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地方优势产业群提升到国家管理
2023-03-18张玉荣柳宗忠
张玉荣 柳宗忠
全国人大代表、阳江十八子集团总经理李积回建议重新启动“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推动国家品牌战略;将地方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管理。
春暖花开时,喜迎两会开。2023年3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阳江十八子集团总经理李积回带来3份建议,涉及重新启动“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推动国家品牌战略;将地方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管理;加快恢复中华民族标志性服饰提升文化自信。
第一次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李积回说非常荣幸也很珍惜。实际上,自1998年以来他就陆续被推选为市、省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有的建议得到关注和采纳。
建议重新启动“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评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确立“驰名商标”,实施国家品牌战略,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一个国家自信的底气。实施品牌战略,创立驰名商标,对于助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自从2001年开始,因当时加入世贸的需要,逐步取消“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认定。2008年,随着国家质检总局职能的调整,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的名牌评选活动。根据《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规定,名牌标志被陆续禁用,最迟于2012年期满。“中国名牌产品”标志走入历史。2013年8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修改商标法。自2014年5月1日起,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李积回说,自从取消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认定、推广工作后,中国的品牌战略就很难实施了,人们不再关心品牌名牌,企业也只关注赚快钱,不愿意进行品牌工程建设,从而渐渐失去了信仰和自信。因为没有了国家品牌战略的指引,中国产品在世界上影响力也逐步降低,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一些生产经营者生产的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假冒伪劣产品搞乱市场等状况,影响了一些企业对争创名牌商标的积极性,也造成也挫伤了广大消费者认牌购物的欲望,对于“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
对此,李积回建议尽快重新启动“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评选工作,大力推动国家品牌战略建设。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权威的专业委员会,每年认定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树立国家品牌的权威。同时,恢复省、地市级“知名商标”评比奖励制度;加大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侵犯国家品牌、损害国家形象的违法犯罪活动。对民间和非官方认定的品牌要进行规范和整治,防止没有权威的品牌产品误导消费者;加大对创建国家品牌的支持力度。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推动品牌建设,像对待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样,出台扶持政策,对创建品牌的前期研发投入、核心技术攻关、宣传推广等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创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议将地方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集聚发展,我国已形成一批相对成熟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有广东阳江刀剪、广东中山灯饰、浙江温州桥头钮扣等800多个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又形成了新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等十大新兴产业链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出口量大,有的产业出口如阳江刀剪产业等占国家出口比例的90%,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当地收入和群众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积回发现这些产业集群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集而不群,难以发挥规模效应,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缺乏统筹规划,集群相对松散,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公共服务不到位,与中小企业需求不匹配;高尖人才短缺,技能人才质量亟待提升;资源能源类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对此,李积回建议:对具有出口和发展优势的产业集群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管理,加大扶持力度;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设立卡脖子技术攻关专项扶持基金。对在国际上知名度高、出口量大、系统性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集群,从国家层面给予权威的认定后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由国家推动引领,在税收、资金、土地、能耗、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出台政策扶持,使产业集群更具竞争力,从而有效推进中小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高度集聚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发展,如果仅靠地方资源、资金自发推动,终究难以超越。只有提高产业集群在国家的站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推动,由国家推动引导,在技术研发创新、知识产权等方面出台政策扶持,才能提高产业集群在国际的地位。作为国家战略性的产业,应该有国家的资金支持。”李积回对《小康》记者说。他建议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应设立卡脖子技术攻关扶持专项基金,委托或联合國家级实验室设立国家战略性的产业技术攻关项目,推动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其在全球竞争力。
编辑/王际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