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浅析

2023-03-18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渣场料场水保

李 想

(山合林(北京)水土保持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

工程设计文件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以下简称“水保方案”)编制的基础性材料,本文所述工程分析是对工程设计文件的研究分析、提炼和总结。工程分析成果是“水保方案”编制中对主体工程评价的依据;工程分析成果直接关系“水保方案”编制的核心内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因此,对工程设计文件的精准理解和把握十分重要。工程分析包括工程组成及主要工程设计、工程用地、动用的土石方、施工组织设计、弃渣处置、表土保护等内容[1]。

1 工程组成及主要工程设计分析

1.1 工程组成、布局及防护措施分析

1.1.1 工程组成、布局分析

1)工程组成:工程组成是指各种永久建(构)筑物(以下称“分项工程”),也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组成是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防治分区划定的基础,也是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保持监测的基本单元,更关系到工程建设用地面积和水土保持边界条件。

2)工程布局:工程布局是指各个“分项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其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关系到用地、防洪、土石方等内容,也影响水土保持关注的取(弃)料场、施工布置、迁建工程等方面内容。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建设条件亦是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的边界条件,工程总体布局图及“分项工程”平面布置图是水土保持措施布局的背景底图。

因此,工程组成和布局是“水保方案”编制的控制性内容之一。以铁路工程为例,通过工程设计文件研读,主要提炼的内容:

1)铁路工程一般由路基、隧道、桥梁、站场工程等多个分项工程组成,每个“分项工程”又由多个子项目组成。比如:新建铁路西安至十堰线工程新建正线全长 255.75km,由多个路段组成;设车站7 个(新建6)、桥梁63 座、隧道41 条。依据工程组成梳理建设内容和工程布局,理清各“分项工程”相对位置关系,查明建设条件,提取工程总体布置图及单项工程布置图。

2)有多个子项目的“分项工程”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子项目作典型介绍,比如:①典型路基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填方、挖方和半填半挖路段;②典型桥应选“涉及水域的桥”和“不涉及水域的高跨桥”;③典型站场应选“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和下沉站场”,然后列特性表统计各“分项工程”全部子项目的技术指标。

3)①路基工程、站场工程特性表应体现路段桩号、站场名称和位置、征地、土石方、硬化面积、植物绿化面积和防护工程等技术指标;②桥梁工程特性表应体现桥梁名称和位置、规模、桥梁跨越对象、征地、土石方、硬化面积、植物绿化面积和防护工程等技术指标,跨越水域的还应体现水中墩和施工期间导流工程情况;③隧洞工程特性表应体现隧洞及施工支洞名称、位置、长度、征地、土石方、硬化面积、植物绿化面积和防护工程等技术指标。

4)“分项工程”应介绍主体设计文件中推荐方案的建设内容及设计成果,设计依据和原则等内容无需赘述。“分项工程”中的防护措施、绿化美化措施无需介绍设计过程,以典型工程为例介绍各项防护措施的位置、结构类型、断面等即可,列表统计“分项工程”的各项防护措施数量。

5)“分项工程”应侧重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建设内容,如扰动地表破坏植被、涉及土石方等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建设内容;属于上部结构、设备安装等建设内容无需体现在“水保方案”中。

6)点式工程比如站场工程,应采用典型站场介绍其平面和竖向布置。

7)“分项工程”应介绍用地范围,比如不涉及水域的桥梁、有保护用地的站场,其桥下征地宽度、站场保护地征地宽度是水保措施布置的必要边界条件。

8)工程总体布置图应体现所有“分项工程”的位置,相关的地形地物、河流水域、交通道路、工矿企业、居民点等;典型工程应提供平面布置图。

1.1.2 “分项工程”各项防护措施分析

“分项工程”的各项防护措施是评价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基础性材料,由此界定是否纳入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比如截排水、防护拦挡、植物等措施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纳入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典型设计,纳入水土保持典型设计中。因此,“分项工程”各项防护措施分析是“水保方案”编制的重要环节。

研究各“分项工程”中主要建(构)筑物设计,理清建(构)筑物的防护措施设计内容,提取典型设计和图件;提取主要建(构)筑物总体布置图,查明其边界条件,为后续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典型设计奠定基础。

分析总结不应拘泥于纳入“水保方案”的防护措施设计内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防护拦挡措施皆应进行分析总结统计。全面分析统计防护措施目的如下:

