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合源协作” 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3-03-18吴桂玲徐文梅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23年2期
关键词:协作发展

吴桂玲 徐文梅/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业农村局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开展协作交流以来,按照“湟源所需、六合所能”的宗旨,从人才、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强区域协作帮扶,采取两地互访、对口街镇互动、劳务协作、民间交流、企业合作等多种形式,累计投入1.9 亿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实施帮扶项目44 个。在湟源随处可见“六合”元素,在六合也随时能看到高原特色农牧产品。

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强化东西部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共同富裕成为“合源协作”新课题。

东西部合作项目——牛羊养殖棚

“合源”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湟源县“三农”基本情况。湟源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青海东部农业区和西部牧业区结合部,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地区。全县总面积1545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 米以上,辖2 镇7 乡146 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9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7 万人。现有耕地30.78 万亩,可利用草场131.98 万亩、林地157.55万亩,森林覆盖率33.6%。2021 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2.76 亿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达7.35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6%。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8 元,增长11.7%。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构建了“良田治理+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农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品牌建设+市场培育+线上线下融合销售”农牧业一体化循环发展大格局,初步建立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共同体。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三大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激活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草牧业及粮改饲试点成为全国样板。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下,湟源县在农业丰收、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但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农业生产上,全县农牧产业以种草养畜和动植物产品初级加工为主,农牧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薄弱,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体系不够完善,仓储冷链物流体系还不健全,缺少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在乡村建设上,大部分村级规划质量不高、引领不足,全县67.2%行政村未铺设污水管网,村庄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问题;在农民增收上,受涉农工作比较收益不足影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制约了种养业发展。

六合区“三农”基本情况。南京市六合区襟江带滁,北部、东部为丘陵岗地,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南部为沿江平原圩区。行政区域面积1295 平方公里,现辖8 个街道、1 个镇,共有105 个村(社区),其中涉农村(社区)96 个,常住人口63.29 万人,农村人口43.6 万人。全区现有耕地88.96 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87 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40 万吨以上。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30 万亩次,产量70 万吨,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市25%左右。林地面积33.48万亩,林木覆盖率25.68%。养殖水面3.6 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1.2%。设施农业面积22.75 万亩、标准化菜地1.2 万亩。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聚焦绿色蔬菜、优质稻米两大主导产业和薄壳山核桃和鸽业两个特色产业,坚持“一园一特、错位发展”,构建以省级园区为引领,市级园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体系。培育了艾津欧标大米、秦邦吉品鸡蛋、绿航猕猴桃等一批精品农产品。农村面貌呈现新变化。累计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片600 平方公里,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449 个。完成全区93 个涉农村居2552 个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实现全域覆盖。当前,六合区“三农”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一是农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聚集度不高。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超过全部种植面积的一半,占全市的1/3 以上,农业主导产业中产值最高的绿色蔬菜产业占全区农业总产值不到1/3,有很大提升空间。二是农业品牌数量呈分散性、小众化特点。特色品牌数量相对较少,虽然拥有艾津欧标大米、秦邦吉品鸡蛋等农业名牌,但省市级知名品牌的总数在全市占比不高,精品不多。三是农民收入增速较高、总量较低。虽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年来连续保持9%以上增幅,但增收部分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收入,多数农民仅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分享到少量的农业发展红利。

继续坚持“合源”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必要性

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5 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通过以“政府援助、企业合作、社会帮扶、人才支持”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体系,发扬完善“合源”协作经验做法,接续整合相关资源。在低收入农户帮扶方面,因户因人施策,落实扶持购岗、鼓励创业、帮助入股“三项举措”;在村级经济发展方面,做好产业带动、资源盘活、村企挂钩“三篇文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湟源县农牧业产业发展面临动力不足、农民持续增收难、农村集体经济增长后劲乏力、特殊的生态环境资源制约等困难和挑战,制约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明显。“合源”共同合作在加快湟源地区独特资源保护,守好青山绿水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好自然禀赋,推动乡村振兴进程,进一步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

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六合作为南京都市后花园和北田园,背靠南京、上海等大都市消费市场,近年来“三农”取得长足发展。但面对要素成本上涨、需求多样化、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等,“三农”发展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湟源地区具有资源禀赋好、劳动力充足、高原特色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丰富等后发优势。开展“合源”协作,既有利于拓展双方地区产业资本投资的空间,促进形成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双轮驱动的格局,又有利于湟源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劳动力利用,提高湟源资源利用率,实现地区间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完善“合源”协作的路径思考

