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映畲乡
2023-03-17景轩
景轩
景宁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畲族人口19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1%。景宁畲族历史悠久,早在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畲族先祖雷进裕带领族人经福建罗源迁入景宁,与汉族兄弟共同生活,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畲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风情,畲族山歌、服饰、婚嫁、体育、饮食、祭祀、宗教、三月三节庆等文化别具特色。
站在景宁县的每一个角落,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绿影婆娑;俯视穿城而过的溪流,碧波粼粼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塔影……让人仿佛走进一轴山水画卷之中。
在景宁游览,除了感受深厚的畲族文化外,生态之美同样让人流连忘返。景宁处处都彰显着山水的美丽。这里不仅是中外摄影家的摄影宝地,而且还以休闲养生为主导,成为休闲游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民族文化是景宁的特色,而这一切都仰仗良好的生态。在众多摄影者的镜头中,景宁之美姿态各异,但又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生态和人文的有机结合。有了郁郁葱葱的山林,就有了清澈的水流,就有了心如明镜的畲族人民。在景宁,不需要刻意寻找景致,随意的停留驻足,都可以让人领略到风景之美和人文之美。
伴着小桥流水的惬意,夏风如歌的悠然,在静谧时光感受这里的美景和风土人情,品一品繁华摩登之外的诗和远方。
这里原真纯净的生态山水,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让人倾倾神往;这里宁静质朴的乡村田园,让人痴心陶醉。
水因城而灵,城因水而秀。穿城而过的鹤溪河,白鹭飞翔,红鲤嬉闹;畲乡廊桥,形态各异;夜幕降临,灯景交融,散发着畲乡小城独特的魅力与情怀。
畲族是一个山地民族,多聚居在高山坡地,虽然经济不是很发达,但所在的区域都是风景秀丽的地方。可能是历史的原因,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都生活在深山里。他们身处幽谷,不仅从服饰上,还是生活习俗上都保留着本民族的特点,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分支。
相传畲族先祖最早居住于广州潮州凤凰山,历经千年流徙,一路转战,历尽艰辛,由潮州凤凰从南到东北迁徙。隋唐之前,他们主要生活在畲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宋元时期,他们迁徙到福建的中部和北部;明清两代他们散布在闽东、浙南的群山之中。南宋时期“畲民”的族称见于史书。“畲”字的意为“刀耕火种”。1956年,经国务院公布畲民为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并确定其族称为畲族。
畲族主要姓氏有盘、蓝、雷、钟、李、吴、顾等。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畲语和汉语的客家方言很接近,但在广东的海丰、增城、惠阳、博罗等极少数畲族使用接近瑶族“布努”语(属苗语支)。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在日常生活中,各地畲族皆通晓当地的汉语方言。
“畲”字的意为“刀耕火种”。畲族自称“山哈”或“山达”。“哈”、“达”,畲语意为“客人”。“山哈”即指居住山里的客人。
景宁全县有46个民族村、163个畲族自然村,其中19个被列入历史文化村落。环敕木山一带是景宁畲族聚居的核心区域,分布着20个畲族村落,54个自然村,居住着近8000多畲族人口,占全县畲族总人口的50%左右。这一带是国家确定畲民族成分,施联珠教授重点调查考证的村落,还是景宁畲族雷、蓝、钟三大姓的祖地,是景宁畲族聚居的核心区域,是浙江的“凤凰山”。
敕木山、惠明寺、东弄、李宝、上寮等畲族村落原生态面貌保持完整,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鲜明,自然生态风光旖旎。民居依山而建、布局错落有致,建筑形式以土木结构为主,两边筑泥墙、房顶盖青瓦,一般都有厅堂和左右厢房。其特点是:“堂前天井堂后鱼,粮仓暖阁廊边栏,祖宗牌位居中座,南北无墙显民风。”村内农耕生产、节庆、婚嫁、民歌等风俗习惯基本保留,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魅力,是旅游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
