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經濟復甦期如何增強澳門旅遊+速度

2023-03-17長江

澳门月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特區旅遊產業

長江

澳門作為一個高度依賴外部環境的微小型經濟體,作為支柱性產業的旅遊業在澳門經濟發展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相關資訊顯示,澳門綜合旅遊業務收入佔據全澳經濟收入的八成以上份額,是特區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當屬澳門的經濟命脈。澳門旅遊業為澳門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圍繞旅遊業打工掙錢、養家糊口的澳門人佔到全澳就業人數的60%以上,有專家指出,旅遊業在澳門的重要支柱性地位和影響應該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無法被替代和撼動。

然而,歷經一場持續三年之久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門特區大至博彩娛樂業、酒店業,小到旅行社、餐飲業、零售業等都遭受到了歷史上少有的嚴重衝擊,令旅遊業及整個經濟呈現出一派蕭條萎縮景象。

數據顯示,疫情後的2020年訪澳旅客590萬人次;2021年實現少量增長達700多萬人次,這也僅僅是達到1999年回歸時的水準;2022年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對澳門的反覆疊加性影響,訪澳旅客萎縮至500多萬人次,比年前預期的千萬旅客量減少近一半,嚴重影響了旅遊業及相關產業信心。歷經三年,訪澳旅客量從2019年的3950多萬滑至2022年的500多萬,致使高度依賴外來旅客資源生存的不少中小企業被迫停業,旅遊從業者不得不改行謀生或失業,經濟遭受嚴重影響。相關信息顯示,三年疫情致使本地人員失業率從疫情前的2.9%一步步盤升至2022年底的5.2%,表現為社會面失業人員增加,應屆大學生就業面臨嚴重困難,對澳門經濟及社會可謂影響巨大,社會反響也較為強烈。

面對疫情帶來的嚴峻內外部環境和勢態,本屆特區政府充分認清形勢,與國家發展和疫情防控政策始終保持高度一致,團結帶領本澳社會各界克服各種困難抗擊疫情,通過挖掘消費內需、穩住企業和強化職業培訓等方式穩定經濟、擴大就業。在延續以往豐年全民現金分享等一些臨時福利性措施不減的情況下,連續推出多輪穩經濟、保就業、紓民困幫扶措施,努力維護本澳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特區經濟的可持續循環,穩定居民日常生活開支,確保了全澳居民和社會的基本穩定,切實維護了澳門社會的一方平安。

為了確保澳門特區的穩定和發展,行政長官賀一誠在“2023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2023年首先是恢復綜合旅遊休閒業發展活力,進一步拓展“旅遊+”,推進旅遊與美食、大健康、科技、盛事等跨界融合,推動研學旅遊發展。

報告中指出:“目前,經濟領域兩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是加快復甦和推動適度多元發展,加快經濟復甦是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推動適度多元發展是破解澳門經濟社會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必由之路”。為些,“特區政府將採取‘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1’是按照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要求,促進旅遊休閒多元發展,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4’是持續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發展,逐步提升四大產業的比重,不斷增強經濟的發展動能和綜合競爭力,著力構建符合澳門實際且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爭取未來非博彩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六成比重的目標。”

三年疫情侵襲,特區政府始終堅守和不忘旅遊業在本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將三年疫情變為努力找尋差距,苦練內功的機會,期間全澳旅遊硬件設施不斷增加和完善,在支持新增高端星級酒店及娛樂休閒綜合體外,還梳理老舊街區文化資源,盤活社區資源,打造了一批文創旅遊新線路。

特區政府旅遊局靈活面對疫情形勢,三年疫情期間克服各種困難,組織帶領業界代表,親赴北京、杭州、上海、南京、成都、重慶等主要客源地舉辦“澳門周”大型路展,同時推出機票、酒店買一送一等優惠活動,吸引內地遊客訪問澳門。與此同時,積極轉變思維和營銷方式,通過加強自身平臺建設,開通澳門旅遊局微信、抖音等官方帳號,利用視頻網絡平台多方位展示澳門形象,並善用內地及海外社會網絡資源,加大線上澳門旅遊宣傳推廣力度不停歇,為後續澳門旅遊的復甦積蓄了必要的能量。

隨著去年底國家疫情管控措施的調整,今年1月8日,恢復澳門免核檢通關,內地赴澳旅客數量迅速回暖,1月8日至31日入境旅客日均超過5.2萬人次。特別是2月6日全面恢復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後,入境旅客日均達4.5-4.6萬人次,接近疫情前半數水準。而疫情調整後的首個春節黃金周,赴澳最高日客流量達9萬人次,全澳酒店量價齊升,入住率大幅度盤升至90%以上。

新春期間澳門旅遊精彩紛呈,火熱異常,從而帶動了博彩娛樂業、酒店餐飲業及商業零售業人財兩旺,呈現出一派喜慶繁榮景象,激發起澳門特區政府及社團、企業和廣大居民復甦經濟、改善民生的信心和希望。

回顧特區這三年多來的經歷,如何面對不可預知的突發情況,如何重新認識澳門旅遊,如何增強旅遊產業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如何實現經濟多元發展等問題,是值得我們深入思索和探討的話題。本期我刊以“經濟復甦期如何增強澳門旅遊+速度”為題,邀請本澳相關專家、學者、政商界人士暢談認識、觀點和建議。

猜你喜欢

特區旅遊產業
全球新增绿化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2017年全球旅遊投资将超8396亿美元
時寒冰 第五次產業大轉移將為中國未來30年帶來巨變
樊綱 要用創新的精神來看待健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