1)对于不纳入“水保方案”但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防护措施:①如果主体设计文件中提出的工程数量不足,或者有更优的设计方案,在水土保持评价中,应提出优化设计要求,并应与主体设计单位沟通落实优化后的措施布设及投资;②对于主体设计文件中的缺漏项目,在水土保持评价中,应提出补充设计要求,并应与主体设计单位沟通落实措施布设及投资。

2)对于纳入“水保方案”的防护措施:①如果主体设计文件中提出的工程数量不足,或者有更优的设计方案,在“水保方案”中应提出优化的措施布设,并补充完善典型设计和投资;②对于主体设计文件中的缺漏项目,在“水保方案”中应补充措施布设,补充典型设计和投资。

1.2 工程永久占地设计分析

工程占地范围及面积是划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依据之一,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又控制着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投资等。因此,工程占地分析及统计是“水保方案”编制的控制性材料。水土保持专业应依据工程设计文件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书”,结合外业调查从以下几方面研究工程占地材料:①按照工程组成进行本期工程永久征占地统计,包括工程占地范围及面积、土地类型及所属行政辖区。应明确永久征地中的预留用地情况、不扰动的保护用地情况;②通过现场查勘,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工程总体布局图,进一步完成占用的土地类型确认,为表土资源保护设计提供依据;③依据工程设计资料分析前期已经征用、本期扰动的土地面积及土地类型,该扰动面应计入用地统计。

2 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包括施工布置项目、施工方法和土石方平衡等设计内容。施工布置包括各类施工场地和施工营地(以下统称“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取料场、弃渣场等布设和施工力能引接等内容。这些因素关系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也关系防护工程、土地功能恢复等水保措施布设及防治费用。

对于铁路工程而言,弃渣处置及弃渣场设置更是水土保持关注的焦点。因此对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分析和把握也是“水保方案”编制的控制性环节,材料提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

2.1 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等布设分析

与主体工程设计单位商“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施工用水用电等规划布置;在地形图上(1/1 万)初步确定位置、线路走向等。既要“永临结合”节约用地,又要满足施工需求。按照拟定方案进行现场踏查,并研讨确定最终方案,然后进行水土保持关注的信息采集、技术指标测算等,测算统计内容包括:①明确施工生产生活区位置、数量、占地面积、土地类型;占地面积中,说明永临结合情况,明确需要临时征用的土地面积和类型。查明施工生产生活区的周边环境及水土保持关注的边界条件。②理清新建、扩建整修施工道路路段数量和线位布置,明确用地宽度、面积和土地类型;占地面积统计中应说明永临结合情况,明确需要临时征用的土地面积和类型;扩建整修施工道路应明确扰动原有道路面积;查明施工道路两侧环境及水土保持关注的边界条件。③施工用水、用电涉及外部引接的,应理清线位布置及相关技术指标。施工用水引接应明确管线敷设方式,输水管线长度、用地宽度及土地类型;施工用电架线引接的应明确输电线路长度、塔基数量、用地面积和土地类型。

2.2 取料场布设分析

2.2.1 自采料场

为满足料场选址、开采方案及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评价需要,料场应提出以下材料,并应阐明料场边界条件,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及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供依据。有多个料场时应列表明确其设置情况。

1)根据主体设计提供的料场选址资料,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和《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相关要求,阐明料场位置、地形、边界条件(汇水等)、储量、占地面积和土地类型、周边敏感点等水土保持关注的信息。

2)取料达到10 万m3及以上的料场,应提供地质材料。

3)料场开采方案中,应明确无用层剥离厚度、腐殖土层厚度及开采方案,开采方案应说明开采方式、开采坡比、开采深度及分级开采情况。

2.2.2 商购料场

对于商购用料,应阐明购料计划,亦应提供合法商业料场调查情况和购料意向性协议,购料协议中应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2.3 弃渣场布设分析

为满足弃渣场选址、堆置方案及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评价需要,弃渣场分析应提炼以下材料,并应阐明弃渣场边界条件,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及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供依据。有多个弃渣场时应列表明确其设置情况。

1)根据主体设计提供的弃渣场选址资料,按照《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和《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相关要求,阐明弃渣场位置、类型(地形条件)、边界条件(汇水等)、设计高程及容量、占地面积和类型、周边敏感点等水土保持关注的信息。

