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金融妙笔绘就龙城秀美画卷
2023-03-18谈玲颖汤勤政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常州市分行
李 坤 谈玲颖 汤勤政/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常州市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常州市分行以支农“排头兵”的奋进姿态,坚决执行国家战略,全力支持乡村振兴,2022 年累计获批中长期项目21 个,金额156.4 亿元,创历年之最,其中省级以上重大项目16个、金额104 亿元;2023 年首月“开门红”,新获批项目4 个、金额47.5 亿元,投放信贷资金34.39 亿元,一幅“农旺”“水润”“产兴”“宜居”“绿色”的秀美画卷正在龙城大地徐徐展开。
“农”墨重彩 绘就兴旺
常州“长荡湖大闸蟹”“溧阳青虾”入围首批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建昌红香芋”“朱林无节水芹”“黄金村软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绘就了“丰”景独好的新画卷。
常州分行聚力服务区域产业兴旺,全年累投产业类贷款18.41 亿元,同比多投14.46 亿元,促使地方涉农支柱产业、“常字号”名优农产品品牌大放异彩。
走进“中国花木之乡”武进区夏溪村,各地赶来的客商络绎不绝,在各个经营户门前驻足询价,一片繁忙景象。当地花木栽培历史悠久,但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一品种占比过大、名特优新产品相对少、产业集聚程度低等问题突出,大部分农户停留在传统的家庭作坊种植模式中,缺乏先进的生产方式。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花木产业发展,将武进夏溪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定位为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重点项目。常州分行获悉项目资金需求后,以“三有三度”(有力度、有温度、有速度)理念迅速开展项目专项营销,省分行处室负责人赴项目现场调研,市县两级行“一把手”亲自挂帅、严密部署,设计信贷模式,仅1 月有余就完成项目从准入到投放的全流程。目前,该项目已实现投放5 亿元,改扩建花卉种植区、小苗交易区园艺村近60 万平方米,形成“花木市场+基地+花农”一体化经营模式。待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花木产能将扩大近3 倍,直接带动周边约5 万户花农、2 万多专业销售经纪人受益,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有力助推地方特色花木产业发展。
常州分行还为多个壮大地方特色产业的项目提供信贷支持:4.5 亿元金坛万亩生态高效蟹塘项目蓄力提升“长荡湖大闸蟹”品牌影响力;3 亿元溧阳高效水产养殖项目引进溧阳上兴优质种苗,在推动种业振兴的同时以“小青虾”养出“大产业”;2.3 亿元朱林镇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项目打造金坛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基地,带动数万个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水”润江南 江清湖晏
水润民心,泽被万物。“治理好水污染、保护好水环境,需要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
17 亿元武进夏溪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常州北有长江依傍,南有滆湖、长荡湖比邻,江河湖网纵横交错,水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常州分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一江、两湖”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助力打造水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常州样板。
守护“一江”碧水,接续支持长江沿岸化工区腾退、魏村船闸建设、水生态廊道搭建,实现长江常州段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转变;融入“两湖”建设,通过水生动物复殖、植物复种,河道岸坡整治,促进“两湖”流域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打造覆盖超250 平方公里的湖滨生态养护屏障。全年累投水利贷款13.53 亿元,净增7.96 亿元,居全省系统内第一。
滆湖位于太湖上游,是江苏第六、苏南第二大淡水湖,是太湖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常州“两湖”创新区建设的重要依托之一。然而,受面源污染、水产养殖、圩田过度开发等影响,滆湖水环境问题突出。常州分行坚持“水利银行”品牌定位,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创新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肥瘦搭配”信贷模式,盘活闲置土地资产,解决项目还款来源难题,在第一时间落地常州首笔1.55 亿元农发基础设施基金的基础上,“投贷联动”配套信贷资金12.4 亿元支持全省唯一国家级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洮滆片区水生态修复工程,助力增设生态浮岛15.7 万平方米、投放鱼类296 万尾,整治河道25 公里,建设雨污管道超17 公里,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为“长三角最美湖湾城”增添羽翼。
“产”动未来 智领中外
新一届常州市委市政府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提出了“532”发展战略,即5 个“中轴”(长三角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文旅中轴)、3 个“中心”(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休闲度假中心)、2 个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常州分行深入对接“532”发展战略,大力服务城乡融合,累计获批城乡一体化贷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近30 亿元,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1.55 亿元农发基础设施基金+12 亿元滆湖综合治理一期项目
