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第一框 同步诊断
2023-03-17沈国红
沈国红
(温馨提示:以下所有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基础巩固
1. 下列属于未成年人的有()
①20周岁的大学生徐志杰;②15周岁的初中生李丽;③刚过完18周岁生日的高中生张小辉;④10周岁的小学生杨诗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对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与浓浓关爱。这是因为未成年人()
①离开他人的关爱和保护就无法健康成长;②违法呈现低龄化趋势,已成为犯罪的主体;③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④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漫画告诉我们()
A. 我国法律给予未成年人专门保护
B.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只需要法律
C.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 人与人的关系需要靠法律来维系
4. 近年来,我国各级检察机关加强与社会各界协作配合,推动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合力。这对未成年人提出的要求有()
①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②学习法律,依法维权,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③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④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2023年12月20日娄底新闻网报道:连日来,花山街道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抓实“一次讲座、一次活动、一次督查”,进一步筑牢未成年人交通安全平安防线,为未成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这()
A. 有利于守护未成年人的出行安全
B. 能消除威胁未成年人的安全隐患
C. 说明保护未成年人离不开武装力量
D. 要求未成年人远离社会、免受伤害
6. 年仅16周岁的小田,因身心发育不成熟,辨别能力较弱、法律意识淡薄,加之监护人怠于行使监护职责,长期沉迷于台球,荒废学业的同时交友不慎,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当地人民法院向小田的父母发出《家庭教育令》,明确监护人应切实履行监护职责,除为孩子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外,还应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
(1)人民法院发出《家庭教育令》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一保护?
(2)《家庭教育令》为什么要求监护人履行监护的职责?
能力进阶
1. 2023年12月18日,厦门市民政局通报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工作成效。据介绍,全市自去年开始建设未成年人保护站以来,已高质量建成24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对此,下面理解正确的有()
①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②这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③这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④这是未成年人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根本保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岁的姜某出于对文身的好奇,前往赵某经营的店铺文身。赵某店内虽然悬挂多幅禁止未成年人文身的警示牌,但赵某仍在未核实姜某年龄身份的情况下为其提供了服务,并收取费用500元。姜某父母得知后,多次找赵某对文身清疤事宜进行协商,协商未果,诉至法院。据此回答2~3题。
2. 赵某给姜某文身的做法()
①违反了社会保护的有关规定;②是姜某走上违法道路的诱因;③不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④不利于姜某身心健康成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同学们对法院的判决作出了如下预测,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姜某的父母胜诉,因为未成年人违法不会受到处罚
B. 姜某的父母胜诉,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C. 法院驳回姜某父母的诉讼,因为不在法院受理范围内
D. 赵某会胜诉,因为他的行为符合公平交易的基本原则
4. 下列生活片段与特殊保护对应正确的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2023年以来,武威市民勤县公安积极会同相关部门,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为主线,以“护校安园”为重要抓手,扎实开展“清源”“爱苗”“护蕾”三大行动,通过“学校+家长+社会+学生”四方联动,切实织密未成年人保护屏障“三张网”。上述举措()
①有利于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②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③要求落实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等特殊保护;④能够不断强化公安机关在未成年人保护中的主体责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材料一:2024年1月1日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重点就规范网络信息内容、保护个人信息、防治网络沉迷等作出规定,对“网络乱象”说“NO”,用法治守护“未”来。
材料二:近日,武乡法院走进上电小学,向未成年人送去“法治礼包”。未成年人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播种“白”,即生“善”,播种“黑”,即生“恶”。法院的干警们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围绕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结合身边的案例以案释法,旨在系好青少年的第一颗“法治纽扣”。
(1)施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一保护?
(2)对“网络乱象”说“NO”有何意义?
(3)要想系好青少年的第一颗“法治纽扣”,我们应该如何做?
(参考答案见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