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交流沟通为孩子成长赋能

2023-03-18整理琬琰

青春期健康 2023年5期
关键词:交流家长孩子

整理/琬琰

家长1:

我们家儿子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不努力,他总是觉得学习对他来说不太重要,好像只是在完成父母给他布置的任务。虽然孩子平时不追求吃穿,算是个好习惯,但是他好像对任何事情都不是很感兴趣,没有上进心,也不想好好努力。我觉得,作为父母不太能接受孩子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最近,孩子可能是到了青春期,我发现他跟班里某位女生的关系特别好。一开始,我确实不太想干涉这个问题,因为我们都年轻过,知道这是少男少女在成长路上必然会经历的事情。如果俩人一起努力,也许还是件好事。然而,孩子好像变得更加没上进心了。这是我一直以来最不能接受的,因为大多数孩子从上学那一天开始,就一直在奋斗,为了目标和梦想不敢停止,我不知道我家孩子毫无斗志的原因是什么。

之后,我与孩子好好沟通了一番,发现他好像没有觉得生活对自己来说是有困难的,甚至觉得保持目前这种人生态度挺好的。我从他小时候就教育他要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等,好像都不管用,他只觉得我说的都是废话,嫌烦,不想听,以至于现在越来越叛逆,顶嘴的现象比以前要严重很多。

目前,孩子在读高一,再过一两年就要面临高考这道难关,人生的转折点也会在那时候出现。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教育才能让他有一颗上进的心,有一颗奋斗的心,以后不管干什么,至少对自己负责任。

我想,很多家长都跟我有着一样的困惑吧!面对孩子出现这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既打不得、骂不得,又不知该如何教育。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解答:

心理专家1:

透过这位家长的言语,一方面我能感觉到您对孩子有着传统老一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迫心情;另一方面,您的心里好像也承受着很多压力和焦虑。

我觉得,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都有一些困难、挑战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跨越过去。跨越之后,对于家庭来说,会提升凝聚力;对于孩子来说,其实也是一个成长的变化。因为变化毕竟是在挑战当中发生的,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生的。如果说没有困难,那我们的孩子怎么长大?难道就自然而然地长大了吗?恐怕也不太客观和现实。

刚才,您还谈到了孩子和大人的想法不一样,我觉得原因有很多。其中,如果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我们必须要承认自己和孩子因出生的年代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例如:我们是“80 后”,我们的孩子大多是“00后”。“80 后”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可能是要通过分数、打拼,实现自我跨越,那时的主要议题是挑战生活。而现在的“00 后”孩子没有经济压力,就有了更高的追求,也无知无畏。议题便由以前的挑战生活,变为了存在。他们想要的可能是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希望自己说了算,寻找一种存在感、胜任感或归属感。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同伴的需求在上升,对父母的需求则是下降的。

行为的促发有三要素——内驱力、能力、触发点,学习也是如此,学习的问题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两性交往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现在也没有以前管得严、限制多。关于这一问题,您可与孩子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可以在交往尺度方面进行探讨。

家长2:

我家女儿从小在北京上学,读初三的时候回到了老家,出现了学习跟不上的情况,便报了补习班。经过一段时间的补习之后,考上了重点高中。但她在高中一开学就出现了厌学现象,经常说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其某些行为、言语是在针对自己。这个问题让我们也很尴尬,不知道如何去与这位老师交流。我们之前也向学校咨询过有关调班的问题,但学校表示要一学期结束后才能进行调班。她这一年的学业基本是荒废的,不容易补上。

目前,我们考虑的方案有两个,一个是送她出国,在国外读高中;另一个是在国内从高一开始重读。但目前对于第一个方案有一定的顾虑,就是不确定孩子是否能适应独自出国。孩子的性格既不属于外向,也不属于内向,而她本人倾向于出国。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做?

解答:

心理专家2:

这位家长,从您的叙述里,我能感受到您的着急、担心,以及无能为力。我建议可以尝试带孩子做一次心理专业评估,看看她的社会功能是否受损。关于在学校的情况,您需要确定孩子所言是真实发生的,还是其妄想出来的。可以给孩子找心理咨询师,让其在固定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已经不属于家庭问题了。只有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才能助力孩子摆脱当前的困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我也不建议您给孩子换班。实际上,换班并不是积极的应对方式。即使是找心理咨询师,通常也是30%的改变发生在咨询室,而70%的改变发生在生活里。

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在生活中要多关心孩子,多与她交流、沟通每天遇到并感觉困惑的事情,与她一起分析让其感到困惑并影响到生活、学习的事情,打消孩子心中的疑虑。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被一些想法压到喘不过气。

家长3:

我家的孩子是男孩,性格有些内向,之前都在老家生活、学习,一直是家里老人带着,初中毕业后转学来到北京。可能由于环境发生变化,我感觉他对学习兴趣不高,除了学习做什么都可以。可能是因为我和他近几年没有相处,有些生分,除了我之外,他跟谁都可以交流。作为父亲,我该如何才能与他更好地沟通、相处?

解答:

心理专家3:

在大多数孩子眼里,父亲代表着权威,往往会有着“敬而远之”的心理。而且,改善关系这一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毕竟在之前的十几年里,对孩子的成长您是缺位的,因此他对您比较生分是毋庸置疑的。您可以总结自己平时与爱人、朋友们的相处经验,给予情绪上更多的接纳。孩子其实也很看重自己的成绩,您平常对其应该少一些评判,多一些事实上的观察。人都需要鼓励,您可以尝试多对孩子表达欣赏,在家庭中多培养其爱好等。

我以前遇到一个男生,在初中的时候,他母亲意外去世了,父亲又常年出差,不在家。有一位保姆每天给他做饭,但做完就走了。家里只有他和一条狗,这个孩子非常看重他的狗,有时因为狗病了就不来上学。后来有一次,我偶然发现他很喜欢武侠小说。我通过这个点慢慢接近他,与他交流,发现他认为身边其他人的思想都太低级。我告诉他,你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你没有进入更好的学校,不了解很多好学校都是思想的殿堂。此后,他逐渐开始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很多时候,学习兴趣来源于动力。

家长对孩子的很多情感,其实孩子是能感受到,但可能是滞后的。帮助孩子从一些事情中获得满足感,对于家长来说,也十分有意义。家长要明白,快乐是激发热爱生活的源泉,所以要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接下来,就让我们静待花开。

猜你喜欢

交流家长孩子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