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2023-03-20邓彩红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3年1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污水处理畜禽

邓彩红

(连州市环境监测站 广东清远 5134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农村人口日趋集中化,农村工业废水以及农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整体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与城市污水收集程度高、处理率高相比,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污水收集率相对较低,使得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污染防治成为社会关注的环境领域之一[1]。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2020 年)》显示,2020年,我国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503.2 万吨、农业源氨氮排放量25.4 万吨、农业源总氮排放量158.9万吨、农业源总磷排放量24.6 万吨,分别占全部废水中的62.1%、25.8%、49.3%、73.2%(见表1),可见,从水环境污染情况来看,农业源污染成为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2]。

表1 2020年全国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及占比情况

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居于首位的分别是黑龙江省、湖南省、江西省和江苏省,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均为广东省最大,其中农业源总磷排放量最大的地区也是广东省。

农村的水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对发展的质量、生产的效率和生活的水平有直接影响,也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农村水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公共产权属性、强外部性及地域差异性等特点,使得农村水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等要求[3]。

1 农村水环境污染成因及特点

2021 年4 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把“生态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章节,提出了四个“禁止”性规定和要求。这也为源头分析农村水环境污染成因提供了路径。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成因主要有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畜禽养殖,以及乡镇企业的工业污染等等。

1.1 农村生活污染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1 年底,我国14 亿人口中,有4.98 亿人为乡村常住人口,若按照人均排水量50L/(人·日),污染物浓度COD300mg/L,氨氮50mg/L,估算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产生量为9.09×105万吨,COD 产生量为5456 万吨/年,氨氮产生量为909.49 万吨/年。农村生活污水分为家庭产生的灰水,以及黑水。其中,家庭产生的灰水主要是日常洗浴、洗涤所用过的水,这些灰水经浴室下水管直接排入周边水体。从污染物含量来看,灰水主要是厨房洗刷用水,以及厕所冲洗用水,其成分较为复杂,且有无机物、有机物,以及一些病原生物等,混杂其间。农村生活污水还包括洗衣排水,这类水质中氮磷含量较高[4~7]。黑水主要是粪便粪水,同一区域内农村住户排放的生活污水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排放的时间随机性比较强。

1.2 农业生产污染

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为19.18 亿亩,耕地面积较大的省份主要为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和新疆等。农业生产中使用到大量的农药、化肥和农膜等,这些也会加剧农村水环境污染。据统计,2021 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与2020 年基本持平,达到26 万吨;农用化肥施用量为5191 万吨(折纯),较2015 年减少了13.8%,化肥施用量连续5 年保持了负增长,但施用量依然较大。过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也加剧了农村水环境污染,加剧水体碱化,使河流中的河虾、鱼减少,打破了农村水环境系统平衡,影响水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其中,氮磷等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加剧农村土壤板结、酸化,肥料中的氮磷污染物随雨水冲刷,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地表水污染。农药的过量使用也会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加剧,增加了后期的治理难度。

1.3 畜禽养殖污染

我国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力地保障了市民的肉蛋等生活供应,但也成为农村生活污水的重要污染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家禽总出栏量157.4 亿只,生猪存栏量44922 万头,较2020 年末增长了10.5%;牛存栏量9817 万头,同比增长2.7%;羊存栏量31969 万只,同比增长4.3%。无论是家畜还是家禽的规模化养殖,都会产生大量畜禽粪污。2021 年全国畜禽粪污排放量达30.5 亿吨,较2015 年相比下降了19.7%,但粪污排放量依然居高不下。

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已经成为农村生活污水的重要污染源及成因之一。由于农村污水管网系统建设不规范,大量畜禽养殖废水未经有效处理即排入周边水体,加剧农村水体氮磷、COD 等污染物超标,尤其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大量畜禽废水排放,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水环境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周边生态环境的水污染。

1.4 乡镇企业污染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底,我国中小微企业达4800 万户,较2012 年末增长了2.7倍。其中,乡镇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呈现出增长态势,乡镇企业规模小,企业主环保意识薄弱,相关的环保设施投入不足,在日常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企业废水直接排放至周边水体。尤其是造纸厂、建材厂、冶炼厂和印染厂等,在生产环节都需要大量水资源,其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有机物、重金属污染物等,极易引发水体污染,危害农村地区的水环境。

2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

随着农村农业规模化生产,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传统工艺技术的生产应用,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畜禽粪污的任意排放,以及乡镇企业污水处理的不及时等等,都会加剧农村水环境污染,影响并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带来危害[9][10]。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索赔成功的关键。人际关系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要搞好与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关系。人无信不立,承包商首先要认真履约,按合同、设计、规范进行施工,加大管理力度,克服各种风险和困难,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给业主带来的损失,保证按质按量完成工程,在业主与监理的心目中赢得良好的信誉。例如,施工现场秩序井然,场容整洁;项目经理能做到有令即行,有令即止。这是索赔得以成功的基础条件,也是承包商赢得未来市场的关键所在。对于直接参与工程管理、熟悉工程的实际过程和情况、在工程建设中有着特殊地位的监理工程师,承包商与之建立友好、和谐的合作关系,用真诚换取其信任和理解,创造索赔的平和气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1 危害人体健康