中以常州创新园是国内首个由中以两国政府签约共建的创新示范园区,是两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常州分行以钉钉子精神争做重大项目的主办银行,早在2015 年就投入农发重点建设基金7000 万元,为园区建设充实项目资本金;2019 年接续获批7 亿元项目贷款,支持园区厂房、水电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2022 年再次为中以国际创新村二期建设注入农发行基础设施基金1.51 亿元,并发挥“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乘数效应,以银团贷款形式参团政策性金融资金3 亿元,有力助推园区提档升级、城乡一体发展,为中以创新合作不断贡献农发行力量。
在加快园区集群壮链和科技创新补链的同时,常州分行还积极推进加工流通延链。作为荣获全省唯一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重要载体之一,常州新阳光冷链物流项目包含超5 万平方米的冷链仓储配送区,建成投用后,冷库总容量将达7 万吨,各类冷链食品年周转量可达100 万吨,将填补长三角地区高端变温冷链空白。对此,常州分行成立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分管行长挂钩联系、下沉指导,带动专班同向发力,落实“按日推进、按周调度、按旬督导”工作机制,挂图作战抓实项目落地。加班加点落实放款审批,保证信贷资金不断供,以“服务+速度”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赢得企业满意。据了解,虽然目前项目还在建设阶段,但已有数十家餐饮食品企业、供应链企业联系对接,到“十四五”末,预计可带动上下游企业及周边纳税30 亿元,带动就业10 万人。
常有安“居” 宜居宜业
安居宜居,连着民生,系着民心。近年来,为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擦亮“常有安居”这一特色名片,常州市按照“人才跟着产业走,保租房跟着产业建”的路子,大力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为了让每个奋斗者都能实现安居宜居梦,常州分行紧紧抓住常州作为全国40 个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城市之一的契机,紧盯地方政府园区建设规划及保障性租赁住房年度计划,主动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发挥省内系统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落地常州的先行优势,充分利用先期支持各大产业园区建设的资源优势,创新“产业园区联动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营销思路,接续获批8 亿元金坛区新市民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和5 亿元创智园北区二期人才公寓工程项目,面向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溧阳市中关村创智园及周边企业流入的无房新市民,提供“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保障性住房4900 余套,有力推动人才和产业“双向奔赴”,实现“筑形态”向“提品质”的跨越。
在钟楼区“殷杏泰美丽乡村”集中居住区杏塘村示范区,一栋栋崭新的农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整洁的道路曲径通幽,白墙黛瓦傍水而居,环村水塘碧波荡漾。美景的背后离不开常州分行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倾力支持。抓住全省首个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省级试点项目契机,获批12 亿元殷杏泰片区建设项目贷款,统筹土地整治和民居改造,累计整治农用地340 余公顷,新建村民集中居住区近20 万平方米,通过新居筑底、绿色赋能,重塑生态空间、重构生产空间、重建生活空间,形成“百米绿廊环绕城郭、千套庭院簇拥而立、万亩良田纵横阡陌”的“三生”融合盛景。
2022 年以来,常州分行主动对接“江苏省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专项行动方案”和地方住建部门,紧盯年度安置房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老旧农房改造、危污散乱低整治等宜居宜业项目清单,积极营销支持,累计投放24.6 亿元贷款用于各类安居宜居项目建设,为龙城百姓带来稳稳的幸福,助力常州上榜2022 年度最具幸福感城市。
执“绿”为笔 向美而行
常州市常住人口超过500 万人,全年生活垃圾清运量近200 万吨,解决生活垃圾出路问题成为常州建设“无废城市”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金坛的一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内,一辆辆密闭式垃圾车有序驶入,投料口“吃”进生活垃圾,经过发酵、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吐”出清洁电能。这得益于常州分行支持的5.61 亿元金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飞灰库PPP项目。常州分行紧扣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并进,在摸排地方重大绿色项目清单上下好先手棋,积极向政企宣传绿色信贷政策和产品,第一时间介入支持,主动帮企业申领人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使之成为全省农发行系统内和金坛区金融系统内首个碳减排贷款项目,并入选2022 年省生态环境厅绿色金融案例。该项目建成后,将开启“零填埋”模式,年处理生活垃圾约36.5 万吨,能够保障常州地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在解决垃圾填埋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问题的同时,还能变废为宝,实现年发电量约2 亿度,可满足10 万户家庭1 年的用电量。
为深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双碳”战略目标,常州分行以建设“绿色银行”特色品牌为抓手,聚焦水利建设、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等领域,加大支持绿色信贷项目资源倾斜力度,加快绿色信贷投放,推动实现“量、质、效”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行绿色贷款余额106.55 亿元,较2022 年初净增54.86 亿元,增幅106%,绿色信贷综合评价居全省系统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