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时代报告剧的长镜头语言分析
——以《在一起》中的《救护者》单元为例

2023-03-21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期
关键词:长镜头蒙太奇手法

胡 淼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大型抗疫题材电视剧《在一起》是由国家广电总局全程指导,国家卫健委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委宣传部等大力支持而拍摄的时代报告剧。该剧在2020年9月播出,由《生命的拐点》《摆渡人》《同行》《救护者》《搜索:24小时》《火神山》《方舱》《我叫大连》《口罩》《武汉人》等10个单元故事组成,选取不同的社会角色和切入面,以纪实的风格、饱满的故事呈现、细致的拍摄手法刻画了全民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的人与事。而《救护者》单元则聚焦于抗疫一线的医院,从医护人员的角度直面新冠病毒感染的残酷、生与死的交替和主线情感的变化。该剧导演之一曹盾原是摄影出身,有着较好的摄影技巧,执导过《裸婚时代》《长安十二时辰》等电视剧。其用长镜头拍摄手法真实再现了本地、外地医护人员抗疫的艰辛和舍己为人的宝贵精神,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礼赞了可敬的医护人员。

1 长镜头的概念及《救护者》单元长镜头语言的分析

1.1 何为长镜头

关于长镜头是什么,国内外的诸多文章、著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和科学的定义,但学界内大部分学者认为“长镜头就是拍得长的镜头”。“拍得长”是指某一镜头连续拍摄的时间较长。这种以连续拍摄的时间长短来划分镜头是一种一般性、浅层次的见解,缺乏一定的理论价值认识。而关于“理论”的探讨,大多集中于安德烈·巴赞提出的“长镜头理论”。国内大多数学者把巴赞的长镜头理论跟长镜头本身画等号,但笔者认为长镜头理论跟长镜头本身存在较大的区别。“长镜头理论”并非是运用长镜头的理论论述,而是一种由巴赞的纪实美学衍生出的,主张采用长镜头手法或景深镜头结构的“长镜头电影美学”,是一种建构纪实美学电影的方法。而长镜头是一种镜头拍摄的技术,是与以拼接为主的蒙太奇手法相对应的“一镜到底”的手法。长镜头理论深深影响着长镜头手法的发展变化,长镜头手法也是长镜头理论下纪实美学的实践方式。不管是长镜头理论还是长镜头手法,最核心的要点就是“真实”。学者蓝凡在其《真实论: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辩证新论》中提出长镜头的核心就是“真实”— —能“真实”拍摄世界,能“真实”反映世界[1]。学者陈犀禾在《论巴赞的电影真实观念》中归纳出了以完整性、空间性、客观性的真实观念为核心基础的长镜头理论。总的看来,“真实”是长镜头手法和理论最核心的概念[2]。

另外,长镜头与蒙太奇也是目前学界热议的话题,具有争议的部分是长镜头究竟是不是蒙太奇。学者胡俊在《纪录片:用镜头语言讲好人物情感》中提出长镜头是一种特殊的蒙太奇手法[3],学者韩小磊也在《长镜头美学辩析》中指出,“蒙太奇和长镜头的争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长镜头也属于蒙太奇范畴,蒙太奇理论的创立者谢尔盖·爱森斯坦并不一概排斥长镜头,其在《伊凡雷帝》中就运用过相当长的镜头”[4]。尽管如此,大部分学者都把蒙太奇跟长镜头区分开来,并认为两者是对立的概念。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谢尔盖·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苏联电影导演们用蒙太奇理论代替了传统的“剪辑”手法,自此该理论不断发展,成为当今人们常说的蒙太奇手法。而长镜头则是以安德烈·巴赞的“透明”电影理念为基础的长镜头理论衍生出的概念和实践方法。

长镜头是一种“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所以笔者赞同蒙太奇跟长镜头相互独立的观点。长镜头是用一个镜头进行连续拍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拍摄片段的拍摄手法。它分为固定长镜头、变焦长镜头、景深长镜头、运动长镜头4种,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通过镜头的调度把环境和人物最大限度联系起来。这种不间断的拍摄保持了时空的连贯性,呈现的画面更具真实感和纪实性[5]。《在一起》中的《救护者》单元里面有很多长镜头,有的时长甚至超过了3分钟。每个长镜头背后都有不一样的叙事和表意,笔者将在下文对其进行剖析。

1.2 《救护者》单元的长镜头语言分析

1.2.1 “写实”话语表达的系列长镜头

1.2.1.1 主人公“初到武汉”