强化“六合担当”,进一步提升“合源”协作力度。结合国家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东西部协作关系新要求,本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突出工作重点、推进乡村振兴”思路,在保持现有结对关系基本稳定和加强现有经济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协作领域,在互派“三支”人才队伍的同时,推动从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向发展思路、培养人才等方面支持转变,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形成持续发展理念。同时在现有六合区雄州街道、金牛湖街道、程桥街道分别帮扶支持湟源县大华镇、波航乡、和平乡的基础上,鼓励六合区非结对6 个街镇与湟源县其余6 个乡镇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和引资协作关系,互荐引资项目并共享引资收益,争取每年协作引入区外规模以上项目1 个以上。

加强产业链协作,开创“合源”协作新局面。产业发展是“输血”转向“造血”关键因素。一是积极搭建产业协作平台。加强信息互通交流,建立协作引导机制。双方争取每年实施1 个以上产业协作项目。通过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企业对接洽谈会、展示推介会以及组织相关企业考察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合作、产业融合创造条件。二是推动两地农业合作发展。在畜牧业方面,合作共建高原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帮助湟源以牛羊肉为代表的农畜产品进入南京市场。同时利用六合鸽业发展经验,帮助湟源建立鸽养殖基地,培育小镇特色产业。在蔬菜种植方面,在试种基础上,推广种植菊花脑。同时针对湟源高寒气候条件,引进试种六合黄心芹等叶菜品种。三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利用南京高校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江苏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与湟源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高质量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提升湟源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地位。与南京市餐饮协会合作,将湟源原生态高原农产品马牙蚕豆加工成“茉莉花开·马牙豆香”的“南京味道”。利用国家地理标志“湟源牦牛肉”原料,创新加工成“六合牛脯”,补齐六合牛脯原材料短板,丰富六合美食品种。四是搭建农产品交流平台。利用“茉莉六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金字招牌和电商经营优势,在南京开设青海湟源地区名特优产品销售窗口,建设农副产品直供市场或土特产品“同城购”,让高原产品走进六朝古都。发挥六合优质稻米产业优势,将艾津欧标大米、远望富硒大米等推荐进入湟源机关、学校、医院食堂后,再根据当地老百姓吃大米不多的习惯,以小包装形式逐步推向湟源、西宁市场。

拓宽合作领域,加强民间人文交流。在继续用好现有资源平台的基础上,突破政府主导的单一模式,推动“合源”协作双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人文交流。一是制定双方旅游互惠政策。给六合湟源两地群众发放旅游优惠券、农副产品购物优惠卡等,带动湟源宗家沟、大黑沟避暑旅游线路及日月山、唐蕃古道、茶马互市、丹噶尔古城人文特色旅游线路联动发展,促进两地农文旅市场消费,助力湟源“文商旅城融合示范区”打造。二是融合湟源、六合融媒体资源,互相宣传报道。每年至少开展1 次文化交流等活动。三是建立制度保障,提倡“结亲帮对”式的志愿服务。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两地企业、农牧民等“结亲帮对”,提倡志愿服务、结对助学。

完善激励机制,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一是积极落实人文关怀。“合源”相距几千里,自然条件、环境气候、生活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要对协作双方人才多一些嘘寒问暖、健康关怀,多开展一些实地交流,促进各类人才尽快融入当地,发挥作用。二是制定落实“三支”人才管理措施。参照关于党政干部援藏、援青政策,制定落实“三支”人才管理措施。优化调整“三支”人才服务时间,尤其是“支农”人才,要根据农时茬口合理安排服务期。对服务期满的“三支”人才在职称评定聘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政策,激发人才队伍干事创业氛围。三是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发挥东西部协作考核“指挥棒”作用,制定“合源”协作考核评估文件,加强对“合源”协作干部人才考核力度。帮扶干部人才在挂职期间,由“合源”双方共同管理,将“三支”人才队伍中的党员纳入派驻单位的党委(组)管理,参加党员活动。强化工作考核,对帮扶期间表现优秀、作风过硬、帮扶成效明显的“三支”人才,经县(区)以上协作办批准,由派出单位在年度考核中给予“优秀”等次,不受派出单位名额限制。□

猜你喜欢

协作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团结协作成功易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协作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加强京津冀立法协作
协作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