2)10 万m3及以上的沟道和坡地弃渣场,应提供地质材料。

3)明确弃渣数量,包括自然方、松方和压实方数量。①土石方平衡分析一般都是采用自然方计算,排放弃渣一般采用松方计算,因此应明确排到每个弃渣场的自然方和松方弃渣数量,为弃渣堆置方案设计提供可靠依据。②如果堆置方案中考虑压实措施,还应提供每个弃渣场的压实方数量,与其自然方、松方有合理的对应关系。

4)应提供渣场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图。地形图范围应满足弃渣场汇水计算要求,并能反映下游≥1km 范围内的地形地物情况;还应反映下游一定范围内重要设施、居民点等情况。

5)弃渣场选址应取得地方政府提供的确认函或相应会议纪要,或涉及的自然资源、水利、林草、农业、生态环境等相关行政部门提供的确认函。依托其他项目弃渣的,应说明情况并附相关支撑性附件。

6)涉及水土保持敏感区的,应说明与本工程的关系,不仅需要提供以上要求的材料,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以及重要湿地等”,应提供相关管理部门出具的确认函等支撑性材料。

2.4 土石方平衡分析

工程设计文件中,一般仅对主体工程进行土石方平衡计算。水保专业应结合施工布置项目,按照项目组成以自然方进行土石方平衡分析,关注重点如下:

1)研读工程设计文件,初步估算各项工程挖方数量、挖方利用数量、需要外借的土石方数量,在此基础上统计填方数量、工程弃渣数量(挖余土石方),为弃渣场选址提供依据。

2)梳理各项工程挖、填、借、弃平衡关系,编制土石方平衡分析表,明确挖方利用调配关系、外借土石方来源、工程弃渣去向。要注意主体设计提供的挖方量是否包含表土剥离量,避免挖方总量重复计算或缺漏项。

取料场仅无用层剥离和利用进入土石方平衡;主体工程挖方中用于建筑材料的不作为填方参与平衡;综合利用于本工程以外的土石方应备注说明。

3)综合利用于本工程以外的挖余土石方应提供“协议文件”,并明确土石方运输、处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4)按照项目组成制定表层腐殖土保护和利用方案,梳理表层腐殖土剥离和利用平衡关系。剩余的腐殖土应明确利用去向,并提供“协议文件,协议中应明确表土运输、处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5)根据地质资料应评估工程弃渣成分,为弃渣的自然方、松方和压实方换算提供依据,也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边界条件。

6)确定回填利用需要中转的土石方数量,确定表层腐殖土回填数量,为临时堆放场地布置提供依据。

2.5 施工方法分析

生产建设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受到建设条件及扰动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而采用何种施工方法施工是影响扰动破坏地表程度的关键因素,是评判可能产生水土流失强弱或轻重的依据之一。因此“水保方案”高度关注“分项工程”扰动地表的施工方法。

比如铁路工程建设中,对地表破坏严重、易产生水土流失的路基和站场基础施工、桥梁基础施工、隧洞口施工等,这些扰动地表的施工方法是“水保方案”编制关注的重点,应按照“分项工程”介绍清楚。建(构)筑物的上部结构施工方法不属于“水保方案”关注内容,报告书中无需赘述。

3 工程投资及工期进度安排分析

3.1 工程投资

按照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相关要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投资概(估)算中,价格水平年、人工单价、主要材料价格、机械台时费应与主体工程一致……,因此,主体工程的造价信息分析关系到水土保持工程的造价水平。

研读工程造价文件,提取上述造价相关资料,为水土保持工程投资计算提供依据;当工程设计文件不能满足水土保持专业需求时,应与主体设计单位造价专业商价格水平年、人工单价。

3.2 工期及施工进度安排

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直接影响水土流失强度,并控制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的制定、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更是水土保持投资分摊的依据。因此,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亦是“水保方案”编制的关注点。

应明确主体工程计划开工和完工时间、施工总工期(包括准备期),简要介绍施工准备阶段、分年度施工计划。

以“分项工程”和施工布置项目为单元,根据主体工程进度计划安排,在总工期控制内,分年度、月份制定施工进度横道图。应重点突出扰动地表施工的进度安排和降雨季节、丰水期的施工安排。

猜你喜欢

渣场料场水保
移动漏斗在玉钢综合料场中的运用
钢铁企业无人化料场的设计与实现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三维地质建模在水利水电工程料场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全过程管控研究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运维现状简析
太平料场弃渣场发育特征及防治建议
水电工程沟道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