水是农村地区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水污染直接危害着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尤其是乡镇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含有汞、铅等重金属污染物,化学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镉元素超标,严重破坏农业生产,经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着农村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农村水环境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相关有毒元素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不断累积,破坏着人体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给内分泌系统等造成伤害。据WHO 公布的数据显示,50%左右的癌症是由于饮用了不清洁水所致。

2.2 制约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农村水环境污染会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美丽乡村的提出,就是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美好蓝图和愿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使农村迎来了难得的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但在畜禽养殖、工业发展过程中导致的水环境污染加剧的背景下,势必会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以及农民的身体健康,无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产生不利影响[11]。

2.3 破坏生态环境

水环境属于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污染也是最直接的破坏生态环境的表现之一。大量农村农业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势必会加剧农村周边水域生态环境富营养化,导致水中溶解氧下降,破坏水环境中生态系统的平衡,甚至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打破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影响水体的净化功能。

3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现状

“十三五”时期,国家加大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也为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良好基础,取得了显著成绩。

3.1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投入加大

2021 年12 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累计投入了258 亿元用以支持全国15 万个行政村开展环境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7%,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25.5%。各地相继编制完成了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

3.2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更加先进

3.3 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更为专业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行和维护,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点,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来看,主要委托给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运营维护和管理,约占40%,此外,还有村、镇、县级政府运营。运营的专业化使得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更加高效,污水处理取得了预期效果。

4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根据农村污水治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还存在着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县域及以下农村污水处理规划不足,缺少相应的监管措施,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等等诸多问题。

4.1 污水处理设施有待完善

与城镇污水处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目前农村污水处理方面还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村庄没有必要的污水处理系统。由于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一些已经建成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不高,导致污水收集率较低。尤其是在山区偏远地区,农村人口分布十分分散,只能配套以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综上,从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的硬件条件来看,还需要根据农村现有经济状况,以及农村污水处理的实际需要,持续完善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

4.2 污水处理规划有待精细

根据新修订的环保法,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应实行属地化管理责任,即,县、市、省级政府对其辖区内的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承担主体责任。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存在着县域专项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规划,以及具体的农村污水治理实施方案,使得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缺少统一规划、建设及运行的管理体系。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使得农村水环境治理方面,存在污水治理工程与改厕、饮用水供给、雨水收集等系统之间缺少相应的衔接,影响了农村污水治理效果。

4.3 污水处理监管有待加强

随着农村污水治理投入的陆续加大,以及第三方专业力量的介入、参与,污水处理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并极大地提升了污水处理的专业化水平。但基层环保设施运维的专业力量较弱,人力资源明显不足,对现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缺少专业监管力量。已经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设施实际运行中缺少第三方客观效益评价体系,无论是市级,还是县级,生态环境监管部门专业技术力量匮乏,人员编制不足,专门用以农村污水治理的监管力量较薄弱。

5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把污水治理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针对农村污水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一方面,要切实加大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通过政府财政补贴或者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持续改善农村污水处理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需要各地立足自身实际,统筹协调好县域农村污水治理顶层设计,抓好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规划,从技术引进、工艺选择到日常维护等,均需要结合农村实际。此外,还要强化农村污水治理专业队伍,监督指导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进一步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5.1 加大投入,改善农村污水处理基础条件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针对区域内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进一步加大农村污水处理的投入力度,既要依托中央的财政补助,也要省市县级政府根据属地管理原则,予以相应的财政资金配套,持续改善农村水环境治理硬件设施和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鼓励走市场化之路,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切实扩大农村污水处理经费来源和渠道。将多方筹措的资金用以改善现有的农村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强化农村污水的收集,从源头减少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外排,实现污水的集中式处理。

5.2 立足实际,统筹县域农村污水治理规划

根据《环境保护法》《“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定,积极开展县级农村污水处理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编制的,还需要结合当前农村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及时予以修订和完善,坚持县域规划统筹,乡镇连片推进,村庄整体实施的原则。根据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实际,从生态环保与经济等方面综合评估,选择适宜的、可负担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如,选择人工湿地+生物膜处理工艺技术,不断提升农村污水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污水治理技术体系,包括农村污水治理评估体系,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指南等等。

5.3 强化力量,加强农村污水处理监管指导

要积极培养一支专业化团队,用以支持和协助农村污水治理。以生态环保学科,尤其是污水治理研究方向为纽带,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技术队伍,以团队建设带动农村污水治理的成果积累,以成果积累夯实农村污水的整体治理效果。此外,还要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的监管,利用专业队伍和力量,推动农村污水治理能力的整体提升。要进一步完善合作、激励和监督机制体制,畅通政府、企业、村民自治组织等多方污水处理信息收集,调动各方积极参与决策,提升农村污水完善治理的科学化水平。根据不同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污水治理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持续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此外,要加大农村污水治理的监管,提升各方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共同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确保取得预期实效。

结语

农村水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重要基础性资源,直接影响着发展的质量、生产的效率和生活的水平,也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农村水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公共产权属性、强外部性及地域差异性等特点,使得农村水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等需求。为此,做好农村污水治理,要坚持立足实际原则,从生态环保效益、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工艺技术应用等方面,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切实做好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污水处理畜禽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