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占世界陆地面积30%的荒漠是怎么形成的

2023-03-16

科学大观园 2023年6期
关键词:荒漠戈壁气流

荒漠是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年降雨量小于250mm或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地区。这里土地贫瘠、植被匮乏,主要植物是耐盐碱和富根系的品種。全世界荒漠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0%。在荒漠地区,如基岩裸露,或基岩上仅覆盖一层很薄的岩石碎屑,称为岩漠;如地表被砾石广泛覆盖,地面平坦,称为砾漠,或者戈壁,戈壁是蒙古语,意为石质荒漠;如地表被砂、粉砂等广泛覆盖,是为沙漠,沙漠是荒漠的主体。

荒漠地区的昼夜温差特别大,中国新疆北部日温差可达到35℃~50℃,非常刺激。白天高温膨胀,夜间内部冷却收缩,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岩石表面会出现裂隙,逐渐剥落,形成大量碎屑,碎屑就是荒漠的主要成分。由于荒漠大部分时间空气相对湿度小于10%,荒漠也就成为一个看星星的好地方,世界自然条件和观测设备最好的光学天文台就建在智利的荒漠里。

荒漠的主要成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因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山地阻挡,地形闭塞,海洋气流吹不进来。中亚和中国西北的荒漠、蒙古大戈壁和美国西部荒漠都是这种类型。第二个成因是副热带高压,南北纬15?~35?之间,副热带高压使气流下沉,空气增温减湿。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部和南美洲的荒漠都是这种类型。

全球的大气环流在南北纬30°地带出现两个明显的下降带,全球大部分沙漠都位于南北纬30°上、下10?~15?,赤道带的空气因受太阳强烈辐射膨胀,从而上升。气流在其上空一分为二,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运动,然后在南北纬30°带,转而向下流动,形成气流的下降带,此带下部的空气受其上部空气重量压力的影响,发生收缩并变暖,提高了自身保持水分的能力。同时下降带下面的地表水会因强烈蒸发而进入下降带的空气之中。结果,下降的空气中所含的水分便难以呈降雨的形式返回地面,该地带气候晴朗少雨,以及强烈蒸发为特征。与南北纬30°地区的情况相反,赤道带空气易于上升变冷,以降雨形式发生失水。由此出现沿着赤道带的多雨地带,它分隔着南北两个主要的沙漠带,然而,并非所有荒漠皆沿30?带分布。地形条件对荒漠的形成也有显著影响,这就是所谓山脉的降雨阴影效应。其原因是来自海洋的潮湿气流,通过山脉时被迫上升变冷而降雨,以致失水,气流变得干燥。翻过山脉后气流保持向前并向下运动,其下部的空气受到压缩而增温,提高了保持水分的能力,难以发生降雨过程。故在山脉的顺风一侧少雨或无雨,成为降雨的阴影带。美国西部部分荒漠的形成便具有这种背景。

内陆地区因离海洋远,来自海洋的潮湿气流,在长途跋涉中丢失了所含水分,变得干燥,内陆荒漠得以形成。我国荒漠的形成都具有这一背景,同时喜马拉雅山脉的降雨阴影效应也起了重要作用。有冷洋流经过的热带大陆西海岸,也是荒漠形成的有利地带。冷洋流使这里的空气变冷,冷空气在陆上运行中不断增温,提高其保持水分的能力而少雨。这一效应在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非洲的大西洋沿岸表现特别明显。在南北两极的极地,因受寒冷干燥的下降气流影响,形成了大规模的极地荒漠。见于整个南极大陆、格林兰的大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和西伯利亚北部。

在荒漠地区,如基岩裸露,或基岩上仅覆盖一层很薄的岩石碎屑,称为岩漠;如地表被砾石广泛覆盖,地面平坦,称为砾漠,或者戈壁,戈壁是蒙古语,意为石质荒漠;如地表被砂、粉砂等广泛覆盖,是为沙漠,沙漠是荒漠的主体。

对于荒漠来说,大风永远是勤勤恳恳,终年不休的劳动模范。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地貌都是风成地貌,比如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沙漠里,根据大风的方向还能吹出不同的堆积地貌。如果风从同一个方向吹,会出现最常见新月形沙丘,而且新月形沙丘会不断沿着风向延伸,形成一条条的沙垄。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是纳米比亚沙漠的7号沙丘,有388米高。

荒漠恶劣的生活环境,动植物自然少得可怜,单位密度非常低。基本没有乔木,连草本植物都很少,大部分都是灌木。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减少水分散失,沙漠里的植物都缩小了叶片,或者根本不长叶子,一了百了。因为伙食少,而且很一般,荒漠动物体型都很小,大型的食草和食肉动物更少。

另外,荒漠里储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波斯湾沿岸荒漠里的石油和天然气,让一部分阿拉伯人直接从帐篷迈进了奔驰;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中也埋藏着石油和天然气,1971年苏联科学家在勘探的时候意外坍塌形成一个坑洞,担心有毒气体泄漏,科学家们把洞点着了。本以为烧几天就完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在烧,直接烧出了土库曼斯坦的一个景点——地狱之门。

在油气资源逐渐枯竭的今天,荒漠太阳能是世界能源的未来。欧洲还计划利用撒哈拉的太阳能供给全欧洲电力。作为人世间恶劣的土地,荒漠依然有着人类文明的星光闪耀。

◎ 来源|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猜你喜欢

荒漠戈壁气流
向荒漠宣战
气流的威力
戈壁里的水波
20载扎根荒漠保“第一”
更正
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
戈壁深处“战味浓”
荒漠之路上的三首情歌
固体运载火箭变轨发动机喷管气流分离研究
飞片下的空气形成的“超强高速气流刀”