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研究

2023-03-17付彩红张飞云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河南省效率农业

□文/付彩红 张飞云

(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提要] 科学研究农业生态效率对引导绿色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实践意义。本文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河南省2000~2020年间18个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分析各地级市农业生态效率变化趋势及排名情况,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农业事关国计民生,在我国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农药、农膜、化肥的高投入也造成不可忽视的生态环境污染。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农业的背景下,如何使农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满足粮食、蔬菜等日常所需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生态效率,维护农业资源环境的良性发展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生态效率最早由德国学者Sturm和Schaltegger于1990年提出,其核心在于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考虑生态效益。而农业生态效率就是以最小的农业投入尽可能获得最大的农业产出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其带来的环境污染。目前,国内外对于生态效率的研究在不断深入,现有文献关于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的选取逐渐趋同,生态效率测算方法也相对成熟。现有学者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选择的投入产出指标尽管趋同,但并不完全相同,由于各个研究区实际情况不同,指标选择时需要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以及研究目的和重点决定。农业生态效率的研究方法众多,其中以数据包络模型为基础延伸出的超效率SBM模型由于纳入了非期望产出,并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指标考虑在内,可以使测算结果更加科学,成为现有学者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研究多集中在全国大尺度范围或者东部沿海地区,但对作为农业大省之一的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的研究成果较少。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大省,保障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对于全国农业的稳定和安全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河南省2000~2020年间18个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及排名情况,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构建

(一)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超效率SBM模型是一种较为完善的DEA拓展模型,考虑多投入多产出的同时能够避免因径向和角度问题带来的偏差,并将非期望产出纳入其中。假设农业生态效率有a个决策单元,b个投入、m1个期望产出和m2个非期望产出,则其公式如下:

(二)指标选取。本文参考现有学者指标选择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农业实际发展情况,从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三个方面构建了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本文采用熵值法综合成一项指数来表征,以减少非期望产出指标,从而提高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测算的准确性,农业碳排放的计算则参考李波等、张志高等研究中的各碳源的碳排放系数。(表1)

表1 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本文以狭义农业即种植业为研究对象,测算2000~2020年河南省及其各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相关指标原始数据分别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河南省各地级市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等,其中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全。

二、结果及分析

(一)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变化分析。根据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得到河南省2000~2020年间农业生态效率,通过分析发现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具体为“降-升-降-升”的走势。2000~2002年持续降低,其原因可能是河南省春季低温连阴雨及小麦病虫害的大面积流行,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2003~2009年出现缓慢回升势头,2010~2017年波动较大,2018~2020年持续上升。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3月,习近平在两会期间提出“五个振兴”,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此后的几年里,在耕地保护方面,政府建立耕地地力保护和农机购置补贴,开展土壤培肥改良和科学施肥服务等。农业科技服务方面,各地建立技术服务小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农业科技直通服务,在农业要素投入上,采取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化肥、农药、农膜的投入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降低的同时农业总产值有所增加,取得了经济生态多重效益,所以2018~2020年间农业生态效率有所上升。(图1)

图1 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变化图

(二)河南省各地级市农业生态效率变化分析。使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出2000~202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农业生态效率,发现2016年和2019年大部分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都处于下降状态。2016年4月,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遭遇风雹、洪涝灾害,6月没有出现有效降水,导致干旱地区旱情加重,直接影响秋作物的播种与生长,同时该年发生了多种病虫害,引起植株大片枯死,小麦减产严重。2019年,河南省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环保治理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全省农业投资下降幅度较大,造成农业生态效率有所下降。

依据各地级市农业生态效率的变化趋势,可将其划分为上升、较平稳和下降明显三种状态,如图2所示。处于上升趋势的有开封市、焦作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占比22.2%。其中,三门峡市的农业生态效率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开封市和焦作市在2010年之前变化幅度较大,之后处于稳定上升趋势;驻马店市从2000~2020年均处于波动的波动上升的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大。(图2)

