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月PMI明显好转的四大原因

2023-03-18

金融理财 2023年3期
关键词:外需小幅复产

在疫情防控优化、各地全力拼经济的带动下,2月制造业PMI迎来强势反弹,为52.6%,比上个月升了2.5个百分点,需求、生产、信心等各个分项指数均显著回暖。

从分项数据看,2月PMI大幅好转的原因主要有4点:

1.节后复工复产推动制造业供给端明显修复。随着节后居民返工,人流物流恢复,劳动力供给约束明显改善,企业在加快复工复产。另外,供给端快速且显著的恢复再次体现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为后续的经济修复打下良好基础。

2.需求端持续修复。制造业的新订单、在手订单、进口、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环比提高3.2、4.8、4.6和6.3个百分点至54.1%、49.3%、51.3%和52.4%;服务业PMI指数上行1.6个百分点至55.6%;建筑业PMI指数环比提高3.8个百分点至60.2%。不过,长期看外需大概率还是向下的。

3.企业经营改善,信心增强。随着疫后市场环境的主动修复,以及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等政策持续发力,企业运营环境明显改善,市场活力显著提高。同时,企业对未来经营的信心也明显增强了。

4.供需回暖带动价格指数回升。随着经济修复,终端需求改善推动下游制造业盈利改善。

尽管2月PMI明显恢复,需求、生产和信心企稳的良性循环正在建立,但考虑到外贸的下行压力、房企销售回款难以及要留足各主体资产负债表修复时间等因素,宏观经济政策仍需发力,以巩固好现有的复苏成果。

随着外需的走弱,我们需要花更大的力气来弥补外需下行对稳增长带来的压力。未来经济对政策的依赖度会进一步提高。

2023年,通胀的压力并不大,但就业的压力可能会比较大。每当出口增速接近于零时,就业压力就会上升。今年又是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的一年,到今年年中尤其是7月份,年轻人的就业压力会凸显。

当然,对经济有利的方面是疫情防控优化之后,经济迅速得到恢复。这样的恢复速度是超预期的。去年12月时,大部分人都估计今年一季度的GDP会负增长,现在看来,一季度的GDP我预计可能有3%以上的增速。

然而,长期的消费内生动力还是不足,内生动力不足还是来自收入增速偏缓慢,同时,我们的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这是一个长期问题,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每次经济下行,政策上都要稳增长。但稳增长都是靠逆周期政策,逆周期政策主要是靠投资拉动,而不是靠消费拉动。

中国经济要转型,要靠消费来拉动,但是投资还是起到关键的作用,让消费在经济发展中起基础作用,需要持续推进改革;但在外需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还得让投资起关键性作用。所以,在关键时刻要继续拉动基建,其中,政策性银行在运用新的融资工具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我们目前2023年GDP增长4.9%的基准预测下,我们预计政府会将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宏观政策保持支持宽松基调,包括将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小幅扩大至GDP的3%,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小幅扩大至3.7-3.8万亿元,以及进一步放松房地产政策。我们预计2023年央行会再降准一次,不会下调MLF等政策利率,但LPR或将进一步小幅下调,信贷增速温和回升至10%。我們预计政策会继续强调提振消费,但不会出台全国性的大规模消费刺激或收入补贴。信心修复、科技创新与供应链自主可控将是政策关注重点。

我们预计两会将保持货币政策“稳健”的基调,不过政策定调更倾向于宽松、并要求“精准有力”,包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如通过再贷款等多种工具)、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和M2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我们预计今年央行可能会再降准一次,但不会下调MLF等政策利率,不过LPR可能小幅下调5-10个基点。我们预计信贷增长将从2022年的9.5%回升至2023年的10%左右,整体债务占GDP的比重可能在2022年上升9-10个百分点之后,在2023年进一步上升7-8个百分点。

猜你喜欢

外需小幅复产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战疫情 奋力前行 复工复产 再续新篇(一)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防疫复产
复产复工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2019年3月汽车产销环比呈较快增长同比小幅下降
2018年12月与上月相比汽车产量略降销量小幅增长
2017年6月汽车产销环比和同比均呈小幅增长
2017年4月汽车产销比上月明显下降同比呈小幅下降
沈丹阳:外贸增速争取与GDP增速同步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