故事一开始,镜头伴随着新闻播报声从空荡的车厢尾部拉近主人公黎主任,再拉到黎主任旁边的车窗。此时高铁过隧道,窗外一片漆黑,画面再次出现时,镜头转换到了武汉入城的高速路口。这是该故事单元第一个长镜头,镜头切换十分自然,体现出长镜头拍摄的连贯性要求,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又介绍了该单元的主要人物,人物所在地点的自然过渡也呈现出整个故事流畅的逻辑性。然后镜头从大巴车窗外的警车警报拉回到车内的黎主任,再一直跟着黎主任的身影下车,走过高速路口,坐上车去医院。这个纪实性的长镜头虽然不长,但是交代了很多信息,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现实生活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6]。新闻播报的画外音、高速出入口的汽车鸣笛声和画面呈现的内容一起向观众传达了故事背景、人物设定等信息,而后面长镜头升高,进城道上远去的车辆和拥堵的出城道形成对比,画面中景也逐渐变成远景,凸显了救护者的“逆行”,侧面呈现了救护者。

1.2.1.2 医护人员与医院病房

这个部分有一个长镜头值得我们分析,就是黎主任初入病房和经过走廊的长镜头。这个长镜头有两个部分,它们是整个单元最震撼人心的部分。

第一部分的长镜头跟随病房中的医护人员移动,医生询问病情、下医嘱,护士帮病人吐痰、清理地上的血迹。这个长镜头将整个病房的环境完整“真实”地呈现出来:暗沉的病房、抽泣的老人、不停咳嗽的声响混杂着对讲机的声音、心电监测仪的“滴滴”声。这些画面和信息被长镜头真实展现出来,构成抗疫初期压抑的、沉闷的氛围。

第二部分是医院走廊的长镜头,以黎主任正面为起点,随着黎主任走近而不断推后。这里的长镜头有拉、摇、推等手法,也有正对、俯拍等不同的角度。镜头先是展现出黎主任沉重的神情,然后向上摇,展现天花板晾衣架上挂着的病人的衣服,接着俯拍走廊里尸袋旁无人接听的手机、哭泣的患者。导演通过调度镜头,来回调整中景和近景,体现出人物和环境关系的完整性。这里也通过长镜头把患者的恐惧、绝望和悲伤的气氛营造得更真实更完整。虽然演员都戴着口罩,神情看不清,但是观众也能在这个镜头里感受到演员在整个过程中起承转合的完整表演和渲染的情感氛围。这种长镜头拍摄手法将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时医院的严峻情况演绎得淋漓尽致,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收获了诸多好评。

1.2.2 “写意”话语表达的系列长镜头

《救护者》单元有很多抢救病人的镜头,本文以时间逻辑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在物资缺乏、医疗条件不足的早期,最突出的是重症病房抢救的长镜头。长镜头跟着黎主任拉近到发出警报声的心电血压监测仪,然后继续拉到医护人员紧急抢救的3号床病人,接着镜头又扫到突发病情的4号床病人,最后随着更多的医护人员进来抢救病人,长镜头转到了黎主任身后,并以他的视角目睹了整个重症病房危急的病情和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救护者。此时的长镜头呈现出了紧急的情感基调,其一方面真实呈现了抢救病人的危急时刻,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寓意,给观众留足了意会的空间。

在医院病人的病情有了新变化的阶段,其抢救也越来越紧急,在抢救小朱的长镜头里面,医护人员的自身情绪被渲染到最大。这个长镜头整整持续了3分钟,从故事线和内容来说,它展示了小朱从开始有异常的情况到完全失去生命体征的整个过程,而医护人员们也在与死神战斗,不停地抢救小朱,最后也没能成功。从“表意”来说,这个长镜头展现出了救护者无奈的一面,他们眼睁睁看着生命流逝却无能为力,而镜头最后定格在小朱和他刚刚降生的孩子这个画面。这个镜头展现出了新生和死亡,这种反差对比也表达出了整个单元强调的“敬畏生命”的主题。仪器的滴滴声、紧张的医护抢救声和不断响起的来电铃声都渲染出抢救过程的紧张急迫感,也加大了邻床病人的心理压力,将故事推向了高潮。另外,这个长镜头与画外音的配合串联起了共时性的空间,在抢救小朱的过程中,黎主任接到了小朱妻子的电话,该对话和之前的响铃声不仅辅助了主线叙事,还串联起病房这个共同空间,象征着一种时空的延续。

在后期,医护人员在与病毒的抗争中有了更好的应对方法,看到了抗疫的希望,因此该部分通过很多成功抢救病人的长镜头来辅助故事情节的转折,因为涉及寻找抢救器具的内容,所以本文将在下一个部分对其中的长镜头进行分析。