图2 2000~2020年河南省各地级市农业生态效率变化图

2000~2020年,农业生态效率变化相对平稳的有郑州市、洛阳市、平顶山市、新乡市、信阳市、周口市、济源市,占比38.9%。其中,周口市、平顶山市和郑州市农业生态效率相对较低,处于相对稳定的下降趋势。洛阳市和信阳市的农业生态效率2015年之前变化相对平稳,2015年之后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济源市整体变化是波动上升的趋势,从2005年开始波动幅度比较大。新乡市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其中2006~2013年农业生态效率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

处于明显下降趋势的有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南阳市以及商丘市,占比38.9%。这几个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均是从不同的年份开始显著下降。濮阳市和漯河市农业生态效率从2005年开始处于一个显著下降的趋势;南阳市农业生态效率从2007年开始显著下降;安阳市从2009年开始处于显著下降;商丘市从2010年开始显著下降;鹤壁市从2015年开始显著下降;许昌市从2012年开始显著下降。

为了更加直观地分析河南省各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差异,将各个地市的农业生态效率平均值作为各个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值,并参考Zhang等的研究结果,将农业生态效率划分为五个等级:效率优秀(P≥1)、效率良好(0.8≤P<1)、效率中等(0.6≤P<0.8)、效率较低(0.4≤P<0.6)和效率最低(P<0.4)。由表2可知,河南省有超过55%的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处于中低效率组,意味着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表2)

表2 河南省各地级市农业生态效率排名情况一览表

具体来看,优良效率组有8个地级市,占比约44.4%。其中,三门峡市和焦作市处于优秀效率组;鹤壁市、信阳市、济源市、洛阳市、开封市和许昌市处于良好效率组。三门峡市优良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苹果、木耳、香菇等丰富多彩的农产品,近年来三门峡市积极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通过技术示范带动周边农业生产减少化肥用量,农业碳排放从2015年开始连续6年有所下降。焦作市是华北地区的富水区,蕴含充足的地表水资源,土地条件优渥,日照充足,农业基础设施先进农业机械化始终居全省先进水平,主要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6%以上,一直以来,全面实施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处于良好效率组的几个地级市多以特色农业发展为主,如特色农业种植、旅游观光农业等,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

中低效率组共有10个,占比约为55.6%,中等效率组的几个地级市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资源投入配置不合理和环境污染物排放量过多等问题导致农业生态效率不高。经调查,处于较低效率组的四个地级市均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一是农民素质普遍不高,环保意识淡薄,只考虑如何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科技创新水平低;三是基层农技推广难度大。由于每个城市和地区的农业情况和发展现状不同,所以每个城市也存在一些个性的问题,如周口市存在农民过于依赖农业收入,对化肥、农药和农膜的过量使用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居高不下,同时存在农业生产老龄化、兼业化情况严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服务体系流于形式等问题。平顶山市所辖各县区自然条件参差不齐,山区丘陵等地区严重缺水,不利于农作物发展,同时平顶山市存在农业生产防风险能力不足、农业龙头企业不大不强等问题。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在2000~2020年间存在下降趋势,其中2000~2017年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2018~2020年有所上升,但仍低于2000年。从各地级市的变化趋势来看,2000~2020年间处于上升状态的地级市约占22.2%,处于较平稳状态和明显下降状态的地级市各占约38.9%;从各地级市农业生态效率的排名情况来看,区域间差异显著,超过55%的地级市处于中低效率组,全省仅有焦作和三门峡这两个地级市处于较优水平。

(二)建议。根据结果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当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环保意识,增加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和素质培养,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使农民认识到农业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次,政府需要加大农业财政投入,重视技术研发与运用,有了相应的环保技术后,还要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防治污染的技术,努力提高技术的转化效率。最后,每个城市还应该因地制宜地采取其他措施,如针对水资源投入冗余的城市,应当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针对农膜投入冗余的城市,应当加快可降解地膜的研发和机械化生产,从源头保证农膜可回收。

猜你喜欢

河南省效率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