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增城答卷
2023-03-18高睿
高睿
广州市增城区以文化“软实力”赋能发展“硬实力”,发掘红色文化,塑造城市精神,打造“诗意增城”“甘泉文化”“影梦成增”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形象辨识度;多措并举,使文化与商业相互碰撞,激活发展新引擎。同时,增城区“活态化”传承非遗,助力文化出新出彩,交出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增城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有1800多年历史,是八仙之一何仙姑的故乡。坐落于增城的金兰寺贝丘遗址经历了六千多年的岁月。增城人文荟萃,涌现了崔与之、湛甘泉等文化名人,王阳明曾在增城论道……
“登昆仑,上增城”。这是《宋书》中记录的古代皇室举行盛典时所唱的颂歌,表现了人们对增城的向往之意。增城是昆仑山上三重仙境中最高的一重,传说为西王母居住之地,《淮南子》《天问》等古籍均有记载。增城之名,便源自于此。
如今的增城,不仅山水风光久负盛名,还积淀了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旅资源。“诗意增城”“甘泉文化”“影梦成增”等文化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增城展示了自然禀赋、文化底蕴的无穷魅力,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厚植红色底蕴 塑造城市品格
广州增城,千年古县,在革命战争年代,有无数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一段段保家卫国、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点亮了坐落于增城区增江街道东部的大埔围村。该村在推进红色资源融入乡村文旅产业优化升级方面成果显著,承担着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功能,其以“6+X”为主要特色的红色文旅活动,深度挖掘整合红色资源,打造出集具象化、情景式、体验性于一体的“沉浸式”红色学堂,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招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來到大埔围村一定要打卡体验6个红色文化活动,即瞻仰一次革命纪念碑,参观一次展览,观看一场专题片,朗读一段党章,参加一场宣讲活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另外,还可以结合个性需求定制特色环节,比如红色文化展演、红色知识竞赛、红色文化演讲比赛等,也就是这里的‘X。”讲解员介绍道。
增城区将用好红色资源和赓续红色血脉同步发力,出台了《增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实施方案》,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和建设。同时,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及革命文物史迹摸查建档,完成排查红色资源47处。依托174个革命老区村庄、27处革命文物遗址、15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
同时,增城区挖掘绿水青山中的红色资源,开办“重点+特色”红色课堂,推出红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完成首批9处革命文物VR全景技术虚拟线上展示。拍摄推出《红色印记》《中共增城地方史电视纪录片》《星火初心·增城百年》等多部党员教育宣传片,讲好增城红色故事。
增城区多点发力,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高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8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荔湖街、宁西街、增江街大埔围村等30个实践所(站)纳入省、市示范创建。全区7个镇285村均达到区级或以上文明村镇创建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念等融入村规民约,乡村复兴少年宫助力农村未成年人筑梦成长。
打响文化品牌 提升城市辨识度
增城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自然和时光给了增城丰厚的馈赠,让增城成为山水文明的教科书、岭南文化的聚宝盆。近年来,增城厚植文化底蕴,打造“诗意增城”“甘泉文化”“影梦成增”文化品牌,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为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贡献了增城力量。
在增城,人们随处可以听到湛甘泉以及“怀核而归”、尚书府、菊泉中学等故事。街坊们朴实的言语中流露着对尚书故里的自豪。据介绍,湛甘泉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创立博大精深的心学体系,创立的“甘泉学派”,与王阳明的“阳明学”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增城区保护利用湛甘泉相关文物遗迹,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湛若水墓、湛子洞摩崖石刻、尚书湛甘泉府第遗址等湛甘泉遗迹遗存保护工作,抢救保护濒危文物。在加强甘泉文化研究方面,增城充分发挥高校、相关民间学术研究组织的作用,加强对甘泉文化的研究阐释力度,实现甘泉文化研究的社会化、成果化和品牌化。另外,增城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和纪念活动,让甘泉文化深入寻常百姓家,将“甘泉文化”打造成为增城区乃至广东省的文化名片。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粤词之祖崔与之的名句久久回荡在“湾区诗会·诗意增城”活动上,激荡着人们的心灵。近年来,增城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打造绿美增城。诗意增城作为其中重要一极,用诗歌诉说着增城故事,传播增城声音。“诗意增城”诗歌音乐晚会、“全国诗歌创作大赛”、“全国著名诗人走进增城”、“诗赞荔乡”诗词大赛、“东荡子诗歌奖”颁奖典礼……丰富多彩的诗歌活动点缀着增城的诗意气质。近期,广州首个中国诗歌创作基地在增城的落户,为诗意增城文化品牌的塑造添上了华美一笔。下一步,增城将立足深厚的诗词文化底蕴,全力创建中国诗歌之乡,开展诗词文化特色实践,举办系列诗词特色活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诗词创作高地、思想文化高地。
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作为大湾区翡翠明珠的增城,成功创建了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7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民宿作为旅游度假的重要载体,“诗意栖居”的定位赋予其文化魅力和张力。由文物活化和历史建筑蜕变而来的吾乡石屋,由工业厂房设计蝶变而来的云水间,在乡村中安居的麦客好客、麦客和客,在花海里沉淀的柒舍里、繁花里,在云端隐匿的慕吉云溪,在1978电影小镇背山望江的江居,被稻田包围着的宛若故里等精品民宿,成为“诗与远方”的栖居地。目前,增城已建成精品民宿约30家,多家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民宿示范点名单。该区近期开展的“文艺民宿”音乐会,以文艺的调性吸引了大批音乐人、艺术家和民宿体验者到增城住民宿、听音乐、赏美景,赋予民宿文化活力,助力文旅经济发展。