1.2.3 “写实”又“写意”的系列长镜头

整个单元有两个“写实”又“写意”的长镜头,一个是周周帮着找氧气罐,一个是呼吸机配件的收集。这两个长镜头虽然表面上是在展现医疗器械的收集,但实际上体现出了时间紧张、物资紧缺的情形,侧面反映了救护者救死扶伤的精神,进一步刻画了医护人员群像。

第一个长镜头从周周所在的电梯开始,到存储室,再到她与方医生汇合。其中的情节是周周与医生协调,拿到氧气罐,然后又快速奔跑把它送到方医生手中。而另一个长镜头从抢救室的视角出发,跟着方医生行动的身影,最后拉到与方医生交接氧气瓶的周周身上。在这中间,镜头不断转换方向,但是一直跟着周周和方医生拉近和推远。这种“一镜到底”的手法能够把影视想要表达的意境和营造的氛围最大化呈现,体现出了救护者全力抢救病患的紧迫性。而周周在送氧气瓶之后又继续收拾病人脏床单,一刻都不停歇,故事情节流畅饱满,也侧面体现出了医护人员的艰辛。

第二个长镜头是方主任寻找呼吸机配件,这个镜头是整个单元最长的镜头。寻找呼吸机配件伴随着等待抢救的奶奶而进行,情况紧急,方主任向各个支援队寻求帮助。该长镜头以方主任放配件的不锈钢托盘为起点,以第一人视角奔波于各大病区,托盘上逐渐堆满了Y形管、积水杯、呼吸机管路等配件,罩上了塑料膜,最后被送进手术室,这种物体的流动象征了一个过程。在此期间,方主任得到了多个医护人员的鼓励和支持,侧面反映各路支援者齐心协力、一起拯救病人的团结精神。随后镜头就在方主任身后拉远,并转变方向。这个长镜头一方面完整流畅展现出抢救情况,另一方面清晰展现出一切可捕捉到的细节,体现出救护者救死扶伤的职责和初心。这个长镜头也间插了其他的情节,如电梯里赶去救人的医生,管路型号不对时恰好遇到江苏队的援助,跑累的方主任坐下休息,一直没有停过的对讲机。这种安排使得这个长镜头叙事显得不那么单调和干瘪,也深化了“救护者”这个主题。

1.2.4 起过渡作用的其他长镜头

在该单元中也有过渡性的长镜头,长镜头的拍摄对于空间的还原要求较高,它不仅使整个剧情更流畅、更真实,也埋下了一些伏笔:闹别扭的老夫老妻、与儿子失去联系的老大爷、妻子将要临盆的小年轻、走廊里长着冻疮的阿姨。一个完整的镜头将整个病房的病人具体情况都交代清楚了,也刻画了很多医患关系的细节,使整体叙事更加真实,更打动人心。还有一些长镜头展现了黎主任与记者对话、医护人员讨论病情的情节,一段完整的叙事体现出职业剧的专业性和贴近生活的真实性。

2 其他叙事镜头的运用与分析

曹盾导演在该单元用了很多特写镜头,以细腻的创作引发观众共情。首先,在片头展现了穿戴防护服的细节,体现出了医生的专业素质,表达了对医疗职业的尊重。其次,剧中抢救病人的特写镜头,避开了血腥敏感的画面,减轻观众观看的不适感。再次,空荡荡的武汉大街、暖身子用的白酒、放满了停尸袋的走廊,这些空镜头除了使剧情更流畅、表明故事背景外,实际上也传达了深远的意义,向观众传递了丰富的信息。这些叙事镜头不仅在色调和背景的把控上做到了和当时的大环境吻合,而且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也表现出了导演非凡的功力。

3 结语

《在一起》是一部反映新冠病毒感染期间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疫的时代报告剧,采用了纪实的风格和单元剧手法,基于原型人物的特点和突出事迹进行升华和提炼,通过向观众展现一个个细节,激发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刻画时代精神。而曹盾导演通过运镜和画面上的细节处理,将医院的压抑感和紧迫感刻画得淋漓尽致。另外,他也擅长用医生和病人的支线小故事来打动人心,如周周帮去世的阿姨擦冻疮膏,魏医生对小朱的离世感到自责和无奈。

在电视摄影中,镜头语言已经成为影响影片质量的重要内容[7],像曹导这样用长镜头语言来叙事更是一种独特的写实写意的方法。长镜头的使用值得我们共同学习,笔者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通过长镜头手法拍摄而成的优秀影视作品,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

猜你喜欢

长镜头蒙太奇手法
错位蒙太奇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开化长镜头
浅谈实验影像中长镜头的运用与表现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实践
从叙事的角度谈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