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脆弱区农业多功能空间格局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以南疆三地州为例

2023-03-19王艳孙朔

新疆农垦经济 2023年2期
关键词:南疆县域空间

○ 王艳 孙朔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发展阶段[1],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农业多功能成为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2]。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要求,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生态脆弱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日益加快[3-4],而农业内部功能结构失衡却加剧了生态脆弱区的环境恶化,造成生态矛盾逐渐锐化,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因此,研究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多功能对促进生态脆弱区的经济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多功能农业理论的诞生是对农业生产主义危机的一种应对方式,实际上是对农业的生态环境、文化习俗、自然景观等多元化功能的倡导,各功能之间具有“零和”效应或者“多元共赢”的特点。农业多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取向和热点问题,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将农业多功能定义为除具有生产农产品的基础功能之外,还履行地域、生态、经济和社会保障等其他多元化功能[6-7]。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对农业多功能的划分方式和功能定义也逐渐多元化,以吕耀[8]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按照直接功能将农业多功能分为生产、经济和生态功能,并且各功能之间通过内部系统的自平衡达到一种协调发展状态;除此之外,众多学者重视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间接功能,突出农业与其他产业的交互,考虑到各功能的分异、演变与自然地域分异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密切相关,将农业多功能分为生产、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休闲旅游等多样化功能[9-12];从农业多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看,目前并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大多都是基于农业多功能的分类来展开,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所采用的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同时,农业多功能的评价方法较多,主要包括综合指数法、熵值法、功能评价法、快速聚类法、动态因子分析法、多维评价模型等方法[13-16];从研究区域的范围来看,农业多功能的研究单位大多基于行政区划,且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原因,较少涉及到生态脆弱区等特定区域[17-18];从驱动因素研究来看,研究数量较少且角度不一,刘建志等人[18]从农业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两个角度对农业多功能进行了驱动机制分析,而高洁宇等人[16]则借助“三生”空间视角对驱动农业多功能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综上,农业多功能研究已初步形成研究框架和方法体系,但研究区域和研究尺度的选择较为单一,对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关联、集聚格局的分析不够深入和全面,并且缺乏基于地理空间视角对特定区域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布差异影响因素的多维定量分析。鉴于此,本文以典型生态脆弱区——南疆三地州为例,选择24个行政县域为评价单元,构建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功能评价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借助stata、ArcGIS、AI、Geoda等软件,深入分析南疆三地州24个县域农业多功能的空间分异和关联格局特征,探究其背后的驱动因素,为生态脆弱区农业内部功能优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区域、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南疆三地州,下同),共24个县域(市)[19]。南疆三地州土地面积46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土地面积的28%,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生态脆弱区。截至2020 年底,总人口为7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比重为75%,区域农业总产值达到418亿元,农业在南疆三地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的发展关系着南疆三地州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以及产业融合的实现。南疆三地州自然条件较差,沙漠、戈壁和山脉广布[19-20],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干燥少雨,属于极度干旱区,地表水主要来自河川径流和冰川融化后的雪水,地震、山体滑坡、风沙、干旱、荒漠化、盐渍化等问题频发[21],地区经济发展受限。因此,本文选择南疆三地州24 个县域作为生态脆弱区农业多功能的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1.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参考现有对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依据代表性、可操作性、独立性和可拓展性原则,结合以南疆三地州为代表的生态脆弱区的实际情况,将农业多功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农产品供给、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涵养、休闲文化功能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见表1)。

表1 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农产品供给功能主要集中于农业的生产活动方面,包括农产品的产量、种类、质量等情况[22]。随着农业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南疆三地州农产品供给质量和稳定性都得到大幅提升,并且打破了经济作物只有棉花的单一局面,其他农产品占比迅速提升并快速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因此,从粮食供给能力和非粮供给能力两个要素层面对南疆三地州农产品供给能力进行评价测度。

经济发展功能是指农业在满足人类基础生存需求的同时还具有深化产业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能力。现代农业作为南疆三地州工业化发展的基础支撑,不断通过与其他非农产业的融合来推动自身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此外,由于生态环境承载力限制,南疆三地州农业的经济发展功能越发依赖农业科技的支撑。因此,从经济比例、经济效益、科技赋能三个要素层面对南疆三地州农业经济发展功能进行评价。