拍影视剧,来增城。山水清丽的风景、“妈妈式”的贴心服务让增城成为越来越多影视人选址的拍摄地。近年来,肖央、罗晋主演的《旷野之境》、张晋主演的《一闪一闪亮晶晶》等电视剧和院线电影《想见你》等在增城取景拍摄。华语电影嘉年华、华语电影高峰论坛、华语戏剧盛典颁奖典礼、中国戏曲电影高峰论坛、第二届新时代戏曲电影发展论坛等电影活动在增城成功举办,1978电影小镇被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影展官方指定为展映点,被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组委会指定为影视教育培训实践基地。为了服务好影视企业,增城区在广州市率先出台一系列影视产业扶持政策,做强宝盛国际创新中心文化产业基地、1978数字文创小镇、1号智谷等产业载体,共有95家影视公司进驻增城,聚集带动150多家文创公司发展,影视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提升,数字创意产业新业态效益日益显现。
文化品牌提高了城市形象的辨识度,新型文化空间的诞生与革新,提高了群众享受丰富文化生活的“体验值”。在增城,公共文化空间发端于各个角落的“盈尺之地”。通过资源整合和创新利用,在机关打造“你好”阅读空间、企业打造方舟文化客厅、民宿打造云水间人文小镇等,这些新型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在增城遍地开花。
眼下,打卡公共文化新空间,享受城乡新文化,已成为增城人民生活的新时尚。星罗棋布的公共文化空间正以点带面,不断向更广泛领域延伸辐射,打造新型文化空间集群,拓宽服务渠道,扩展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提升城市宜居度。
文化与商业碰撞 激活发展新引擎
当前,全国上下掀起齐心协力抓发展的热潮,增城着眼大局,顺应大势,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以“文化+”赋予这座宜居宜业的城市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人流密集的增城万达广场和中海荔府方舟文化客厅,增城区级花灯制作技艺传承人梁桂深现场传授花灯技艺,将具有增城特色的非遗项目送到百姓“家门口”。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通过这个活动,很多家庭一起来参与增城区的非遗项目。大家在感受元宵节祥和氛围的同时,也能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城区博物馆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传统文化在商圈,不仅保护和传承了传统文化,更让商圈“活起来”。中海荔府方舟文化客厅作为此次活动的分会场,期待通过链接增城区博物馆的活动,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曝光率,引入更多的客户体验企业项目。据中海荔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中海将与增城区文化部门积极接洽,力争增城区新型文化空间在荔府方舟文化客厅落地,联合举办更多文化交流活动。
近期,增城区在多家文化产业园区举办了音乐歌会、民俗文化亲子活动等。比亚迪、广州国显、中汽研、福耀玻璃等区内外企业家携子女欢聚一堂,共同开展放风筝、龙头手工DIY、书法体验、非遗美食体验等活动。增城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袁家健现场展示美味的新塘鱼包的制作过程,厨艺手法精妙,令人叹为观止,企业家和孩子们一边欣赏非遗技艺,一边尝美味鱼包,场面热闹非凡。
增城区以文化“软实力”赋能发展“硬实力”。这些活动是增城区推进“文化暖企”举措的一个小小缩影,不仅让民俗文化变得“接地气”,更体现了增城对区内企业的人文关怀。未来,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还将在节假日推动更多文娱项目与区内的商业体合作互动,让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形成文旅商紧密结合、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活态化”传承非遗 文化出新出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增城区汇聚成独特的历史文脉,凝结出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遗产。2022年,增城区成功申报广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认定第七批区级非遗项目13项,非遗项目从2018年的21项跃升至56项,新增数量和总量均位居广州市第二。目前,增城区设有非遗工作站和传承基地22个,其中市级7个、区级15个;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认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5名,通过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非遗在增城这片热土上,持续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瓜岭村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东北部,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村落,保留着明清时期岭南水乡的历史风貌,是广东省著名侨乡、广州唯一的水上清代建筑民居群。该村落有祠堂9座,庙宇1座,古民居、侨居若干,文物点20处,可以称得上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增城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激发了这个古村落传统文化的新潜能。
去年,增城区新塘镇非遗生活馆揭牌仪式在瓜岭村举行,这是增城非遗“双创”工作的缩影之一,是非遗促进文旅融合、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成功案例。非遗生活馆内设有榄雕、木雕、篆刻、增城传统书画装裱技艺等传统手工技艺,也有正果腊味、兰溪濑粉、派潭凉粉等增城非遗特色美食产品,馆内集展示、体验、交流、培训、销售等功能为一体,每到周末,丰富多彩的非遗传承活动在此举办,吸引了广大村民参与,更成为游客打卡体验的活动之一。
增城深化非遗的活态传承,将以往古老的非遗变得鲜活,让以往“只可远观”的非遗“近在眼前”,更好地赓续薪火、留住文脉。一方面,增城区多形式开展非遗活动、非遗调研,开展非遗公益课程。在邓山村、正果老街、瓜岭村展销非遗美食、非遗文创产品等,用非遗“点亮”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增城区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活动,推动非遗在景区、在校园、在社区、在商场、在博物馆,2022年至今共开展线上线下活动223场次,参与人数逾503521人。此外,大力推进非遗数字化档案记录工作,制定《增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记录工作方案》,完成了对广州榄雕、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畲族拜祖公图、舞貔貅、舞火狗、客家山歌“过山拉”、舞春牛和广东汉乐(增城)等增城区内的国家、省、市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拍摄,活态传承让增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弥新。
编辑/胡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