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发热

2023-03-18孟昭群

青春期健康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枢免疫系统感染性

文/孟昭群

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过发热的亲身经历。因此,正确地认识发热,积极地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以防患于未然。

什么是发热

发热又称为“发烧”,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发热不是一种病,而是身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通常人们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正常调控下,机体的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即体热平衡,从而保持正常的体温。如果体温调节中枢在致热原的直接作用下,出现了功能紊乱,就会使机体的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过程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就会升高。

正常人腋下体温通常在36~37℃之间,如果腋下体温在37.3℃以上就可称为发热。实际上,由于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每个人的体温是有所差别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测量体温,也是不同的。一般早晨的体温会低一些,下午或晚间的体温会稍偏高,但是正常的情况是不会超过37℃的。另外,受季节、环境、运动、进食等因素的影响,体温也略有不同。正常人腋下体温一般在36~36.8℃,口腔温度为36.2~37.2℃,如果腋下温度高于37℃,口腔温度高于37.5℃,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以上,即称为发热。

发热的原因

导致发热的因素比较多而且复杂,根据发热的病因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非感染性发热和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多见于精神过于紧张、情绪激动、受到惊吓、过度劳累、摄入刺激性食物、剧烈运动、热水浴或高温环境等引起的人体发热,通常属于生理性的体温升高。由于没有感染因素,所以不会伴有头痛、肌肉及关节痛、咳嗽、痰多、心悸、气短等异常症状,不需要给予特殊处理,适当休息,调整饮食结构,放松心态,通过自身调节均可恢复正常。

感染性发热属于病理性发热,多是由于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侵入人体导致的发热。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集结大量白细胞,主动发起一场“自卫战”,同病毒、细菌展开搏斗。由于白细胞聚集使耗氧量增加,免疫系统释放很多前列腺素,人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随之升高,所以就会出现发热的现象。发热可使入侵的病毒、细菌在高温的环境下丧失繁殖能力,有助于将其消灭;发热还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把滞留的毒素排出体外。感染性发热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尿路感染、中耳炎、咽炎、皮肤感染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使体温恢复正常。

发热在什么情况下应去医院

根据发热患者的体温高低,一般将发热分为4 级:低热是37.3~38℃,中度热为38.1~39℃,高热是39.1~41℃,体温若是在41℃以上则是超高热。通常发热较多的是低热或中度热,高热较少。人体对于因炎症感染引起的发热,有中枢调控机制和功能,不会让体温无限上升,一般不会超过41℃,所以41℃以下的发烧不会对患者的脑部,以及其他器官造成直接伤害。有人说,孩子发烧会把脑子烧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此种情况与发热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因为患了脑炎、脑膜炎等疾病,从而留下的后遗症。

那么,出现发热症状后何时应该去医院就诊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是两岁以内的孩子,持续发热超过24 小时,或者两岁以上的孩子,持续发热超过72 小时,体温还是没有降下来,甚至病情看上去越来越严重,就应带孩子就医。

2.持续几个月的低热,每天总是午后发热,晚上睡觉时出汗较多,并且咳嗽、厌食、疲乏无力,往往是结核病的症状,此时应到医院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3.如果孩子发热后,虽然体温降下来了,但是仍然呈现病态,如精神萎靡、头痛头晕、咽痒咳嗽、恶心呕吐等,也要去医院就诊。

4.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不论年龄多大都要及时就医:反复发热或体温较高,腋下温度超过38.9℃以上时,可能和一些器质性疾病有关,及时去医院就医比较稳妥;如果孩子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过敏性皮炎、肾炎、哮喘、变应性鼻炎、溶血性贫血等,出现了反复发热或持续高热的情况,也应尽早到医院诊治。

青少年发热的家庭护理

当青少年发热时,家长应马上测量体温。若是体温稍高,不要马上吃药、打针强行地退热,否则病毒细菌排不出去,身体会越来越差。注意室内温度要适当调节,保持在18~25℃之间,可采用开窗通风、使用空调器或减少衣物等方法,通过传导、对流及蒸发作用,带走身体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也可以用温水浸湿毛巾,外敷额头,或进行温水浴。若是有发热寒战的表现,则要注意保暖,但不可盲目地增加大量衣物,使患儿感觉温暖舒适即可。注意给患儿多喝温热的白开水,及时补充水分,出汗多时应在水中加入少许食盐,以补充丢失的盐分。亦可将水果、蔬菜榨汁饮用,以支持免疫系统更加快速地将体内的病毒和有害物质清除出去,身体排出了毒素,即会自动退热。

另外,要注意多休息、多睡眠,不要透支体力,以促进身体康复。注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应少食多餐,忌辛辣、油腻、生冷、坚硬的食物,不要过度忌口。

猜你喜欢

中枢免疫系统感染性
身体的保护伞——免疫系统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肿瘤-免疫系统的定性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7》
保护好你自己的免疫系统
试议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与“进”“出”两种行为
Staying healthy
小儿推拿治疗中枢协调障碍163例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慢性紧张型头痛中枢调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