社会保障功能主要是指农业为从业者提供工作岗位的多少和收入水平高低的能力。南疆三地州生态环境极度脆弱,这使得以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为核心的农户发展基础较弱,社会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较低[23]且收入能力有限,其农业的社会保障功能更加注重提升相关从业者收入水平的能力。因此,将社会保障功能划分为就业收入和就业机会两个要素。就业收入依据南疆三地州实际选取人均耕地面积、劳均第一产业增加值两个指标。就业机会选取乡村农业就业率与地均机械总动力两项指标,鉴于农业机械会对农业劳动力形成替代,压缩农业劳动力的生存空间,因此将地均机械总动力归为负向指标。

生态涵养功能与地形地貌以及水热气候条件关系紧密,主要包括农业的生态基底和环境质量[24]。南疆三地州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极度短缺,且土地荒漠化严重,故选取自来水受益村个数占比、生态用地面积占比来对南疆三地州的生态基底进行表征。南疆三地州地处“绿洲—荒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土壤贫瘠且抗干扰能力弱[25],极易受到损害,故选取化肥施用负荷与地均地膜使用量两项负向指标来对南疆三地州生态涵养功能的环境质量进行表征。

休闲文化功能主要包括休闲旅游与文化传承两个要素。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过90%,各县域的农业生产活动处处体现着少数民族的文化与习俗特征,因此,选取民族特色星级旅游资源占比和农家乐星级旅游资源占比来对休闲旅游要素进行表征;选取人均文体场馆个数和文化遗产与常住人口比例对文化传承要素进行表征,主要衡量农业所能发挥出的文化传承与保护能力。

2.多功能评价方法。以上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作为基础,对上述南疆三地州各个县域的农业多功能发展指数进行评价。首先,选用极差法对各指标进行去量纲化标准处理。其次,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将熵值法与复相关系数法相结合,采用乘法合成方式确定指标权重并得到农业各功能的发展指数,公式如下:

式中,Fm代表南疆三地州各县域农业的农产品供给、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涵养和休闲文化功能的发展指数;Wmk与fmk分别为m功能中k指标的指标权重和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地州层面农业各功能发展指数为全部县域相加得到。

3.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是一种衡量空间相关性与集聚性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全局Moran’s I 和局部Moran’s I,其公式如下:

全局Moran’s I指数:

局部Moran’s I指数:

4.地理探测器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是一种能够借助GIS空间叠加技术来对驱动因子进行识别的模型[22-23]。构建南疆三地州农业多功能驱动因素决定力指标,借助探测工具分析各因子对农业多功能的驱动力大小,公式如下:

式(6)中,nh为因素X的类型h内的样本数;n为研究区域范围内的所有样本数;σ2为整个研究区域的离散方差。当因素X对农业多功能性具有决定力时,每个类型的离散方差会σ2较小,类型之间的离散方差会较大[23]。

(三)数据来源

河流水系数据来源于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resdc.cn/);高程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www.gscloud.cn/);农田生产潜力数据集来源于资源环境科学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http://www.resdc.cn/)[24]。南疆三地州各县域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2020 年《新疆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地区县域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各地州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等公开信息。各县域星级旅游资源由新疆文化和旅游厅官网(http://wlt.xinjiang.gov.cn/)公示名录汇总整理所得。选用均值插补法对数据中的缺失值进行处理,并根据有效性原则将负值计为0。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农业多功能空间格局分析

1.农业多功能测度结果。根据农业多功能评价方法,测算出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农业多功能发展指数为0.311。其中农产品供给功能发展指数为0.093,经济发展功能发展指数为0.047,社会服务功能发展指数为0.048,生态涵养功能发展指数为0.056,休闲文化功能发展指数为0.067,农业各功能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业内部功能结构有待优化。具体而言,麦盖提县的农业多功能发展指数最高,其值为0.458,皮山县的农业多功能发展指数最低,其值为0.219,二者相差0.239。利用ArcGIS 软件,采用自然断点法将南疆三地州24个县域的农业多功能发展水平划分为5 个等级(见表2)。结果显示,南疆三地州各县域农业多功能水平呈现“双波峰”分布特点,在较低和较高水平处达到波峰,占比分别达到29.17%和33.33%。其中,经济发展功能县域差异相对较小,较低水平和中等水平县域个数占比分别达到25%和29.17%,较高水平处达到峰值,为33.33%;农产品供给、社会服务、生态涵养和休闲文化功能皆以中等水平为主,县域个数占比分别达到41.67%、29.17%、45.83%和33.33%。

