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铜镜上的官职职能考
2023-03-18王开尹钊余松延
王开 尹钊 余松延
历代王朝都有着其独特的官制,一方面体现了帝王的施政方略、对各阶层的处理态度,另一方面反映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变革。铜镜是古代照面的青铜器,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用品,铜镜中装饰题材的应用有着严格的礼制。本文以铜镜为基础,希望能通过对汉代官制的分析理清汉代官职及其职能。
“中国古代的封建官制既控制官员本身,又为专制统治服务,是封建统治者用以调节封建社会各阶级、阶层矛盾的工具系统。”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官场文化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铜镜属于青铜器,是古代一种较为重要的生活用品,主要功能为照面。古人对于铜镜的装饰极为考究,纹饰和铭文也大都遵循礼制。后铜镜多作为随葬品出现,铜镜的大量留存与出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去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
汉代铜镜的解读与研究
图一,湖北鄂州博物馆藏:变形四叶对凤镜。其外十六内向连弧纹内有奇禽异兽纹,四叶间图案化的对凤纹,对凤头上方各有一铭,合为“大宜天子”。
图二,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汉善铜四神博局镜,云气纹缘。直径20.5厘米。内放十二乳与十二地支铭相间布列。外区铭文为:“新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左龙右虎掌四彭,朱爵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刻娄博局去不羊,家常大富宜君王。”
图三,湖北鄂城出土的汉对置式神兽镜。四组神人、四兽相间环列,神人为西王母、东王公、伯牙抚琴。外区半圆方枚,方枚中各一字,合为:“天下作镜明而清,服者宜先皇。”
图四,汉善铜七乳神人禽兽纹镜。禽兽画纹带缘,直径27.5厘米。此镜铭文80余字。外区写着:“汉有善铜出丹阳,炼制银锡清而明,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服其居中央,常保二乐□昌。寿如金石之侯王。”
图五,东汉新兴几何纹简化博局镜(拓片)。直径13.5厘米,外围双线方格,T形纹及八乳钉间填以云纹。一周铭文为:“新兴辟雄(雍)建明堂,然于举土列侯王,将军令尹民户行,诸王万舍在北方,乐未央。”
图六,善铜七乳神人禽兽纹镜,直径20.4厘米。内区铭文为:“角王巨虚日得喜,延年益寿去恶事,长乐万世宜酒食,子孙具,家大富。”
图七,始建国天凤二年四神博局镜。直径16.6厘米,缠枝叶纹缘,叶纹婉转华美。博局纹将内区分为四方八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位居四方一区内,另一区分别配置鹿、禽鸟、羽人及蟾蜍。
图八,河南南阳市博物馆藏:汉元兴元年变形四叶兽首镜。四叶内各有三字铭文,合为:“富且昌,乐未央,师命长,宜侯王。”四叶间各一兽首。外区铭文为:“元兴元年五月丙午日,天大赦,广汉西蜀,造作尚方明竟,幽湅三商,长乐未,宜侯王,富且昌,位至三公,位师命长。”
图九,河南洛阳涧西东汉墓出土的汉变形四叶夔凤镜。四组夔凤相交,构成了一个四尖出和四凹弧的方形图形。其外十二内向连弧纹。蝙蝠形四叶内各一字铭,连读为“位至三公”。
图十,湖南郴州东汉墓出土的汉变形四叶对凤镜。素宽缘,直径17厘米。四叶间为图案化的对凤纹,四方委角内各一字铭,合起为“位至三公”。
图十一,毋相忘蟠龙单列草叶镜。河南南阳西汉中期墓出土,直径20.5厘米。伏兽纽,兽头前伸,突出双眼,身躯宽扁,刻画十分细致。内有铭文曰:“镜以此行,服者君卿,所言必当,千秋万岁,长毋相忘。”
图十二,湖南长沙东汉墓出土的汉吾作对置式神兽镜。方枚中各有四字,合为:“吾作明竟,幽湅三阳,周刻列记,□□万象,帛□作禺,众神见容,天守四首,东王父西,王母仙人,三月三日,三公九卿,延年益寿,与师命长。”
图十三,汉太康三年对置式神兽镜。直径13.6厘米,内区二组一神两兽,隔钮对置,神人为东王公、西王母,两侧有小鸟。镜缘铭文为:“太康三年十二月八日□贺□为扬州平士。三公九卿十二大夫,宜吏人。訾财千万,子孙富。”
图十四,建安廿一年对置式神兽镜。直径13.3厘米,湖北鄂城其外区半圆方枚,方枚中各有一字,铭文模糊难以释读。镜缘铭文为:“□安廿一年四戊午朔十九日,□□日也,□其者,会稽所作,中有六寸一千也,人者服之千万年长仙,作吏宜官,吉羊,宜侯王,家有五马千头羊,一羊死六子见……”
图十五,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始建国二年新家镜。锯齿纹外有铭文一周五十二字:“唯始建国二年新家尊,诏书□下大多恩。贾人事市,不躬□田。更作辟雍治校官,五□成熟天下大安。有志之士得蒙恩,宜官秩,保子孙。”
图十六,上海博物馆藏:汉尚方七乳禽兽镜。直径15.6厘米。外区尚方铭:“尚方作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
图十七,湖南省出土的汉尚方七乳四神镜。外区铭文为:“尚方作镜大毋伤,巧工……女为妇人男为卿。”
图十八,湖南长沙东汉墓出土的汉吕氏五乳羽人龙虎鏡。外区铭文为:“吕氏作镜自有纪,长保二亲□孙子,辟去不羊宜古市,为吏高升居人右,寿如金石。”
铜镜中的官职铭文透露出的汉代官职功能
