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3-03-20
两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他一路坚持,完成从大学老师到航天员的转变。他就是中国空间站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
朱杨柱出生在江苏沛县,从小就有翱翔蓝天的梦想。读高中时,他与空军招飞选拔失之交臂,在老师和家人的建议下,朱杨柱高考后坚定地选择了国防科技大学。
“当时只报了一个志愿,就是国防科技大学,选择了一个与飞行有关的专业——飞行器系统与工程。我不接受调剂,要考就考最好的。”
2005年,朱杨柱如愿进入国防科技大学,沉浸在自己热爱的飞行专业研究领域。大四那年,正在加紧备战研究生考试的朱杨柱,得知空军面向大学生招收飞行员的消息,再次燃起了飞行梦。
然而这次,他又留下了遗憾。“我进了复选环节,很多项目也过了,就差一点点,又与飞行擦肩而过。”
朱杨柱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在国防科技大学继续深造,从空气动力学到流体动力学,十年潜心研究,在航天飞行领域有了深厚的理论功底,为他日后成为一名航天飞行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初,我国启动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已经在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担任副教授的朱杨柱,再次心动了。
“第三次有机会向自己的梦想再努力一把,没想到意外地走到了复选,后来又到了定选。”2020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他入选为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
第三批航天员要进行八大类、百余项课目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其中,光基础理论学习就包括了高等数学、飞行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宇宙航行学以及航天医学知识等二十几门课程。
朱杨柱说,基于他们自身的知识背景,学习日程一直在往前赶。“举个例子,我们当时上基础理论力学的时候,只用了一上午,后面紧接着要去执行任务。”
除了理论基础,航天员还必须具备实践能力。他们要在中性浮力水槽中模拟进行舱外训练,由于水的浮力和阻力,航天员需要更多的力量和耐力来完成各种动作,这也是航天员训练中最辛苦的课目之一。
虽然辛苦,但朱杨柱却在这项训练中找到了乐趣,甚至经常要求加练。“我比较喜欢水下训练,像飞起来的感觉。训练完回来以后会睡得比较香。身体会感觉疲惫,但疲惫没有影响我的发挥和操作。”
2022年,朱杨柱入选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这次任务中,他主要负责空间站整个飞行器平台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
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神舟十六号乘组是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的首个飞行乘组,作为空间站的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对未来空间站将发挥的作用充满了期待。
“我期待上去以后协助地面人员,让空间站更加稳定高效、长久安全地运行。争取让空间站早出、多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素材点拨】
事在人为,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朱杨柱认为自己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尽自己最大努力的一位。“舍小為大守初衷,滴水穿石心如常,天地一同。”浩瀚太空见证了他的初心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