畲族待客热情,善热食、好酒、喜茶。尊贵客人到来要做“糯米耙”(麻糍)、做豆腐、杀鸡或宰鸭,即便在艰苦的岁月里也要想方设法弄点肉,备点自家红酒,磨上“豆腐娘”悉心款待。过年“杀年猪”时,摆上四五桌,宴请全村宗亲,尽情享用。畲族大都喜食热菜,一般家家都备有火锅,以便边煮邊吃。畲族家家都酿酒,以酿制糯米酒为主,此酒酒精度较低,一般在10—30度之间,色泽鲜红透亮,酒香芬芳扑鼻,酒味清爽香醇,堪称酒中佳品。
畲族家家种有绿茶,人人爱喝绿茶,家中来客,邻居串门,即以茶相待。民国4年(1915),畲族青年雷承女制作的惠名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和一等证书,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又再获此殊荣。
畲族是个善歌的民族,山歌伴随着民族的历史进程流传至今,它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口头文学,世代相传。常以歌为乐,与歌相伴,以歌代言,以歌叙事,以歌抒情、传情,甚而以歌代哭。在婚嫁、年节、闲暇、劳动、待客、恋爱时都洋溢着歌声。在丧葬时以歌代哭,感谢父母亲人的养育之恩,悼念父母关爱之情,抒发感恩之意,畲乡曾经是歌的海洋。
“学师”是畲族民间流传了七百多年的道教的原始宗教活动。有的地方叫“做阳”,景宁叫“奏名学法”(奏:把名报上去学法),实际上畲族法师(相当其他宗教的教徒,并非迷信职业者)向学师的“弟子”进行传师的活动。以舞蹈的形式,反映学师的人上闾山学法,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情节。1980年浙江畲族文化研究会定名“传师学师”。
畲族婚俗是畲家风情活动中最有特色、最富情趣的民族习俗活动。在畲乡婚嫁中,从伴郎抢鸡笼,伴郎伴娘对歌,到大舅爷登场,再到小巷里送亲,到新娘家拜堂等等,无一不体现着畲族人民的独特文化。这个位于深山的少数民族,用自己细腻古朴的方式,一代代繁衍传承,在大山的怀抱中,谱写着动人的浪漫乐章。
畲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远房可嫁娶,婚嫁方式有女嫁男方、男嫁女方、做两头家、子媳缘亲等四种。
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服饰文化艺术,着的是凤凰装。传统畲族服饰,自织麻布,手工制作,畲族女上衣、小领、右开襟、肩、襟、领和袖口处运用拼、贴、绣、镶、滚等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装饰手段,组成各种花、鸟、几何纹样,特别在前胸开襟处有鼠牙、水曲柳、凤凰边。
畲族人民酷爱体育活动,从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儿童游戏、宗教活动中挖掘、开发出丰富多彩的畲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表现出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科学内涵,畲族武功中的畲家拳、盘棍等独具特色,传承至今。目前,已流传和挖掘的畲族体育项目主要有:“打尺寸”、操石磉、骑“海马”、畲族武术、压加、赶野猪、抄杠、稳凳、摇锅、打篾球、节日登山和竹林竞技等。
畲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清明、农历的三月三、农历6月的分龙节、4月初八牛歇节、立秋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特别是“三月三”别具特色,内容丰富。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乌饭节,是畲族的传统节日,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畲乡也把这天办成畲族的对歌节。
畲族,大山的民族。有着像山一样的坚毅、粗犷,有着像水一般的柔情、甜美。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经过千年的传承和洗礼,畲族的文化和礼仪连同他们火一般的热情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认同。畲家人用他们勤劳、质朴的双手,用他们聪慧、善良的心性,在畲乡大地上传播着文明。
一个传承千年的古老民族,带给现代社会一股清新的民族风情。美丽的畲族姑娘,漂亮的服饰,优美的舞蹈,好听的山歌,秀丽的风景,这一切都让景宁这座浙江省西南部美丽可人的边陲小镇令人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