在这十八面汉代铜镜中出现了很多官职,如天子、侯王、太师、三公、卿、中尚侍、大夫、将军、令尹、校官、尚方、吏等。虽然汉代的官职和权限多有变化,但可以简述如下:“万岁”是我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之一。上古时期传说有三皇五帝,夏、商、周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天子。战国末年秦国国君嬴政统一六国后,始定皇帝称号,自称为始皇帝。为让后代传之无穷,又称为万岁。同时皇帝也被称为君、天子、陛下。君主的称呼还有很多,譬如万岁、王乘、圣上、上、皇上、至尊等。
“王侯”是一种爵位,爵位是由帝王根据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而授予的一种称号。汉代爵位分王、侯两种:同姓封王,称诸侯王;异姓功臣封侯,通称列侯。列侯根据食邑多少分等,万户侯为最高侯位。在封国内,诸侯世代掌握统治大权,同样设立管理机制。
汉代中央政府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一是外朝官,自丞相、公卿大夫以下至六百石行政官;二是内朝官,也叫中朝官。还有给事中、尚书、左右曹、中常侍、诸郎、博士等;三是宫官,包括詹事、内侍等在内的太子官、皇太后宫官、皇后宫官。关于汉代的机构名称,《左传·隐公七年》注疏说:“自汉以来,三公所举谓之府,九卿所居谓之寺。”我们将汉代政府组织机构简列为下图。
汉王朝在皇帝之下增设了“上公”之职(即太师、太傅、太保),上公在朝廷中官尊位崇,待遇优厚,政治生活待遇虽在三公之上,但无实权,仅“掌以善导,无常职”(见《后汉书·百官志》)。汉代的政治核心是“三公府”和尚书台,丞相是国家政务的实际负责人,职责一是封驳与谏诤,二是推荐任免官吏,三是代表百官,四是主管计考课、奏行赏罚,五是监测百官、执行赏罚,六是掌司法、受理各郡上述案,七是将兵征讨之权。太尉府是以太尉为首长的全国最高军事机关,掌武事,相当于后世的国防部。它的职权一是掌管军政,考核武职官员,二是掌武事,受皇帝的命令,统兵征战,三是参与郊祀,四谓“主天”,五是谏诤。御史大夫府是一个中枢决策机构,地位仅次于丞相府,类似皇帝的秘书处,但又有监察机关的性质。它的职能一是辅佐丞相,“受公卿奏事”,二是监督、监察,举劾按章,三是监郡监军,四是掌管律令,承办皇帝交办的司法审判任务。
秦汉时期,究竟哪些高级官员可以称为卿呢?还有些争论:“自太常至执金吾,秩皆中二千石”。其中包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板内史、少府、中尉,这些官吏在《后汉书·百官志》中就直接称为某某卿。金吾虽和以上诸卿一样为“中二千石”,但没有标明一个“卿”字。标明“卿”字的共九个。例如在御史府管辖的少府寺,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少府,掌山海地泽之税,以给供养。”但少府所管的是皇家的私家财产,少府属官甚多。
对少府中的尚方,师古说:“尚方主作禁器物。”其所制作,当系镂镶金银珠玉等贵重物品。《后汉书·百官志》尚方令本注曰:“掌上手工作御刀剑诸昊器物。”除银锭之外,鼎、壶、钟、镫、鐎斗,大概都是镂镶金银的上好器物,尚方所造的弩机、宝剑也是上好的精品。
另外,皇帝还设立专门修撰史籍、管理律法、珍藏古本的官职。如千年两司马的司马迁之父便担任太史令一职,后司马迁也曾担任这一职务。吴中四杰的高季迪曾担任翰林院编修。在政府之下还设立了各种地方官制,下面我们就来分析铜镜中官职的职能和位置。
图一、图二、图三中的天子、君王、皇都是皇帝的尊称,图四、图五的王侯即皇帝分封的功臣,具有封国的统治大权。图六、七、十一中的太师即上面介绍的上公,而图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三的三公是行政机构的最高领导人,所以铜镜上的铭文很多,图十、十一、十二、十六中的卿,正是上面介绍的三公的直属机关,权限也很大,所以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图十三中的常侍是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西汉前期只有常侍之名,或称常侍郎,为郎官之一,获此号者多為皇帝爱幸之臣,武帝时东方朔曾为常侍郎。中常侍之名出现于西汉晚期,元帝时有中常侍许嘉。图五中的将军,它属宰相和太尉府管辖。相对官职最高的是一品:大将军;二品: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镇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征东、征南、征西、征北(以上为四征将军)、镇东、镇南、镇西、镇北(以上为四镇将军)。图五中令尹一职,辅佐楚王掌管全国军政事务,为楚国最高官职。在汉代铜镜中,拟默认为大官。图十二中的大夫,我们认为可能是三公之一,御史大夫的简称。图十五、十六是尚方,属少府,为宫廷准备衣食住行。图十四是校官,校官是管理学校的官员。颜师古注:“校亦学也。”汉以后,图十、十二、十七的吏指没有品级的官员或吏卒。在这些铜镜的铭文中,官吏职位的出现大多表现为当时人们对升官的祈求,但也为我们了解汉代的官职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资料。
结语
汉代铜镜以细致的纹饰、精湛的技艺反映了汉代青铜的发展史,映射出古代匠人创作的匠心,体现了当时铜镜制作工艺的水平。它既是人们欣赏的对象,更重要的是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它可以使我们间接地看到汉代尘封的王国沧桑,诸侯王权;飞扬的奢华岁月、歌舞宴乐;绽放的生活时尚,幻灭的永生之梦。同时它对汉代的社会历史、典章制度、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不断的研究中,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汉代思想、科技、历法、文学的辉煌,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也许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