表2 南疆三地州各县域农业多功能等级统计情况 单位:%

2.农业多功能关联格局分析。运用GeoDa 软件对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全局莫兰指数及其显著性水平进行测度、检验与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水平的全局莫兰指数为0.226,农产品供给功能、经济发展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生态涵养功能和休闲文化功能的全局莫兰指数分别为0.226,0.170,0.146,0.223 和0.131,农业各功能的全局莫兰指数越高,就代表该功能的空间分布集聚程度越高。除休闲文化功能外,其他功能的Z值均大于1.96(10%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为了进一步揭示南疆三地州各县域农业多功能水平的集聚格局和集聚效应,采用局部莫兰指数对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水平进行分析(见图1)。根据局部莫兰结果,可以将南疆三地州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即高—高集聚(“H—H”型)、高—低集聚(“H—L”型)、低—低集聚(“L—L”型)和低—高集聚(“L—H”型)。

图1 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LISA集聚图

结果显示,农业多功能“H—H”型县域主要集中在喀什地区,以莎车县和叶城县为主,说明该地区得益于喀什三角洲绿洲地区的地缘优势,自然地理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交通系统相对发达,农业多功能发展较好,空间集聚效应较高;“L—L”型县域主要集中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下同)的乌恰县以及和田地区的洛浦县、和田县,说明两个地区边缘、闭塞、脆弱的自然生态条件都严重限制了农业等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受限,内外交通不便,农业多功能发展较差,空间集聚效应较低。其中克州主要是受制于帕米尔高原的地势影响,全州山地面积占比达90%以上,自然地理环境封闭,地区对外交流和交往受限;而和田地区处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属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形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县域之间的道路可达性较差,难以形成较为强势的空间集聚效应。

3.农业多功能空间格局特征。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整体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呈现“单峰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即整个南疆三地州以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为“峰顶”向四周逐渐递减(图2a)。具体来看,喀什地区、和田地区是农业多功能的高水平和较高水平集聚区,主要包括高水平的1个县域(麦盖提县),以及较高水平的叶城县、泽普县、策勒县、墨玉县等8个县域,这些县域大多位于山前冲积带以及河谷平原区,农业基础资源丰富,农产品供给、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涵养和休闲文化功能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等水平的县域空间分布以高水平和较高水平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呈“插花式”空间分布特征;较低水平和低水平县域主要集中分布位于南疆三地州西北部的克州,零星分布在南疆三地州的中部地带,包括阿图什市、阿合奇县、乌恰县、皮山县等10 个县域,这些县域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海拔高,地势崎岖,农业基础资源相对缺乏,农业多功能发展较差。

从南疆三地州农业各功能的分布形态来看,各功能之间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具体来看:

(1)农产品供给功能。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农产品供给功能空间分布呈现“三段拼接式”格局(图2b),西北段以喀什地区的疏勒县和疏附县为核心向四周逐渐降低,中部段以泽普县和叶城县为核心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东部段以民丰县为核心向西侧逐渐降低。具体来看,三段拼接地带皆分布有农产品供给功能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县域,主要包括疏勒县、疏附县、叶城县、泽普县、麦盖提县、策勒县等7 个县域,这些县域大多位于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绿洲地区,土壤肥沃,耕地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便利,棉花、大枣、石榴等农作物单产较高;中等水平的县域空间分布呈现“插花式”特征;较低水平和低水平的县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阿图什市、阿合奇县和中部地带的皮山县、和田县等7 个县域,西北部县域属于边境高寒地区,受到帕米尔高原影响,地势高低起伏,不利于农作物种植,粮食供给、非粮供给能力较低,而中部地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属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形区,分布有大面积沙漠、戈壁滩和盐碱地,土壤贫瘠,环境恶劣,农业生产条件较差,适宜生长的农作物种类单一,导致非粮供给能力较低。

(2)经济发展功能。南疆三地州农业的经济发展功能空间分布格局与其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耦合关系,三地州农业的经济发展功能水平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一致,均呈现喀什地区水平最高、和田地区次之,克州再次的“梯度式”分布格局(图2c)。具体而言,喀什地区是整个南疆三地州经济发展功能的高水平、较高水平最集中的地区,以麦盖提县、叶城县、巴楚县、伽师县、疏勒县、泽普县等8 个县域为代表,依托于喀什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较快,地区生产总值较高,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中等水平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区中部以及和田地区东部,呈块状分布;低水平和较低水平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和中部和田地区的部分县域,主要包括克州、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下同)、和田地区的洛浦县等8个县域,受帕米尔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影响,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且难度大,导致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无法对县域农业产生强势的赋能作用,农业经济效益较低[25]。

