]。这种固定的声画组合模式,能够使观众产生一种有规律的稳定感。

3.4 合理选择新闻素材,满足受众对美的需求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要想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除了要保证新闻质量,还应利用自身的审美意识选取新闻素材,满足受众对美的需求,达到提升新闻感染力和媒体竞争力的目的。新闻素材是决定新闻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编辑人员一方面要做到去芜存菁,从前方记者采访到的海量新闻素材中,挑选出与新闻主题相符的精华内容;另一方面要根据新闻类型的不同,有侧重点地选择素材,既要让受众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还要激发受众的观看兴趣。例如,对于时政类新闻,在挑选素材时应当优先选择新闻发布会现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的照片、视频,这样有助于突显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对于民生类新闻,在挑选素材时则尽量使用采访普通民众的视频,或者是拍摄一组有市井气息的照片,这样有利于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对于体育类新闻,在挑选素材时可以使用比赛场上的现场画面或者是运动员得分的精彩瞬间,这样有助于增强新闻内容对观众的吸引力。新闻编辑人员合理挑选并精心编辑新闻素材,能够提升新闻的美感,让受众在观看新闻时不仅能获取信息,而且有良好的观看体验,这对于提升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和竞争力也是大有裨益的。需要注意的是,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获取新闻素材的渠道更加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工作者搜集素材的难度,但是这些素材中会有一些质量不高的内容,所以新闻编辑需要从众多素材中挑选出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如此才能制作出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新闻作品[6]。

4 结语

新闻编辑只有坚持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在保证广播电视新闻质量的前提下,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真实需求和审美需求,才能吸引更多受众观看新闻,实现广播电视媒体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同步提升。编辑人员是决定新闻内容、新闻形式的关键,融媒体时代编辑人员需要树立创新意识,尝试转换角色,站在受众角度思考他们有哪些需求,喜欢收看哪类节目。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合理选择新闻素材、保证新闻画面真实、灵活组合传播符号等方面,为受众提供优质的新闻节目,在提升广播电视媒体竞争力的基础上,将越来越多的普通受众转化为黏性更强的忠实“粉丝”,最终实现受众与广播电视媒体共赢。

猜你喜欢

真实性广播电视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告的真实性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