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气舞台上的“多面手”:副热带高压

2023-03-17刘楚薇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3期
关键词:多面手副热带西太平洋

刘楚薇

赤道地区太阳辐射较强,导致大气被加热、抬升,在距离地面4~8千米处大量聚集,并分别向南、北方向扩撒,即北半球自赤道向北运动,南半球自赤道向南运动。

如图1所示,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力)影响会不断发生偏转。在北半球,气流在运动中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且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对气流作用越明显。

最终,在南北纬30度附近的副热带地区,位于北半球的气流变成了顺时针运动,南半球的气流变成了逆时针运动。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运动的气流会对后续空气产生阻碍,使该区域上空空气聚集且被迫下沉,于是便在南北纬30度附近形成了两个副热带高压带。

受海陆分布影响,副热带高压带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这些单体统称为副热带高压。

图1:北半球副热带高压方向示意图(绘图/周游)

图3:副热带高压带形成示意图(绘图/周游)

与我们常打交道的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的区域在北纬10度~40度之间,夏季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对中国天气形势影响尤为显著。

副热带高压仿佛一个大锅盖,被它“盖”住的区域多为晴朗少云的天气,且风力微弱。在这种状态下,太阳辐射可以更多地到达地面,天气更为炎热。长江流域每年8月份出现的伏旱,就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久地控制这一区域造成的。

2022年夏天,副热带高压进行了全方位“升级”——往年断断续续分布的副热带高压罕见地连成了一片。相应地,在中国也形成了一轮贯穿东西的大规模高温天气过程。

我们可以把副热带高压看作是夏季炎热程度的“指示剂”,关注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变化。

如果你以为副热带高压只与炎热的天气有关,那就太小瞧它了,这个“大锅盖”的边缘还容易形成降雨。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将来自海洋的热量和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高纬度地区,与中、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短兵相接”,从而产生持续性降雨。例如,每年的6月初,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北纬20度~25度,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形成长达一个月之久的梅雨季节。

此外,它还是台风的“引导员”。太平洋上的台风多产生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缘,沿高压外围移动。我们可以将台风想象成陀螺,将副热带高压想象成鞭子,鞭子的力度和位置,都会影响陀螺的速度和位置——对于东西带状、强度较强的副热带高压而言,其南侧的台风会向西稳定行进;副热带高压稳定偏北时,台风会移动到它的南侧,深入内陆或北上。

当然,二者相互制约,台风的行进也会给副热带高压带来一定影响,台风越强大,这种影响越明显。倘若副热带高压较弱甚至断裂,台风会从中穿过,转向而去。

由此可见,副热带高压对中国天气形势影响重大。为了方面读者记忆,我们编了一首打油诗:

副高本领真是大,

夏季高温它称霸。

下沉气流多晴朗,

势力强大全不怕。

输送水汽降水多,

雨带移动跟着它。

台风引导是先锋,

也分强弱较高下。

(责任编辑/高琳 美术编辑/周游)

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就会在副热带高压这个“大锅盖”边缘产生降雨(绘图/周游)

猜你喜欢

多面手副热带西太平洋
2016年1月寒潮与东亚副热带急流关系的研究
西藏南部暴雪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多面手”张晓龙谦谦君子 温和有礼
副热带东南太平洋海温对东北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路桥施工“多面手”
副热带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