(3)社会服务功能。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社会服务功能分布呈现“双峰型”空间格局,从麦盖提县、叶城县一带和于田县向两侧逐渐降低,一个“高峰”是麦盖提县,另一个“高峰”是于田县(图2d)。根据功能评价结果显示,县域农业社会服务功能水平介于0.017~0.119,跨度相对较大。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县域集中在喀什地区,以麦盖提县、岳普湖县、疏附县、叶城县和泽普县为主,该区域位于喀什三角洲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禀赋较高,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较好,农业就业率高,农业就业收入相对较高,农业社会服务能力较强;中等水平县域数目较多且空间分布较为零散,主要包括喀什地区的塔县、疏勒县、伽师县、英吉沙县等、和田地区的民丰县等7个县域;低水平和较低水平主要分布在克州以及和田地区,以乌恰县、阿克陶县、和田县、墨玉县等11 个县域为代表,县域人均农业产值与耕地面积较小,农业就业率和就业收入较低,农业社会服务功能发展水平较低。

(4)生态涵养功能。南疆三地州农业生态涵养功能县域分布呈现“分割对称式”空间格局,以和田县和墨玉县西侧县域行政边界为分割线,左右两侧皆呈现自西向东递减态势(图2e)。分割线左侧主要分布有克州和喀什地区,高水平和较高水平县域主要分布在西侧山脉地带,包括阿克陶县、塔县等3 个县域;分割线右侧主要是和田地区,高水平和较高水平县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带,以和田县等4 个县域为代表,上述生态涵养功能高水平与较高水平县域均分布在原始自然生态保持较好的地区,地形地势条件复杂,农业生产多以生态保护为主,农业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优良生态产品的价值跃升,并且伴随着《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治理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与落实,各县域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恢复和保持,农业的生态涵养能力也不断得以提升。中等水平县域集中分布在高水平和较高水平县域两侧,主要包括于田县、麦盖提县、皮山县、乌恰县等11个县域。

(5)休闲文化功能。南疆三地州农业休闲文化功能空间分布态势较为随机,呈“多点分散式”分布格局(图2f)。具体来看,农业休闲文化功能高水平、较高水平县域主要分布在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包括高水平的塔县、和田市和墨玉县,以及较高水平的喀什市、莎车县、麦盖提县、策勒县、于田县,这些地区得益于西部帕米尔高原、南部喀喇昆仑山、中部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形分布,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且这些县域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依托于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农业休闲文化功能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等水平县域主要集中在克州与和田地区,包括乌恰县、阿合奇县、和田县、洛浦县等8 个县域;低水平和较低水平县域分布较为零散,主要包括阿克陶县、巴楚县等8个县域,这些地区高原、山地和荒漠地形广布,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县域交通网络布局与完善,地区对外交流和交往受限,导致农家乐等相关旅游业客流量相对较低,无法形成产业化优势,农业的休闲文化特色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农业多功能驱动因素

1.驱动因素指标选取。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发展及分布的驱动因素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此,参考现有研究并基于南疆三地州的现实情况,从自然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非农化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5个角度入手,选取高程等9个二级指标构建生态脆弱区农业多功能驱动因素指标体系(见表3),利用地理探测器计算各驱动因素的值,探测各驱动因素的决定力大小。

表3 农业多功能驱动因素指标体系

自然资源条件是指农业的资源禀赋,主要包括地形地势、气温降水、水土资源等,是农业多功能演变的稳定性因素。南疆三地州气温等地带性因素起伏差异不大,地形地势和水土资源等非地带性因素对各县域的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因此选取高程(Dem)、农田生产潜力(Pcy)和劳均耕地面积(Pca)来对自然资源条件进行表征。区位条件的优劣关系着各县域自身自然资源条件的开发和优势利用,因此选用距地级市的距离(Dis)对南疆三地州各县域的区位条件进行表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农业多功能演化发展的重要拉力,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对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选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Pgdp)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表征。工业化、服务业发展、城镇化等非农化水平的变化会引起农业多种功能需求的变化,驱动农业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从而推动农业结构和农业多种功能组合的变化,选用二产增加值比例(Sip)和三产增加值比例(Tip)来对非农化水平进行表征。市场需求是驱动农业多功能持续发展的主要作用力,市场对于多元化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为农业经营者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选取人口密度(Pd)和城镇化率(Ur)对市场需求进行表征。

2.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是农业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作用、交互影响的结果,根据探测结果显示(见表4),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主要以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其中自然资源条件和非农化发展水平是其主导因素。

表4 农业多功能驱动因素决定力

根据各探测因素作用强度的大小来看:

(1)自然资源条件对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力最强。高程对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力是为0.841,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在所有二级探测因子中排位第一,是主导因素。高程不仅会对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分布地有重要影响,还会通过影响河渠的走向与分布从而影响县域农业多功能的空间分布。农田生产潜力对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力为0.410,劳均耕地面积的驱动力为0.401,二者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二者对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农田生产潜力的驱动力作用强于劳均耕地面积。对于南疆三地州各县域来说,农田生产潜力高的地区其农产品供给功能的拓展空间更强,能够吸纳更多的农业劳动力,也有利于农户获得更多的收入和既得利益,更有利于农业多功能发展水平的提升。

(2)区位条件在一级探测因子中排位最后,对南疆三地州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力较弱,其通过距地级市距离这个二级探测因子来进行表征,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虽距离地级市远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县域区位条件的优异程度,但由于南疆三地州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级市对周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区位条件并未对县域农业多功能的空间分异产生较大的影响。

(3)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力为0.302,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有着显著的驱动作用。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高的县域,会聚集各种先进的生产要素,中产阶层不断壮大,对高品质农产品、农业休闲体验功能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农业效益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业多功能得到快速发展。

(4)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对县域非农化发展水平的依赖性较强,在一级探测因子驱动力排名中仅次于自然资源条件,二级探测因子驱动力结果排名显示二产增加值比例驱动力为0.633,三产增加值比例为0.739,二者皆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的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农业多功能快速提升。

(5)市场需求由城镇化率和人口密度进行表征,探测结果显示,城镇化率对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力为0.656,高城镇化率会带来对高价值的经济作物、园艺作物以及农业旅游的高市场需求,有助于提升农业现代化,带动农业多功能发展,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人口密度对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作用较小,为0.390,表明其对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作用相对较小。南疆三地州的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尽管农闲时农村人口会向周边城镇流动,但现阶段由于政府调控,目前人口流动并未对各县域农业多功能造成较大影响[26]。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在充分挖掘农业多功能各功能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生态脆弱区的共性以及南疆三地州的特性,从农产品供给功能、经济发展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生态涵养功能和休闲文化功能构建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南疆三地州农业多功能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测度,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考察了县域尺度农业多功能的空间聚集情况,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发展呈现“双波峰”分布特点,在较低和较高水平处达到波峰,县域之间差距较大,存在显著的空间极化特征。农业各功能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农产品供给功能的发展水平最高,休闲文化、生态涵养功能的发展水平次之,而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功能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业内部功能结构有待优化。

2.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农业多功能“H—H”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喀什地区,以莎车县和叶城县为主,“L—L”型县域主要集中在克州的乌恰县以及和田地区的洛浦县、和田县,其余县域未呈现集聚特征。

3.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多功能空间分布呈现“单峰型”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结构,即整个南疆三地州以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为核心向四周逐渐递减。各分功能空间分布也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农产品供给功能空间分布呈现“三段拼接式”格局,经济发展功能呈现喀什最高、和田次之,克州再次的“梯度式”分布格局,社会服务功能分布呈现“双峰型”空间格局,生态涵养功能呈现“分割对称式”空间格局,休闲文化功能空间分布态势较为随机,呈“多点分散式”分布格局。

4.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主要以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要素为主,其中自然资源条件和地区非农化发展水平是其主导因素。

(二)对策建议

针对生态脆弱区农业多功能测度反映出来的问题,结合南疆三地州的现实情况以及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需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坚持功能拓展,优化内部功能结构。南疆三地州目前农业多功能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内部功能结构失衡问题,因此,在推进农业多功能整体发展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还要兼顾功能之间的协调发展。在稳步提高农业多功能经济发展效益的基础上,还要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社会服务的持续性优化,促进生态涵养功能的持续转化和休闲文化功能的快速延伸,统筹推进农业多功能的深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坚持互联互通,缩小区域差距。合理利用南疆三地州农业多功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空间集聚现象,鼓励各县域加强同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借助喀什地区高值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空间扩散效应带动低值县域农业多功能的快速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农业多功能发展水平,促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坚持科技赋能,推进产业化发展。高程等自然资源环境要素对南疆三地州农业多功能的发展限制较大,而二三产增加值比例、城镇化率等社会经济因素能够快速、直接驱动农业多功能的优化与提升。因此,南疆三地州各县域应该加快地区非农化发展水平,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持续性推进农业内部功能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利用电商企业的商贸流通渠道,为农业多功能开辟新的市场、提供新的需求。

4.坚持因地制宜,强化特色优先。南疆三地州各县域可坚持因地制宜、特色优先的原则制定地区农业多功能发展政策,扬长避短,稳住农产品供给功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农业+旅游”的新业态新模式,通过生态涵养功能和休闲文化功能的快速提升带动农业多功能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南疆县域空间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空间是什么?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创享空间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筑梦南疆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
新疆南疆一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